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龄
图片提供:情感群 致谢
图片提供:月饼图片自拍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一个富有人情味,具有诗情画意的节日。当夜幕降临,一轮圆月挂在半空中,撒下皎洁的月光,好似给世界撒下白霜,如轻纱那么温婉,如流水般倾泻下来,这美丽的月亮引得多少人驻足欣赏,勾出多少诗人情怀,使得多少人引起无限遐想。
正如李白所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秋的月亮正如同一个白玉盘,洁白无瑕。
成千上万的星星簇拥在月亮身边,调皮地眨眨眼睛,挤在一张铺着蓝黑色的丝绒大床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被这么多人看着害羞了呢!
赏月竟出了神,大概此时此刻,远在异乡的游子无法与家人们团聚,只能欣赏月亮来表达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圆月和月饼寓意着团团圆圆,人们通常会在月亮上寄托自身对亲人的思念,对团圆的期盼。
中秋节还有一段凄美的传说:相传古时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受人敬仰,后来迎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嫦娥,有天后羿上昆仑山求道,有位神仙赐予长生丹,后羿不忍心撇下嫦娥,将仙丹交与嫦娥,被小人蓬蒙发现,蓬蒙趁后羿狩猎之时,闯入家中,逼嫦娥交出仙丹,无奈之下,嫦娥将丹吞下,飞天成仙,住在月亮上,后羿痛不欲生,举头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发现明月中竟有嫦娥的身影,在院子中摆上了她最爱吃的糕点,纪念嫦娥。从此,这一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便这样流传下来。
伸手拿起一块月饼,放进嘴里,“嗯,真好吃啊!”我不禁感叹道。这月饼又勾起了我小时侯的回忆。
依稀记得小时侯的中秋节吃的月饼是用面做成的。 在我小时侯那个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每到中秋节将近来临时,母亲趁我不上学的时间,把购粮本递给我,给我五元钱,拿着面袋,手里握着钱,让我去面粉厂去采购买面粉,母亲下班后再去采购红糖,白糖,红枣,赤小豆,提前开始备好做月饼的食材。
记得很清楚,到了八月十五这天,母亲天不亮就开始起床了,把提前采购的赤小豆在地锅煮得似熟非熟的时候,把洗好的大枣再放进锅里,文火煮透,稍闷一会开始出锅,把红糖,白糖各对半放进煮好的枣泥馅里面,这样放糖的比例是母亲亲手操作的,红糖是热性;白糖是凉性,对半勾兑是综合一下它们的性,让红糖白糖掺和一块,变成了中性,老少皆宜。材料不多,就这四样。这四样纯属药食同源之上品,既营养又丰富!
母亲平时特别讲究厨房里的那点事。枣泥馅出锅后,用铜勺子来回上下搓,把枣里面的核,枣的皮全部拣出来,显得枣泥馅很干净,一盆糊状的枣泥馅就正式完成!
在那个年代有甜的枣泥馅还不行,母亲很讲究完美,必须再做上咸的月饼馅。提前用麦子在磨面机上打出来的“一风吹"面粉,属于比较粗糙的面粉,经过细锣筛岀来的粗面渣备用,再用猪板油在锅里练出来油,渣发黄既可停火,把渣捞出来用刀躲碎,然后把粗面渣,油渣,提前切好的姜末,葱花末还有盐一起放进油锅里,搅拌均匀即可,一盆葱花香,沙沙的馅,色鲜黄、味极美的咸月饼馅闪亮登场,更有一番别有风味!
两种甜、咸味道的月饼馅都整理好了,母亲将提前和的发面,开始包月饼,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模子,包好的月饼竟是扁圆的,有点不完美,老母亲用小碗底在包好的圆月饼上深深的印上几个圆,这些圆是套着的圆,环环相扣,太团圆了,特漂亮精美好看,它是一种中秋大团圆的象征!
包好的甜、咸月饼蒸好放凉后备用。到了晚上,我们姊妹四个都高高兴兴的,每人搬着一个小板登坐在院里等着月婆婆露出笑脸后,赏月吃月饼。
只见天渐渐地变黑了,天上只有几颗星星在闪烁,慢慢地月亮探出了头,露出了笑脸,月光越来越亮,仰望天空,只见月亮里面有一个小猴在里面,(母亲说是猴,传说是嫦娥。)最后一轮圆圆的明月像一颗巨大的夜明珠,高高地挂在天空中,顿时夜间变亮了许多。
中秋的夜感觉挺静的,我们姊妹四个屏住呼吸,都不吱声。只听见我们院旁边西侧小菜园里那清脆的曲曲声,蟋蟀声。
中秋的月亮是那么圆,发出温柔的光泽,星星点点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芒,红、黄及其各色各样的星星交错一起,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万事俱备,只等母亲最后将一方桌放在院中央,摆上甜、咸两种面月饼数个,象征月圆人也圆,团团圆圆;摆上苹果,象征平平安安;摆上烧鸡,象征大吉大利,再上三烛香,母亲双手合十,祈祷月亮婆婆,念念有词:人圆月圆!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大吉大利!幸福美满!
母亲念完了平安语,先让月亮婆婆吃这些贡点,稍等片刻,我们姊妹四个先吃平安果,然后将母亲做得甜、咸,面月饼分别切四块,一人一块说着笑着品尝着母亲的风味!舌尖上的味道!
一家人高高兴围坐一起赏月、圆月、吃着面月饼,吃着平安果,谈笑风生,这何尝不是件幸福的事呢!
回到现实中,如今的月饼可谓是花样百出,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月饼应有尽有。就像广式月饼、韩式月饼等等,有甜的,也有咸的,虽然小时候的月饼很单一,但它的味道仍然埋藏在我心底,如铬印般无法抹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盼望和我一样对月有特别感情的伴侣能长久幸福美滿,像亘古不变的月一样,即便是再微弱,也永久散发着金色的光辉!
作者简介:
王松龄,山东省菏泽市人,岀生于1956年,1973年知青上山下乡,1975年录取《山东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977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医学工作。退休后喜欢文字,走进美篇,结缘美篇,在文字里倘佯,成为了一名情感领域优质作者,《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话题主持人。取得十几个荣誉证书。
发布编辑|艾胡李光友
上一篇
篆刻闲章内容大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