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塞德兹说:人如陶瓷,小时候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期好比粘土,给予何种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培养孩子的自律要尽早
3-6岁是培养自控力的关键期
科学家将孩子的3-6 岁称为“ 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说孩子的85%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形成,所以3-6岁,是培养自控力的关键期,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比较愿意和父母沟通、容易改变。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比孩子进入小学和青春期再管理要容易得多。
而到了7-12岁被称为“ 正凝固的水泥期” ,这一时期孩子85—90%的性格特征、志向理想、生活方式等已形成。所以,孩童时期可塑性最强,从小培养他的自律习惯比传授知识更有益。
以下这5个小窍门,轻松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想不优秀都难!
01 抓住孩子的优点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孩子自律的入口,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和习惯,找到孩子的优点或者擅长的事情,让事情变得简单,孩子乐于接受。
有兴趣的则会有内驱力,也是坚持下去的动力,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自律。
就如崔馨老师所说:“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就是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改变孩子的认知,逐渐地改变孩子的习惯。”
3岁的侄女文文,不喜欢刷牙,她爸知道她喜欢看绘本,就找到了《牙齿大街的新鲜事》的绘本一起共读。
《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讲述了牙齿大街的住客和牙齿警察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精读,文文认识到如果不刷牙,牙膏里的牙齿警察就没办法在牙齿里巡逻,而坏蛋哈克和迪克就不会被消灭。于是,文文开始学着自己刷牙。她每次自觉去刷牙,爸爸都会表扬她。久而久之,文文就形成按时刷牙的好习惯。
孩子做事情,要先激发他的兴趣,再做引导,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02 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在自律的反面,有个词叫拖延:“爸妈还没催,我再多玩会手机。”“没事儿,再睡会,上学应该不会迟到。”“反正不急……”
成人眼里,孩子经常有一种主观拖延现象,总是推迟应该完成的事情,显得拖拉磨蹭。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管理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心理学发现:2~3岁的孩子,时间观念才刚开始;6岁的孩子都不会认时钟,对于时间到底有多长,他们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所以,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是管理时间的基础。
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时钟,在对应的时间点上,写上孩子一天下来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午休;几点看书;几点睡觉等等,把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情做为标签,孩子会更加容易理解。
还可以跟孩子约定好时间,比如孩子去找小朋友玩,跟孩子约定好只能玩30分钟就要回家,督促孩子要看表,不能错过时间,反复这样练习,孩子自然也会提高时间的掌控能力。
03 父母以身作则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吧。”确实,自律这一条路上,父母首先是要做好榜样。
天天沉迷麻将,或者回家就拿着手机玩游戏的父母,不要怪孩子学习不努力,因为你自己混乱的生活,无法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榜样的力量。
武亦姝16岁时,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凭借强大的诗歌储备,打败百人团,最终获得冠军,除了擅长诗词、书法外,武亦姝还是一名学霸,19岁以613分(上海高考满分660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
如此优秀的她,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比较调皮,也曾厌恶学习,不自律,被老师以差生来对待,让父母很是担忧,后来,父亲不再去麻将馆、看电视,而是每天陪同孩子看书;母亲则和孩子一起画画。慢慢的,受到父母以身作则的影响,武亦姝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诗词、历史、科普……什么书籍都看。
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观察和模仿的对象,他们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并奉之为最高准则,最终通过模仿和学习,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所以,想要孩子自律,先从自己开始。不要怕麻烦,培养孩子的自律,对孩子来说是一生的财富。
04 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自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某个领域的成功,因为生活总是充满诱惑,让人无法坚持目标。培养自律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延迟满足”。
人的大脑有两个区域,一个是大脑边缘系统,它要求人们获得及时满足;还有一个是前额皮质,它帮助人们设定目标,计划达成目标的方式。大脑有点像我们的肌肉,练得越多的部位越活跃。
一个人的大脑若是边缘系统活跃,他就很容易被情绪控制,行为倾向于及时“及时行乐”;若是前额皮质活跃,他就更容易控制自己情绪,让生活更有计划性,不被眼前享乐诱惑。所以,越能够控制自己人生的人,也有计划性和执行力,也就越容易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父母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锻炼他们的自律能力,从平时“延迟满足”这种行为开始锻炼,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将享乐推迟,先完成自己的目标(或者阶段性目标),再去“好好享受”。
比如,给孩子设置一些固定的生活习惯:早上、中午、晚上吃饭时间,每天吃零食时间,每天玩游戏时间等,只有到了某个时间孩子才能做某些事情,不到这个时间,只能“等”。
05 父母一定要懂得“狠”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自由即自律,自律是最大的自由。”
自律以获得主动权,而不自律似乎眼下轻松愉快,而结果是必然被他律——说白了就是自己不强 ,各种搞不定,还是得被别人管或者依附于别人。当然,一件事情持续久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产生一种倦怠的情绪。
而孩子在父母的压力下,做完这个还有那个,变得对自己放松要求、不自律也在情理之中。但此时,父母一定要坚定,可以考虑调整一下原本的计划,比如孩子觉得看书枯燥了,可以考虑给孩子多换几种类型的书籍。科普书、故事书,都可以作为阅读的素材。不一定非要读一种类型。让计划更有趣味性,而不是更有压力,能很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另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奖惩模式,帮助孩子在自律之外,有一个辅助的他律,类似于孩子看书很用心,那么父母可以很认真的表扬他,也可以找一些有趣奖励送给他。让孩子尝到自律的甜头。
从帮孩子坚持一个计划,到帮孩子养成一种习惯,都是需要父母日积月累的“狠心”与坚定,我们希望孩子有自律,就一定要从生活中抓得多一些。
自律会内化为孩子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他努力的动力。有了这种力量,孩子会自发、主动地克服困难,也会坦然地接受失败。
自控力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自控力也是一种可以后天培养的能力,一切好的习惯都可以通过训练逐渐养成,车库创客愿助力每一位家长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能拥有自我掌控的人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