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
循行部位及分布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胃经。本经一侧45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
足阳明胃经上穴位及走向
分支:
1、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2、缺盆部直行支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3、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足趾外侧端(厉兑)。
4、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主治病症
本经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和头、面、眼、鼻、口、齿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证。
原穴:冲阳穴——足阳明胃经
【取穴】在足背最高处,当姆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冲阳穴位置
【快速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距陷谷穴3寸,在足背动脉波动处取穴。正坐或仰卧位,距陷谷穴3寸,在足背动脉波动处取穴。
【调理手法】
① 艾灸:
点燃艾条,对准穴位灸,距离皮肤2~3厘米,艾灸5~7分钟,
以皮肤感觉热而不烫为宜。
功效:艾灸冲阳穴,让足阳明胃经气血运行顺畅进而达到暖胃、护胃的功效。
② 按摩:
以拇指尖稍微向上(足背处)按压30秒,连续点按5次以上;
或握空拳,以拳头下缘肌肉敲打本穴数分钟,左右穴都做。
功效:可以调理和改善食欲不振、腹泻等肠胃疾病,并且还有助于调适心情,缓解压力。
络穴:丰隆穴——足阳明胃经
【取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丰隆穴位置及快速取穴法
【取穴方法】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功能主治】①头痛、眩晕。②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③癫狂。④下肢痿痹。
【调理手法】
丰隆穴的穴肉厚而硬,点揉时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节重按才行。找穴要耐心些,可在经穴四周上下左右点按试探,取最敏感的点。当有痰吐不出的时候,丰隆穴会变得比平时敏感许多。
有人觉得嗜睡可能是由于天气原因、或者自身疲倦,困了自然多睡一会,殊不知,嗜睡是可能引起疾病的,糖尿病、脑血栓很多都会接踵而至。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用中医按摩的方法对付嗜睡,那就是按摩“丰隆穴”。
①按揉法。用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中指用力)穴位,有酸痛感;每天早晚各按 揉一次,每次5-10分钟。可借助三角雀点按。
②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每日一次,3-5天为一疗程。
络穴:陷谷穴——足阳明胃经
【取穴】在足背第2、3跖(指)骨结合部前,第2、3跖趾关节后凹陷处。
陷谷穴位置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调理方法】
①灸法:可灸。艾条垂直于穴位所在平面,灸至皮肤表面微红,自觉热透于肌肉即可。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②手法:以大拇指点按此穴,若觉疼痛,将其揉至不痛即可,长期按揉,有助于乳腺结节消散。
功效:揉此穴亦有助于脾胃消化,也可退热。
胃经调理法
敲叩胃经法适用:胃酸、胃痛、胃胀等胃部症状,便秘、膝关节疾患、下肢冷痛、湿疹等症。
胃经叩击法
动作:双手握空拳,用小鱼际侧拳眼,循着胃经腿部线路从上到下依次敲叩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足三里穴、上巨墟穴、下巨墟穴。
要领:在敲叩的时候,两个手臂摆开了往里面震动。
功用:疏通胃经,健胃消积,扶阳祛寒,促进胃肠蠕动。
反应:1、打嗝、排气、出汗、腹泻等现象属排浊的正常反应。
2、腿部胃经寒凉者敲叩时疼痛感较显著,可调整力度,循序渐进。日久功深,经络疏通,腿脚会逐渐变暖,痛觉也会恢复正常。
3、可促进胃肠蠕动,祛湿减肥。数量:每日2-3次,每次每个穴位60下,可每个穴位敲10下,换下一个穴位,循环敲叩。(可根据自己实际身体状况灵活安排)
注意事项:
1、先明确胃经的循行线路尤为重要,只要是在胃经的线路上,逐渐会找到穴位的准确位置,正所谓离穴不离经。
2、发力不能过猛,使蛮力敲叩容易受损。应放松手臂,暗劲震动穴位。
禁忌:
1、饭前和饭后半小时内不宜做。
2、晚上禁做。
3、孕妇和月经血量大期间禁做
未来可期,时光荏苒。小药郎会一直陪着你学习中医,医路有你们相伴,我会更加努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