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一定要学会的10个阅读方法

《阅读7堂课》

现在的我们条件越来越好,获取阅读的机会越来越多,阅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但是,为什么读完一本书,会那么难呢?我们‬常常‬以‬没空读书、看不进去、没有效果为理由‬,逃避‬没有‬能力‬读完‬一本书‬的‬事实‬。

那么,我们该如何读完一本书?

秋叶‬老师‬与‬秦阳‬老师‬在‬《阅读‬7堂课‬》中‬介绍了‬10种‬阅读方法‬。针对‬不同‬类别‬的‬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让你‬的‬书‬不再‬是‬放在‬书架‬上‬吃灰‬,让‬你‬的‬阅读‬进度‬可以‬突破‬前言‬,让你‬能够‬及时‬将‬书中的‬知识‬内化‬吸收‬并且‬有效‬输出‬。

◆ 1.1 闲读法

报纸、杂志、小说、新闻都可以看作消遣类书。

阅读这类书籍我们可以读出三大收获:1.换脑休息。“换脑休息”是指做一件事感觉累了,就转换去做另外一件事,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和工作相关性不大的事情。2.感受趋势。通过读一点闲书,了解当下不同的人、不同的圈子都在怎样说话和思考问题,其实对自己感受这个时代大有好处。3.跨界灵感。一个从来不读闲书,没有其他信息输入的人,是“折腾”不出这种跨界的灵感的。

◆ 1.2 抄读法

经典名著往往是公认重要的学术经典、思想经典、文学艺术经典等,是人类的文明结晶,但往往也是公认的难懂。这种经典的教材或专著,我把它叫“硬书”。

读“硬书”,第一步不是追求理解,背景知识不够、生活阅历不够的人是看不懂这种书的。只能先将其记下来,记下来的东西才有可能是你的,等机缘到了,你会突然理解这些经典里深邃的智慧。

手抄一遍和手机拍一遍,记忆效果差100倍。

有时候我们会利用手机等设备将金句复制粘贴下来,但其实这对于我们的记忆根本没用。就像看到一个充满干活的健身视频一样,它的作用更多的是在收藏夹里吃灰。

但我们动手操作一遍的时候,记忆就开始形成。

◆ 1.3 诵读法

文笔优美类的书适合用诵读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背诵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人的理解能力没有跟上之前,先用机械记忆把书背下来,等到有一天理解能力到了,自然就能理解书的好处。

读书也是提升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的过程,培养对文字的语感,发声朗读是很好的方法,大声读一读对培养语感更有好处。

◆ 1.4 仿读法

实用技能类的书主要是教你实战技能,书名可能有各种写法,诸如《×××从新手到高手》或者《21天带你入门×××》等。

越是实用技能类的书,越需要和实践结合起来阅读。我们读实战技能书,可以直接用查找问题寻答案的思维去读,更要动手操练一遍。做一遍后印象就深刻很多,到了要用的时候,记起来的概率就更大,这样才不会只停留在知道阶段,而是做一个践行者。

我们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容器”,而是要变成一个“搅拌器”,把不同的内容重新组织,变成更容易吸收的养料,将其化为自己需要的营养。

如果你觉得作者提供的方法的确不错,应该想办法操练一遍。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用角色代入法和模拟案例法。

我曾经也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容器”,看了许多干货文章,但最后却还是迷茫,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究其原因,是我从来没有进行操作,不仅给自己增加了负担,还产生了自己无能的焦虑。

现在,我开始拆解目标,从写读书笔记开始,第一遍粗读,划下自己认为好的金句,回头看金句的时候,再细读一遍,总结成读书笔记。重读的时候会另有收获,输出成读书笔记的时候会不再那么焦虑,因为我通过写读书笔记将知识点内化了。

◆ 1.5 炼读法

励志畅销类的书需要把作者的逻辑从一本书里提炼出来,变成自己能够说清楚的核心观点,这就需要用到炼读法,把书读薄。

提炼的结构有以下三个常见的方法:

>> 提炼结构1:观点—问题—例证

①作者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②作者提出这个观点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③作者给出的精彩例子是什么?

>> 提炼结构2:问题—自答—升华

①这本书解决了哪一个问题?

②我之前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

③书中的答案是什么?

>> 提炼结构3:背景—目的—原因—结果

①谁出的书?(背景)

②他想做什么?(目的)

③他为什么想做?(原因)

④他最后达到了什么成就?(结果)

◆ 1.6 逆读法

如果读书时你经常有认知升级的感觉,说明你本身缺乏一个坚固的思维体系,太容易被别人带着走了。这在读商业认知类的书时更加常见。

这个时候就需要针对书中不同意的观点,故意挑着刺读,一边读一边想假如是我写,我会怎样更好地解释这个问题。

方法如下:列出书中错误或者与现实不匹配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一条条反驳。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系统学一点批判性思维方式,这样就比较容易看出哪些问题隐含价值观冲突,哪些隐含不同的假设,哪些有逻辑错误,哪些论据不可靠。

◆ 1.7 框读法

讲领导力、沟通力、企业管理、商业战略、宏观经济、社会形态的书,都是经管类、人文社科类图书。

所谓框读法就是不要满足于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更要理解作者思考问题背后的框架,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第一步先快速阅读一下目录部分,初步了解这本书是讲什么问题的,建立对这本书的整体认识。

第二步阅读书的序言、推荐序、前言、后记。序言、推荐序、前言和后记,一般是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或介绍与评论书的内容,或介绍阅读这本书的方法与建议,特别是再版、修订版前言中的某些内容,对阅读整本书很有指导意义。

第三步快速通读全书,了解每章主要内容及章与章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过快速通读,读者就能在脑海里留下一幅总体“图案”。

在快速通读阶段,我们可以先准备一组框架式问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本书。

·这本书的背景是什么?(时代背景、作者知识背景等)

·这本书适合给哪些读者看?

·本书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一种还是多种)

·作者认为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都有哪些)

·作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精读时再了解都有哪些具体方法且如何操作)

·作者还有哪些建议?

>> 再分享一种常用的经管类图书写作简明框架。

·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看到目前社会存在的状况是怎样的。

·作者认为此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提出的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 1.8 精读法

如果一个人一开始没有在某个领域扎扎实实读几本经典的书,把自己的知识框架打牢,只会读书越多头脑越乱,脑袋里完全是糨糊。

我们提倡入行一个新领域前,先选这个领域的好书精读。精读一本书的过程是先消化,再内化,最后输出。

要精读一本书,我们建议在框读法快速判断出一本书质量的基础上,再学会以下7个阅读小技巧。

1.字斟句酌法

2.成见归零法

3.波浪渐进法

4.求医问药法。问以下3个问题。A.“是什么”(What?)。B.“怎样办”(How?)。C.“为什么”(Why?)。

5.精华提炼法。精读不仅要读,还要总结归纳,提炼出书中的精华。

6.多维研读法。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读一本书,越是好书越经得起多个维度的研读。

7.举一反三法。读一本好书,学到一个道理,要对着实践去印证这个道理,然后悟出更多的道理,这才叫把一本书读通。

◆ 1.9 图读法

我们认为读书的关键是要内化书中的知识。怎样知道你是否内化成功?要主动输出。输出的方式可以是写书评、做群分享、做书的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PPT、画读书手账,这些都算输出。不做这个功课,书只算翻过,不算读过。

输出的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比如摘抄金句,写一些简短的读书笔记。

◆ 1.10 树读法

树读法就是主题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选择特定主题的好书进行阅读

主题阅读鼓励一次同时读几本书,采用比较对照的方法读书。

当我们开始进入一个领域时,先对这个领域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在买书和找文章之前,先列了一个提纲。列提纲就是按写书的目录的方式来做的。开始按这个提纲去找参考资料。然后,边看文章边把文章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到对应的条目下,迅速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体系内容。如果发现别人的观点颠覆了我的知识结构,或者发现遗漏了重要的内容,我会马上调整或者修改提纲。

就像一棵树一样,原先的提纲是树干,当你深入阅读的时候,会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像树枝一样发散开来。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