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水火烫伤用药篇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佛甲草

别名 佛指甲、铁指甲,狗牙菜、龙牙草、糯饭草、万年草、半枝莲、打不死
来源 为景天科景天属植物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以鲜叶或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毛。茎高10-20厘米。三叶轮生,少有四叶轮生或对生的,叶线形,长20-2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钝尖,基部无柄,有短距。花序聚伞状,顶生,疏生花,宽4-8厘米,中央有一朵有短梗的花,另有2-3分枝,分枝常再二分枝,着生的花无梗;萼片5,线状披针形,长1.5-7毫米,不等长,不具距,先端钝;花瓣5,黄色,披针形,长4-6毫米,先端急尖,基部稍狭;雄蕊10,较花瓣短;鳞片5,宽楔形至近四方形,长0.5毫米,宽0.5-0.6毫米。蓇葖略叉开,长4-5毫米,花柱短;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与分布 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东、湖北、湖南、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生于低山或平地草坡上。
采集加工 四季采收,多鲜用。
性味功能 酸、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血。
主治用法 疔疮,烫火伤,毒蛇咬伤,咽喉肿痛,火眼,火牙,乳腺炎,跌打损伤。用量15-30克。
参考配方 1.烫火伤、带状疱疹、漆疮、脓包疮:鲜佛甲草捣烂绞取自然汁搽。
2.痔疮肿痛、创伤出血、毒虫蛰伤:鲜佛甲草捣烂敷患处。
3.毒蛇咬伤:鲜佛甲草全草60-120克,捣烂,绞取自然汁服,或水煎服。外用鲜全草捣烂,稍加食盐捣和,敷伤口周围及肿处,或捣汁涂搽。
4.咽喉肿痛,口腔糜烂:鲜佛甲草60克,捣烂,稍加开水擂汁,频频含咽。或鲜全草捣烂含口中,缓缓咽汁。
5.风火牙痛:佛甲草30克,水煎服。
6.乳腺炎:佛甲草、蒲公英、金银花加甜酒捣烂外敷。
7.跌打损伤:佛甲草捣烂敷伤处。或佛甲草15克,水煎服。
8.火眼红肿疼痛及星翳初起:佛甲草鲜全草捣烂,加人乳汁少量,捣和,敷于眼皮上,一日夜2-3次。
9.脚生鸡眼:鲜佛甲草捣烂,调醋敷患处。
10.疔疮火疔、漆疮:鲜佛甲草、蟑螂(去头足)等分,捣烂敷患处。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檵木

别名 桎木柴、檵花、坚漆、鱼骨柴、檵树、刺木花、满山白
来源 为金缕梅科金缕梅属植物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R.Brown) Oliv.,以根、叶、花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4米。树皮深灰色。新枝密被锈褐色星状毛。叶互生,叶柄长2-5厘米,叶片革质,卵形,长2-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钝,不对称,全缘,上面叶脉下陷,下面突起,密生星状柔毛,侧脉约5对。春夏间开花,花两性,3-8朵簇生,苞片条形,长3毫米,萼筒有星状毛,萼齿4,花瓣4,淡黄白色,条形,长12-16毫米,雄蕊4,花丝短,药隔伸出如刺,花药裂瓣内卷与药隔相接成4假室,雌蕊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极短。蒴果球形,木质,褐色,密被星状毛,顶端开裂,有2种籽。种籽长卵形,长4-5毫米,白色,稍有光泽。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石山坡、树林下或灌木丛中。广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北自山东、河南、南至广东、西南各省。
采集加工 根、叶全年可采。清明前后采花。
药理作用 1.叶有较强的止血作用。2.对子宫有较强、较持久的收缩作用。3.抑菌试验:20%的叶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叶:苦、涩、平。止血,止痛,止泻,生肌。花:甘、涩、平。清热,止血。根:苦、温。行血祛瘀。
主治用法 叶:子宫出血,腹泻,外用治烧伤,外伤出血。花:鼻出血,外伤出血。根:血瘀经闭,跌打损伤,慢性关节炎,外伤出血。用花量6-10克,根10-15克,叶15-30克。外用适量,捣烂或干品研粉敷患处。
参考配方 1.烧伤:檵木鲜叶1000克,洗净,捣烂,加第二遍洗米水,搅拌,过滤,滤液浓缩(至涂于皮肤上能成膜),冷后加15%茶油,高压消毒备用。清创后,每15-30分钟涂一次。创面干后每1-2小时涂一次。直至痂皮脱落。
2.子宫出血:檵木叶、大血藤各3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
3.外伤出血:檵木花适量,晒干研末撒患处。
4.流行性感冒:檵木根、茅莓根、大青根(马鞭草科)、金银花藤、紫苏叶各10-15克,老姜3-5片,高热加淡竹叶,咳嗽甚加细叶鼠曲草。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油菜别名 芸薹
来源
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芸薹Brassica campestris L.,以干燥种子入药。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近无毛,稍带粉霜。基生叶大头羽裂,顶裂片圆形或卵形,边缘有不整齐弯缺牙齿,侧裂片1至数对,卵形;叶柄宽,长2-6厘米,基部抱茎;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长6-10厘米,基部扩展且抱茎,两面有硬毛及缘毛;上部茎生叶长圆状倒卵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8(15)厘米,宽0.5-4(5)厘米,基部心形,抱茎,两侧有垂耳,全缘或有波状细齿。总状花序在花期成伞房状,以后伸长;花鲜黄色,直径7-10毫米;萼片长圆形,长3-5毫米,直立开展,顶端圆形,边缘透明,稍有毛;花瓣倒卵形,长7-9毫米,顶端近微缺,基部有爪。长角果线形,长3-8厘米,宽2-4毫米,果瓣有中脉及网纹,喙直立,长9-24毫米;果梗长5-15毫米。种子球形,直径约1.5毫米,紫褐色。花期3-4月,果期5月。
生境与分布 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甘肃大量栽培。
采集加工 5-6月(小满至芒种间)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辛、温。行血破气,散结消肿催生,滑肠,清肺明目。
主治用法 肠梗阻,烫伤,四肢浮肿,痈肿丹毒。用量10-12克。
参考配方 1.绞畅痧:油菜籽90克,炒熟研末开水送服。或用生菜油60毫升,吞服。
2.粘连性肠梗阻:油菜籽半斤,小茴香60克,水煎服。
3.止血止痛:成熟油菜籽半盏,研末,鸡蛋3个拌匀成膏状,敷伤口。
4.四肢肿痛:油菜叶、酒糟共捣烂,再煮1沸,外敷。用1-2付。
5.烫伤:油菜叶、夏枯草、红粉、老尿桶底,烧灰共为末,猪油调擦。
6.痈肿丹毒、小儿游风:油菜籽捣烂外敷患处。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黄瓜别名 胡瓜、勤瓜、王瓜、刺瓜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黄瓜Cucumis sativus L.,以果、藤、叶入药。
形态特征 为栽培蔬菜。一年生攀援草本,春节前后下种,长约2-3米,粗壮,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5裂呈五角状宽卵形,长约15厘米,宽长几等,基部心形,裂凹较深,两面均被粗毛,叶脉网状。叶腋生有分枝卷须。初夏开单性花,雌雄同株,花单生于叶腋,花冠黄色,直径4-6厘米,花瓣5,三角卵形。瓠果肥厚,长圆形,长20-30厘米,径约2-3厘米,果皮淡黄色或深绿色,熟时橙黄色,外面有疣刺,果肉白色。种子多数,扁卵形,长约0.8厘米,淡黄白色。
生境与分布 栽培于房前屋后及田土中。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至南部各省区。
采集加工 夏季可采。
性味功能 瓜:甘、寒。清热利尿。黄瓜藤:苦、平。消炎,去痰,镇痉。黄瓜秧叶:苦、平,有小毒。治高血压病。黄瓜霜:清热消肿。
主治用法 黄瓜:烦渴,小便不利,外用治烫火伤。黄瓜藤:腹泻,痢疾,癫痫。黄瓜秧叶:高血压病。黄瓜霜:扁桃体炎。用量15-2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小儿热痢:嫩黄瓜10余枚,同蜜食。
2.水病肚胀,四肢浮肿:黄瓜1个剖开,一半煮醋,一半煮水,至烂,空心俱食之。须臾下水也。
3.小儿汗出:黄连、胡黄连、黄檗、川大黄(煨熟)、醋炙鳖甲、柴胡、芦荟、青皮等分为末,成熟大黄瓜1个,割下头,去子,填药至满,盖定签住,慢火煨热,同捣烂,入面糊丸绿豆大,每服2-3丸,大孩子5-7丸至10丸。食后白开水下。
4.咽喉肿痛:老黄瓜1枚去子,入消填满,阴干为末,每以少许吹之。
5.杖疮 肿:六月六日,取黄瓜入瓷瓶中,水浸之,每用以水扫于疮上。立效。
6.火眼赤痛:五月取老黄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入芒硝令满,悬阴处,待硝透出刮下,点眼甚效。
7.汤火伤:五月五日掐黄瓜入瓶内封好,挂檐下,取水刷之,良。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黄葵别名 麝香秋葵、山油麻、假棉桃、假三稔、水芙蓉、假芙蓉
来源 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 (L.) Medic.,以根、叶、花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达2米,被白色粗硬毛。单叶互生,叶柄长7-15厘米,叶掌状3-5深裂,宽6-15厘米,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戟形。夏季开鲜黄色花,单生叶腋,花梗长2-3厘米,花大,直径7-12厘米,小苞片8-10,条形,萼佛焰包状,长2-3厘米,5裂,早落,花瓣基部蓝紫色。蒴果矩圆形,长5-6厘米,具黄色长硬毛。种子肾形,有麝香味,故有麝香秋葵之称。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沟旁或草坡。分布于江西、台湾、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秋季采根,鲜用或晒干备用。夏秋采叶,多鲜用。夏季采花,浸入香油中备用。
性味功能 微甘、凉。清热利湿,拔毒排脓。
主治用法 根:高热不退,肺热咳嗽,产后乳汁不通,大便秘结,阿米巴痢疾,尿路结石。叶:外用治痈疮肿毒,瘭疽,骨折。花:外用治烧烫伤。用量10-15克。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花浸油外搽。

透明草别名小叶冷水花、小叶冷水麻

来源为荨麻科冷水花属植物小叶冷水花Pileamicrophylla(L.)Liebm.,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纤细小草本,无毛,铺散或直立。茎肉质,多分枝,高3-17厘米,粗1-1.5毫米,干时常变蓝绿色,密布条形钟乳体。叶很小,同对的不等大,倒卵形至匙形,长3-7毫米,宽1.5-3毫米,先端钝,基部楔形或渐狭,边全缘,稍反曲,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干时呈细蜂巢状,钟乳体条形,上面明显,长0.3-0.4毫米,横向排列,整齐,叶脉羽状,中脉稍明显,在近先端消失,侧脉数对,不明显;叶柄纤细,长1-4毫米;托叶不明显,三角形,长约0.5毫米。花雌雄同株,有时同序,聚伞花序密集成近头状,具梗,稀近无梗,长1.5-6毫米。雄花具梗,在芽时长约0.7毫米;花被片4,卵形,外面近先端有短角状突起;雄蕊4;退化雌蕊不明显。雌花更小;花被片3,稍不等长,果时中间的一枚长圆形稍增厚,与果近等长,侧生2枚卵形,先端锐尖,薄膜质,较长的一枚约短1/4;退化雄蕊不明显。瘦果卵形,长约0.4毫米,熟时变褐色,光滑。花期夏秋季,果期秋季。

生境与分布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台湾、湖南等省区。常生于路边石缝和墙上阴湿处。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集,多鲜用。

性味功能淡、涩、凉。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痈疮肿痛,无名肿毒,烧烫伤。外用适量。

参考配方1.痈疮肿痛,无名肿毒:鲜透明草捣烂,调红糖少许,外敷。

2.烧烫伤:鲜透明草全草捣烂,绞汁外涂。

蜀葵别名棋盘花、麻秆花、一丈红、蜀季花、斗篷花、饽饽花、光光花、熟季花、端午花

来源锦葵科蜀葵属植物蜀葵Althaearosea(L.)Cavan.,以根、叶、花、种入药。

形态特征二年生草本,高达2.5米,全株有星状毛。茎直立,不分枝,下部木质化。单叶互生,叶柄长6-15厘米,叶片近圆心形,掌状5-7浅裂,直径6-15厘米,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粗糙。托叶卵形,顶端具3尖。夏、秋开红、紫、白、黄及紫黑色花,花大,单生叶腋,直径6-9厘米,小苞片6-7,基部合生,萼钟形,5齿裂,花瓣单瓣或重瓣,倒卵状三角形,爪有长髯毛,雄蕊多数,花丝连成筒状,子房多室。果盘状,熟时每心皮自中轴分离。

生境与分布栽培种,广布全国各地。

采集加工春、秋采根,切片晒干备用。夏季采花,阴干。花前采叶,秋季采种,晒干。

性味功能甘、凉。根:清热,解毒,排脓,利尿。子:利尿通淋。花:通利大小便,解毒散结。

主治用法根: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小便刺痛,子宫颈炎,白带。用量10-20克。子:尿路结石,小便不利,水肿。花:内服治大小便不利,梅核气,解河豚毒。子、花用量均为3-6克。花、叶外用治痈肿疮疡,烧烫伤,用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参考配方1.大小便不畅:蜀葵花6克,水煎服。

2.大便不通:蜀葵根、冬苋菜各30克,水煎服。

3.小便不利:蜀葵根、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

4咽中有异物感(梅核气)、吞咽不畅:蜀葵花3克,开水沏,当茶慢慢饮。

5.带下、脐腹痛、面色萎黄:蜀葵花30克,阴干研末,每服3克,开水送服,每日2次。

6.尿路结石:蜀葵子90克,研末,每服6克,开水送服,每日2次。

7.白带增多:蜀葵根30克,炖猪肉吃,或水煎服。

8.无名肿毒:蜀葵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9.崩漏、吐血:蜀葵根60克,煨甜酒吃。

10.烫火伤:蜀葵花3朵,泡麻油60毫升,搽患处。

蛟龙木别名婆劈树、围涎树、三不正、落地金钱、鸡三树、尿桶公

来源豆科猴耳环属植物猴耳环PithecellobiumclypeariaBenth.,以叶、果实、种子入药。

形态特征中型乔木,高3-10。小枝有棱,被黄色疎短细毛。二回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近基部有一个腺体,羽片3-6对,每对羽片间的叶轴上具一个腺体,小叶轴上通常在3-5对小叶间有一个腺体,小叶6-16对,顶端一对最大,略呈椭圆形,长1.3-8.5厘米,宽7-32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近截形,偏斜,向下各对小叶逐渐变小。夏季开白色或淡黄色花,多花聚成头状花丛,再排成聚散圆锥状,腋生或顶生,花萼与花冠均5裂,整齐,被柔毛,雄蕊多数,基部合生,长于花冠约3倍。荚果条形,旋卷成环状,外缘波状。种子8-9个,椭圆形,有长脐带,熟时露出荚果之外。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野丛林中。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微苦、微涩、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用法外用治烧烫伤,疮痈疖肿。干品研粉调茶油涂患处,或鲜叶捣烂敷患处。

虎杖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

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yumSieb.etZucc.,以根、根状茎或茎叶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高大粗壮草本,高1.5-3米。地下有木质、长的根状茎,外皮黑棕色或棕黄色,折断面黄红色。茎直立,圆柱形,中空,有凸起的纵棱,无毛,散生红色或带紫色的斑点。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广卵形至近圆形,长5-10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或有极细锯齿,托叶鞘膜质,早落。夏季开绿白色或红色小花,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端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在果时增大,背部有翅。瘦果卵形,具三棱,红棕色或黑棕色,平滑光亮,全部包于扩大而成翅状的花被内。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沟、溪边、林下阴湿处。分布于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省区。

采集加工根部于春、秋采挖。根状茎及茎叶在春、夏采收。

药理作用1.对外伤出血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2.虎杖粉对创面绿脓杆菌感染有抑制其扩散的作用,并能抑制肉芽组织的生长。3.虎杖对动物实验性糖尿病能降低糖尿症发生率和死亡率。4.抑菌:虎杖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虎杖对疱疹病毒、京科68-1病毒、埃可11型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对479号腺病毒3型、72号脊髓灰质炎Ⅱ型、44号埃可9型、柯萨奇A9型、B5型、乙型脑炎、140号单纯疱疹病毒均有较高抑制作用。此外还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5.所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有泻下作用。6.大黄素、虎杖甙能镇咳。虎杖甙能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性味功能苦、酸、凉。清热利湿,通便解毒,散瘀活血。

主治用法肝炎,肠炎,痢疾,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尿路感染,闭经,便秘,外用治烧烫伤,跌打损伤,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

参考配方1.烧伤:①虎杖根磨汁调涂创面,用于重症患者。②虎杖根研细粉,食油调涂,用于轻症患者。

2.关节炎:虎杖根半斤,白酒1.5斤,泡半月,每服15克,每日2次。

3.急性肝炎:虎杖30克,鸡眼草60克,每日1剂,两次煎服,连服2-15天。

4.急、慢性支气管炎:虎杖、十大功劳、枇杷叶各3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5.新生儿黄疸:虎杖6-10克,水2碗煎至3汤匙,加入适量的糖,分2次服。

6.大叶性肺炎:虎杖(干根)1斤,加水5升,煎成1升,每次服50-100毫升,每日2-3次,症状消失后停药。

7.念珠菌阴道炎:虎杖根60克,加水500毫升,煎成300毫升,待温时冲洗阴道,洗后用鹅不食草干粉装入胶囊(每粒0.3克),放置阴道,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8.急性肾炎:虎杖、车前草、萹蓄各30克,水煎成1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服。

落霜红别名猫秋子草、毛仔树

来源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落霜红IlexserrataThunb.,以根皮和叶入药。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3米余。茎皮及叶揉烂有黏胶状物质,老枝青褐色,幼枝纤细,有黄褐色细柔毛。单叶互生,柄短,叶片椭圆形或卵形,长2.5-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具不明显细齿,齿端针尖状,脉及叶背有黄褐色细柔毛。初夏开淡紫色小花,径约3.5毫米,数朵簇生叶腋,花梗短,雌雄异株,花通常4数,子房上位。浆果状核果圆球形,红色,直径4-5毫米。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间丛林中。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北等省区。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多鲜用。。

性味功能甘、苦、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用法烧烫伤,创伤出血,肺痈。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别名茶叶、茶树

来源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CamelliasinensisO.Ktunze.,以叶、根入药。

形态特征半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多分枝,幼嫩枝叶有细柔毛。单叶互生,有短柄,叶片薄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幼时有短柔毛。秋、冬开白色花,1-4朵成聚伞花序腋生,花梗下弯,萼片5-6,果时宿存,花瓣5-8,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花柱顶端3裂。蒴果近圆形或扁三角形。种子卵形,淡褐色。

生境与分布为栽培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

采集加工叶春、夏、秋季均可采收,焙制后备用。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药理作用1.茶叶对离体蛙心有增速心博、增强心室收缩的作用,以绿茶最强,青茶次之,红茶最弱。2.茶叶所含儿茶酚制剂(茶丹宁)既是有效的毛细血管管壁的加强剂,又是有效的甲状腺活动调节剂,是最有效的维生素P制剂之一。3.实验前一小时给大白鼠静注茶丹宁,能控制外周炎症的发展。4.给家兔注射茶丹宁有降压作用,降低收缩压的作用尤为明显。5.抑菌实验:茶叶泡剂或煎剂对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泡剂比煎剂略强,抗菌物质主要存在于第一次泡剂中。6.痢疾杆菌在茶叶水中多次传代后,能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性味功能叶:苦、甘、微寒。子:苦、寒,有毒。根:苦、平。强心利尿,抗菌消炎,收敛止泻。

主治用法叶:肠炎,痢疾,小便不利,水肿,嗜睡症,外用治烧烫伤。根:肝炎,心脏病水肿。叶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研末加麻油调敷。根用量10-20克。

参考配方1.烫火伤:茶树根适量切片,温水浸泡,搅动即起白泡沫,取泡沫外搽患处。

2.心力衰竭:老茶树根30-60克,加糯米酒,清水适量,小火煎,睡前服。

3.急性肠炎,水泻不止:茶叶10克,生姜6克,水2碗,浓煎成半碗,一次服下。

4.腹泻:茶叶6-12克,水煎服。

5.寒咳:老茶籽壳适量,水煎服,冰糖为引。

6.痢疾:绿茶细末2克,每日4次冲服。

7.癫痫:霜降茶叶适量,研末,水调为丸如黄豆大,朱砂为衣,每服30粒,早晚各一次。

8.视物模糊:茶树根60克,放入白毛乌骨鸡腹中(去内脏),水炖,服汤食鸡。忌盐。

芦荟别名奴荟

来源百合科芦荟属植物芦荟AloёveraL.,以叶或叶的干浸膏入药,花也供药用。

形态特征多年生肉质常绿草本,茎极短。叶丛生于茎上,莲座状,肥厚而多汁,叶片披针形,长15-36厘米,宽2-6厘米,基部较宽,先端长渐尖,灰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夏秋开花,花红黄色带斑点,花葶高50-90厘米,有少数苞片,总状花序顶生,花下垂,长约2.5厘米,花被管状,6裂,裂片稍外弯,雄蕊6,几与花冠等长,花药丁字着生,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三角形,室背开裂。

生境与分布生于湿热环境,多栽培于庭院中。全国温暖地区常有栽培,较冷地区或作盆栽。

采集加工四季可采,一般鲜用。或割取叶片,收集流出液汁,蒸发到适当浓度,逐渐冷却硬固,即得干浸膏。

药理作用1.抑菌试验:1:2芦荟水浸剂试管内对腹股沟表皮真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试验证明本品与硫酸镁相同,对肠管有弛缓作用而致泻,并无腹痛的副作用。

主治用法叶、芦荟膏:肝经湿热头晕,头痛,耳鸣,烦躁,便秘,小儿惊厥,疳积。也外用治龋齿,痈疖肿毒,烧烫伤,湿癣。叶用量10-15克,芦荟膏用量1.5-3克,多入丸散剂服,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芦荟花:咳血,吐血,尿血。用量10-15克。

参考配方1.疳积,虫积:芦荟、砂仁、胡黄连、大黄、六曲、槟榔、山楂、麦芽各60克,炒山楂、炙甘草各15克,使君子仁90克,共研细粉,水泛为丸,每服1.5克,每日2次。

2.烧烫伤:鲜芦荟叶捣烂取汁涂患处。

满树星别名鼠李冬青、称星木、天星木、百介树、白杆根、青心木、山称根

来源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满树星IlexaculeolataNakai.,以根皮叶入药。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4米;小枝栗褐色,有长枝和短枝,长枝纤细,被基部增粗的短柔毛,具多而显著的皮孔,短枝长约3-5毫米,多皱,具宿存的芽鳞和叶痕。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1-3枚簇生于顶端,叶片膜质或薄革质,倒卵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先端急尖或极短的渐尖,稀钝,基部楔形且渐尖,边缘具锯齿,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及脉上疏被短柔毛,后变近无毛,主脉在叶面稍凹陷,在背面突起,侧脉4-5对,在上面平坦,背面隆起,于叶缘附近网结,网状脉不明显;叶柄长5-11毫米,上面具狭槽,被短柔毛;托叶微小,三角形,宿存。花序单生于长枝的叶腋内或短枝顶部的鳞片腋内;花白色,芳香,4-5基数。雄花序具1-3花,总花梗长0.5-2毫米,花梗长1.5-3毫米,无毛,基部具2枚小苞片,小苞片三角形,具缘毛;花萼盘状,直径约2.5毫米,4深裂,裂片阔三角形,具缘毛;花冠辐状,直径约7毫米,花瓣卵圆形,直径约3毫米,啮蚀状,具稀疏的缘毛,基部稍合生;雄蕊4-5,花药长圆形;不育子房卵球形,具短喙且浅裂。雌花单花生于短枝鳞片腋内或长枝叶腋内,花梗长3-4毫米,基部具2枚具缘毛的小苞片;花萼与花冠同雄花;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2/3,败育花药箭头状;子房卵球形,直径约1.5毫米,柱头厚盘状,4浅裂。果球形,直径约7毫米,成熟时黑色,干时具纵棱及沟,基部具平展的、轮廓近四角形的宿存花萼,顶端具盘状四裂的宿存柱头。分核4粒,轮廓椭圆体形,长6毫米,背部宽约2.5毫米,末端具急尖头,背面具深皱纹和网状条纹及沟,内果皮骨质。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境与分布产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等省区。常生于海拔100-1200米的山谷、路旁疏林中或灌丛中。

采集加工秋、冬季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微苦、甘、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主治用法感冒咳嗽,烧烫伤,牙痛。用量10-15克。


沙枣别名银柳、桂香柳、香柳、牙格达、红豆、则給德毛道(蒙名)、吉格代(维名)

来源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沙枣ElaeagnusangustifoliaL.,以果实、树皮入药。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或灌木,高5-10米,可达15米,树皮褐色,易成条状剥离,幼枝被银白色鳞毛,老枝栗褐色,枝端常呈刺状。叶长圆状披针形至窄披针形,长4-8厘米,宽1-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至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鳞斑,下面较密,呈银白色,全缘,侧脉不显著,叶柄长4-12毫米。6-7月开花,1-3朵生小枝下部叶腋,具短梗,花外面银白色,被鳞斑,内侧黄色,芳香,花被管状钟形,长5毫米,上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雄蕊4,花柱上部扭转,基部为筒状花盘包被。浆果黄色,矩圆状椭圆形或近圆形,径8-11毫米,密被银白色星状鳞斑。

生境与分布耐寒耐旱,喜生沙区。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南有栽培,少数也有野生。

采集加工树皮四季可采剥,刮去外层老皮,剥取内皮,晒干备用。果实在秋末冬初果成熟时采摘,晒干。

性味功能树皮:酸、微苦、凉。清热凉血,收敛止痛。果实:酸、微甘、凉。健脾止泻。

主治用法树皮:慢性气管炎,胃痛,肠炎,白带,外用治烧烫伤,止血。果实:消化不良。树皮用量3-10克,果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树皮煎浓液涂患处。

参考配方1.烧烫伤:沙枣树皮125克,黄柏30克,加水1500毫升,煎成300毫升,过滤,药业喷洒或湿敷创面。每日1-2次。

2.白带:沙枣树皮15克,水煎服。

3.外伤出血:沙枣树皮适量,研粉外敷。

梧桐别名中国梧桐、国桐、桐麻、桐麻碗、瓢儿果树、青桐皮、九层皮

来源梧桐科梧桐属植物梧桐Firmianaplatanifolia(L.f.)Marsigli.,以叶、花、茎皮、种子、根入药。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绿色,平滑。单叶互生,叶柄长8-30厘米,淡黄色,叶片心状圆形,宽达30厘米,3-5浅或深裂,上面近无毛,下面有星状短柔毛。夏季开花,圆锥花序长约20厘米,被短绒毛,花单性,无花瓣,萼管长约2毫米,裂片5,条状披针形,长约10毫米,外面密生淡黄色短绒毛,雄花的雄蕊柱约与萼片等长,花药约15,生于雄蕊柱顶端,雌花的雌蕊具柄,5心皮的子房部分离生,子房基部有退化的雄蕊。蓇葖5,在成熟前即裂开,纸质,长7-9.5厘米。种子4-5粒,球形。

生境与分布广为栽培。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江西、江苏、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根、茎皮随时可采收,夏季采花,秋季采种子及叶。晒干。

药理作用1.动物实验证明,叶有明显降压作用,并能减慢心率,对冠脉流量略有增加,不影响心肌耗氧量,有明显中枢镇静作用。2.临床观察表明,叶制剂有较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能降低血压,并有改善症状的作用。

性味功能根、茎皮:苦、凉。祛风湿,杀虫。种子:甘、平。顺气和胃,补肾。叶:甘、平。镇静,降压,祛风,解毒。

主治用法根: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咳血,跌打损伤,白带,血丝虫病,蛔虫病。茎皮:痔疮,脱肛。种子:胃痛,伤食腹泻,小儿口疮,须发早白。叶:冠心病,高血压,风湿关节痛,阳萎,遗精,神经衰弱,银屑病,痈疮肿毒。花:烧烫伤,水肿。用量均为10-15克。叶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1.水肿:梧桐干花10-15克,水煎服。

2.催生:梧桐根皮30克,桃树皮、小青藤各15克,煨水,临产时先服半小碗,如无效,隔一小时再服半碗。

3.无名肿毒:梧桐根皮适量,捣绒,包患处,另用30克水煎服。

4.饱胀、胃痛:梧桐种子30克,炒黄研末,每用3克,开水吞服,每个2小时服一次。

5.风湿骨痛,跌打骨折:梧桐根或叶15-30克,水煎服。

6.烧烫伤:梧桐干花研粉调涂患处。

广枣别名 南酸枣、五眼果、四眼果、酸枣树、货郎果、连麻树、山枣树、鼻涕果
来源 为漆树科南酸枣树属植物南酸枣Choeropondias axillaris (Roxb.) Burtt et Hill.,以树皮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0-22米。树干直,树皮灰黑色,条纹纵裂,刮开树皮成红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9枚,对生,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上面绿色,下面近苍白色,幼叶淡紫色。春季开淡紫色花,花杂性,异株,雄花序为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雌花单生于上部叶腋内,两性花较单性花为大,萼杯状,钝5裂,花瓣5,分离,复瓦状,雄蕊10,花丝基部与10裂的花盘粘合,子房上位,5室,每室有下垂的胚珠一枚,花柱5,分离。核果椭圆形,长2-3厘米,宽1.4-2.5厘米,成熟时黄色,味酸,有粘液,核坚硬,近顶端有4-5个孔(眼点),故俗称“五眼果”。
生境与分布 生于村旁或山涧沟谷疏林中。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季节 全年可采,熬膏备用。
药理作用 抑菌实验:本品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酸涩、凉。解毒,收敛,止痛,止血。
主治用法 烧烫伤,外伤出血,牛皮癣。外用适量,不作内服。
参考配方 烧伤:南酸枣树二层皮1-2斤,水煎4-5小时后过滤去渣。再浓缩至500毫升,加防腐剂备用。创面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涂药,每日1-2次,暴露创面。感染创面应除去痂皮,清洗局部后撒适量黄连粉,然后涂药,每日1-3次。

山茶花

别名茶花

来源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CamelliajaponicaL.,以根及花入药。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茎平滑,灰白色。小枝淡绿色。单叶互生,叶柄长0.8-1.5厘米,叶片革质,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6厘米,先端短钝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浅锯齿,上面深绿色,光亮。夏季开红、白、淡红色花,花瓣5-6,栽培种则多瓣,顶端有凹缺,雄蕊多数,二轮,花药丁字着生,花丝无毛,子房上位,无毛,花柱顶端3裂。蒴果近球形,直径2-3厘米。

生境与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集加工根:全年可采。花:春、夏两季采收,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1.山茶甙有强心作用。2.1‰的山茶皂甙有溶血作用。

性味功能辛、苦、寒。收敛凉血,止血。

主治用法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外用治烧烫伤,创伤出血。用量6-10克。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敷。

参考配方1.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红色茶花为末,入童便,姜汁及酒调服。

2.烫火伤:山茶花研末,麻油调涂。

小黄素馨别名败火草、常春小黄馨、火炮子、小黄馨、小黄素馨、毛叶小黄素馨、矮素馨

来源为木犀科素馨属植物矮探春JasminumhumileLinn.,以叶入药。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有时攀援,高0.5-3米。小枝无毛或疏被短柔毛,棱明显。叶互生,复叶,有小叶3-7枚,通常5枚,小枝基部常具单叶;叶柄长0.5-2厘米,具沟,无毛或被短柔毛;叶片和小叶片革质或薄革质,无毛或上面疏被短刚毛,下面脉上被短柔毛;小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稀为倒卵形,先端锐尖至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叶缘反卷,有时多少具紧贴的刺状睫毛,侧脉2-4对,有时不明显;顶生小叶片长1-6厘米,宽0.4-2厘米,侧生小叶片长0.5-4.5厘米,宽0.3-2厘米。伞状、伞房状或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10(15)朵;稀有苞片,苞片线形,通常长2-4毫米;花梗长0.5-3厘米,无毛或被微柔毛;花多少芳香;花萼无毛或被微柔毛,裂片三角形,较萼管短;花冠黄色,近漏斗状,花冠管长0.8-1.6厘米,裂片圆形或卵形,长3-7毫米,先端圆或稍尖。果椭圆形或球形,长0.6-1.1厘米,径4-10毫米,成熟时紫黑色。花期4-7月,果期6-10月。

生境与分布产于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常生于海拔1100-3500米的疏、密林中。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甘、微涩、凉。清火,解毒。

主治用法烧烫伤,疮毒红肿。一般外用,炒干研粉调菜油敷患处。

小白蜡条别名小白蜡、栋青、小叶女贞

来源为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Carr.,以根皮、叶、果入药。

形态特征灌木,高达2米。具开展而较硬的枝条,小枝与花序密生细短柔毛。单叶对生,具短柄,长1-3毫米,有短柔毛,叶片革质,椭圆形、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5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钝或圆,略成凹头,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主脉突出。秋季开白色花,圆锥状花丛顶生,长10-20厘米,花无梗,花冠裂片4,与管部等长,雄蕊2,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蓝黑色。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疏林向阳处。分布较广,北至河北、南至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全年采集根皮,夏、秋季采叶,秋冬采果,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从小白蜡条中分离的一种有效单体,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均具有祛痰、止咳、抗菌作用。

性味功能苦,凉。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小儿口腔炎,烧烫伤,黄水疮。用量10-20克,外用适量,研粉香油调敷,或鲜品捣汁涂患处。

地柏枝别名岩柏草、岩柏枝、石柏、岩柏、山扁柏、红鸡草

来源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moellendorfiiHieron.兖州卷柏S.involvens(Sw.)Spring.布朗卷柏S.brauniiBak.,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1.江南卷柏:多年生常绿草本,高10-40厘米。地下茎横走,主茎直立,下部不分枝。叶稀疏螺旋状着生茎枝上,钻状卵圆形,有短芒,茎上部三至四回羽状分枝,轮廓卵状三角形,复叶状,侧叶二列,斜展,覆瓦状,卵状三角形,短尖头,叶面平滑,边缘白色,有齿或下侧全缘,中叶二列,疏生,斜卵圆形,锐尖头,有芒,中脉明显,边缘白色,有微齿。孢子囊穗短,单生枝顶,四棱形,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龙骨状,锐尖头,边缘有齿,孢子囊近圆形。

2.兖州卷柏(金扁柏):主茎上叶螺旋状密布,而非疏生,中叶无白边。

3.布朗卷柏(毛枝卷柏):小枝被毛,叶干后卷缩,以致主枝叶稍稀疏。

生境与分布江南卷柏生于山坡岩石边、林下、沟谷丛林中。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西南各省区,陕西南部、甘肃也有。布朗卷柏分布于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四季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兖州卷柏水煎剂对伤寒杆菌、斯密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有抑菌作用。

性味功能辛、微甘、平。清热利湿,止血。

主治用法急性黄疸型肝炎,全身浮肿,肺结核咯血,吐血,痔疮出血,外用治刀伤出血,烧烫伤。用量15-60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调敷患处。

参考配方1.急性黄疸型肝炎:地柏枝、凤尾草各30克,水煎服。

2.肺结核咯血:鲜兖州卷柏、鲜茅根、鲜旱莲草各60-90克,共捣烂,取汁冷服。

3.烫火伤:兖州卷柏晒干研粉,调麻油或茶油适量,外涂患处。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