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蓟马、白粉虱,提起这三种虫害,相信种植户们都不陌生,不论是种植大田作物、大棚作物、蔬菜或者水果,基本上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不及时防治,给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而从分类上来说,虽然它们都属于昆虫纲,但不属于同一个目,蚜虫属于半翅目(或同翅目),白粉虱属于半翅目,而蓟马属于缨翅目,这个区别也要了解。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如果单从外部进行观察,三者的危害症状是有不同的,具体如下:
1、蚜虫的危害
蚜虫常群居于植物叶子的背部、嫩茎或花瓣上,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体内吸取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变黄,嫩叶细小变形,新芽枯萎,花朵扭曲变小。另外蚜虫还分泌蜜露,从而诱发煤烟病,使植株布满煤烟,使其叶片发黄,皱缩畸形,不但影响园林植物的外观,而且使植株生长势衰弱甚至枯死。
2、蓟马的危害
蓟马是玉米苗期害虫,主要有玉米黄蓟马、禾蓟马、稻管蓟马,个体小(0.9~1.3毫米),会飞善跳。黄蓟马首先危害叶背,禾蓟马和稻管蓟马首先危害叶正面,它以成、若虫锉吸玉米叶片汁液,并分泌毒素,抑制玉米生长发育。被害植株叶片上出现成片呈现断续的银白色条斑,并伴随有小污点,受害严重者叶片枯干,甚至毁种。部分叶片畸形破裂,造成心叶扭曲,引起玉米幼苗“心叶破碎”或扭曲成“牛尾巴状”,难以长出,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3、白粉虱的危害
白粉虱对绝大部分作物都有危害(能够寄生300多种植物存活),尤其对各类蔬菜危害最大,不论是保护地、温室大棚,还是露地种植地,它都容易发病危害,发病适宜温度一般在28-30度,由于温室大棚的温度一般都保持在20度左右,所以温室大棚受虫害最为严重。
除此之外,蚜虫、蓟马和白粉虱,还都可以传染病毒病,它们是病毒病传播的介体,不仅能直接造成危害,还能间接的造成危害。
病虫害防治效果不好的3点原因
据了解,以上害虫虽然比较好防治,但一些农户反应,近些年来,防治效果在降低,使用往年同样的药剂,效果是一年不如一年,针对此情况,分析有以下3点原因:
1、用药时机不对
“不见虫不用药,出现虫害才用药”这句话可能说出了不少种植户的心思,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也遇到过这样的农户,田间没虫时不会去打药预防,心里认为,没有虫去打药,不是浪费钱吗,而一旦田间出现虫害后,开始急急忙忙买药打药,岂不知,田间既然已出现了蚜虫、蓟马或白粉虱,危害已经不小,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再去打药,效果就会打折扣。
2、虫害抗性增加
当田间的蚜虫、蓟马或白粉虱防治效果不好时,一些农户会通过加大药量的办法来进行防治,或者是多打几遍,这样做的后果,虽然当季作物看着效果还行,但后面再继续种植时,这些虫害的抗性就会增加,加大剂量后效果不行,怎么办?继续加大剂量,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到最后,眼睁睁的看着虫害进行危害。
3、打药没打透
仔细观察蚜虫、蓟马、白粉虱,会发现有些会在叶片背部出现,如果在打药过程中,只打叶片的上部,而下部未喷到,会影响防治效果,另外打药时水分过少,在单位面积内,药量同样的前提下,水分可以适当增加,目的是为了让药液充分喷洒到植物上,使虫害接触到更多的药液,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如何加强病虫害防治效果?
上述虫害建议以预防为主,同时,一些朋友想了解用什么样的杀虫剂能够很好的防治,也接着往下看。
1、注意水肥管理,适宜的使用水肥,该浇水时浇水,该排水时排水,底肥、追肥、叶面肥综合使用,促进植株粗壮,减轻危害。
2、注意清理田间的杂草、落叶或者是上茬作物的残留物,可选择作物收获后或者是早春时进行,目的破坏虫害的生存空间,减少田间虫源数量,起到预防的效果。
3、可以通过天敌进行防治,比如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等,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试试。
4、通过诱杀成虫起到防治的效果,比如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防治蓝色粘板,诱杀成虫。
5、如果田间已出现虫害,就要及时打药防治,越早越好,防治蚜虫、蓟马、白粉虱的药剂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有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常规药剂,但是随着多年使用,很多农户反应防治效果越来越不好(除去上面提到的因素,单指药剂的问题),那就建议更换药剂,比如更换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等,抗性不是很大,防治效果比较不错(当然,也要考虑到成本和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