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读书之目的,是要解决现实难题

如果问我女儿为什么读书?得到的一定是你不想要的答案,那就是为了考试。可是,这也是她目前的现实难题啊。

如果问我为什么还读书?我的回答也是为了解决现实难题,虽然不用趴在桌子上考试,但是如今的难题并不见得比学校考试容易。

把自己融入时代的洪流中,固然可歌可泣,那是如周总理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然而很多人终其一生,默默无闻的,既像裹挟在洪流里,又好像灵魂永远孑然一身踽踽独行。这个时候的读书,依然是为了解决现实难题,只是这个难题相对独特与个性化。

有人问我如何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我说读书啊。那一刻,我想起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的一句话,他说:“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备受挫折时,读书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实的难题。

南宁市图书馆

这身臭皮囊并不好打发

人之一生,为了几两碎银劳碌奔忙,其目的就是供奉这身臭皮囊,按佛家说的就是肉身,这肉身受基因掌控,贪婪无度。

讨厌至极,又割舍不去。

换一种好听一点的说法叫安身,就是把身体按在这个社会上,不光安自己的身体,有时候还按别人的身体,简而言之叫养家糊口,也叫物质生活。

养家糊口需要技能,如曾国藩说的“修业”,你有一技之长,便更好地获得社会认可与酬谢,从而过上没有那么狼狈的物质生活。

我们十几年在学校读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获得一技之长,从而好打发这身臭皮囊。

然而打发这身臭皮囊,也是分很多等级的,最低的是犬儒主义,最高的奢靡无度,是没有上线的。

写《瓦尔登湖》的梭罗,他是典型的犬儒主义者,他一年劳动几个月,挣够了保存这个肉身的热量,剩余的时间就在湖边晒晒太阳。

他说,他十根手指头那么多的劳动技能,所以他敢不焦虑,他敢在湖边晒太阳,他敢对生活的聒噪安之若素。

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因“一条鞭法”的改革而大名鼎鼎,他过上另外一种生活,据说给他抬轿子的人数多达32人,相当于皇帝的级别,也是孔子最讨厌的“僭越”。

物质生活的差别,肉眼清晰可辨,代价也清晰可辨。

我对物质生活比较随遇而安,只是养家糊口时一份责任,概莫能外。

为了这一份责任,我也是蛮拼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焦虑。

我大学学钢铁冶金,本应该进工厂的,但后来进银行,为了看懂报表,读了挺多关于财税的书,然后考了注册会计师。

有人告诉我说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挂靠可以得挺多钱,于是我就去考了一个,虽然现在不给挂靠了,但关于评估的事,想糊弄我也没那么容易,因为我同时把资产评估师考到剩下最后一门,那时听说取消注册类,就不考了。

后来闲得无聊,读读写写,给小朋友讲讲课,发现他们也挺喜欢和我混在一起。台湾人金惟纯的《人生只有一件事》这本书说的:所有的关系,都只剩下两个念头,一是对方想不想跟你在一起;二是对方想不想成为跟你一样的人。

要影响别人,始终从这个两个念头出发。

但我的主业仍旧在银行,所以我看了挺多关于金融和管理的书籍,其目的就是增加自重,不要那么容易被时代的浪花将我拍到岸上,好安抚这身臭皮囊。

这颗灵魂无处安放

希阿荣博堪布在《次第花开》这本书说:有人在豪宅里流浪一生。

流浪的不是肉身,而是灵魂。

天下书籍,有好坏之分,却没有“有用”和“无用”之别。安慰灵魂的书籍,岂是无用之书?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中国爱讲立命,如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中国读书人至高的追求。我喜欢的马一浮,留着长长的胡须,一生以读书为业,第一个引进马克思的《资本论》,就特别推崇横渠四句。

信奉横渠四句的人,或许物质匮乏,不得势之时,顶多做一个私塾教师,过着清平一生,但其心是安定的,富足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子,因为他一直在读书,整理书,修编书,传授书。

如果只是信奉形而下者,或许精于算计,精明能干,但其心必然无处安放。柴米油盐可以让一个人衣食无忧,却无法安放一颗心,最多是麻木罢了。

现在人爱讲内心丰盈,依然需要读很多很多书。

孩子不是那么容易教育

人到中年,教育孩子成为头等大事,否则后悔余生,只有极少数人例外。

然而很多鸡飞狗跳,家长仍不明所以然,又不愿意读书。见此情景,我只能苦笑摇头,然后叹息: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如今对我而言,带孩子是天底下最轻松愉快的事情,曾几何,我也是束手无措的。

那时女儿还小,大约上幼儿园,有天晚上大哭不止,百般哄骗恫吓皆不见效,我就把她拖到门口,晾在漆黑的屋外。女儿尖锐哭声撕裂黑暗的天空。

现在想来,那时我真像孔子说的“忍心”,这种事情竟然也做了。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无能至极,然后下决心读书。先后读了三四十本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获益匪浅,有豁然开朗之感。

教育孩子,不外乎两招,其一,给他足够的爱,让他有安全感,他就不会天天跟你杠;其二,给他足够的自主权,让他有价值感,他就不会自甘下流。

当然有个前提,那就是孩子与父母的链接。所有叛逆的孩子,都是这条链接出现问题所导致的。

我与孩子们的链接,是爬一座又一座高山的过程中建立的。

古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读书总是好的,可以解决现实的难题。

END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