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它的存在,可以是治愈孩子一生的光,也可以成为大家心底不可碰触的伤。
研究发现,很多人成年以后的人生轨迹,都可以从原生家庭中找到雏形。所以,如果我们小时候从原生家庭那里受过伤,未来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治愈。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说起中国父母,想必大家都会想起那一句“再苦不能苦孩子”。
在很多传统的中国原生家庭中,随时就能看到父母的“牺牲式”付出。
你想以想象,“牺牲式”的父母,为了子女的未来,能够付出什么。为了供一个孩子成才成人,他们几乎给了孩子自己的全部。
我儿时家庭条件并不算太好,父亲一人外出务工,母亲在家照顾我们三个小孩。
每次自己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父亲回家的时候,我和妹妹、弟弟排着坐在门口,盼着父亲早日归家。
可真的看到父亲的身影,我心里又是极为难过的。将近一米八的个子,体重却只有一百二,而且每次回家,他头上的白发就多了几根。
印象最深的就是,为了庆祝全家团聚,母亲会提前煲好莲藕排骨汤,可每次父亲都特意把肉挑给我们,自己只喝几口汤。
我劝父亲多喝几口,父亲总是笑着说“我不喜欢吃肉,汤更有营养”,一听到这句话,我的心总是像扎了一根刺,感觉自己没有办法心安理得地吃完那一根排骨。
父亲为家的付出,我自然是看在眼里,可每次母亲拿“你爸为了养你们这么辛苦,你们可得好好学习,给你爸争口气”来劝诫我们的时候。
我就感觉喘不上气来,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无力感。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为了父母的包袱,有时候甚至会想“如果没有我,父母是不是不用这么辛苦”。
这种罪恶和愧疚感,一直蔓延在我整个童年生活中,以至于别人问起我的童年,我都不愿意提及。因为那会的我,每天只想着快点长大,并没有时间去享受所谓的幸福。
直到长大以后,我接触了更多的人,才发现原来不止我一人如此。还有很多“牺牲式”的家庭,父母倾尽所有付出,孩子们在重压下难以喘息。
这甚至已经成了一种“家庭病”,在四处蔓延,孩子们过得压抑痛苦,未来都可能被毁,父母们却一无所知。
1、孩子无奈顺从父母,日子过得异常压抑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
人的天性就是有付出,就希望能够得到回报。父母付出所有,来养育子女,往往很容易陷入“自我感动”中,他们便会渴望得到回馈。
他们的牺牲,也给了自己要求子女顺从自己的理由,若对方稍微不听话,就会拿“我为了你付出这么多,你还……”,给孩子们扣上“不孝”的名头。
这种家庭氛围,常常会令子女们感觉到喘不上气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渴望着独立和自由,渴望能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可因为父母的养育之恩过重,导致他们不敢真正的反抗,只能按照父母的安排行事,压抑自我个性,结果日子越过越压抑。
2、孩子一面愧疚,一面又渴望摆脱父母
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可能是觉得自己已经为了孩子付出这么多,那么如何教养都由自己说了算,即使是养育方式存在问题,也都是“为了孩子”好,旁人没有权利置喙。
甚至他们会通过打压、责怪等方式,来让孩子产生愧疚感,总觉得自己欠父母的,抑或通过道德绑架,来掌控孩子的人生。
而无论是哪些局面,无疑都会伤害到孩子,影响其未来发展,甚至还会令你们的关系变僵。
1、在爱孩子之前,学会爱自己
我相信,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时确实是付出真心的,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有些人用错了方式,误以为要求孩子听话、顺从,就能让小孩未来更好。
然而,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不同的,父母还是应该因材施教。而且在爱孩子之前,也要多爱自己,不必要自我感动,营造一种牺牲感。
2、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去爱
很多父母都有一个误区:孩子永远都是孩子,做父母的要多操心才对。
可实际上,伴随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蓬勃发育,他们终有一天要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大人,飞出你的手心,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父母要接受这个事实,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去爱,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决定,你们终究有一天会面临离别。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