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怪病怪治——阴躁症

阴躁症

吉林省浑江李某,男,18岁,学生。自述4个月前患鼻衄月余,血色紫暗,血量时多时少,时断时续。此后每天头痛,眩晕,胸闷,烦热,身冷倦怠,时出冷汗,手足发凉,并有麻木感,纳差,喉中似常有物梗塞,大便稍干,小便清长,口淡不欲饮水。入冬以来,烦躁加剧,每天需到大江中冷浴两三次,每次1~2小时,始觉舒适,否则坐卧不安,烦闷非常。症见精神尚好,面色苍白,两颧淡红,语言清晰,胸腹未见异常,四肢动作自如,惟手足逆冷,舌质淡红胖嫩,苔薄白,脉浮弦细数,沉取无力。中医诊为阴躁,乃真寒假热,阴盛格阳之证。处方:桂枝50克,黄芪30克,制附子、白芍、白术各25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煎服2剂,胃部服药后稍觉舒适,知饥思食,头痛手麻木稍减,仍有烦躁,又去冷浴两次,脉如前,稍有力,宗原方加茯苓25克、川芎15克,日进1剂。又服药18剂,病情日渐好转,已不到江中洗浴,自觉症状消失,惟口燥舌干,舌质微红,脉沉细稍数。照上方加入丹皮20克、麦冬15克,进服2剂,以巩固疗效,经随访未再复发。《内经》云:“大虚者补之,宜峻宜温,缓则无功也。”(《新中医》1982年第9期赵立栋报道)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