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刚开始11天,我们就迎来了一部绝对的话题作——《中国奇谭》。
早在开播前,就遭到了网民群嘲。
开播后却凭实力拿下某瓣9.5的逆天高分,口碑收视双丰收。
我也出了篇图文当“自来水”,给大家安利这部国产佳作。
戳下方图片跳转图文↓↓↓
没想到昨天晚上,#家长炮轰中国奇谭 的话题登上了热搜第一。
先说说这篇流传于各大平台的“炮轰”小作文吧。
“画风诡异,主题消极”、“小孩子看了怎么把持得住”,言论经典到足以载入《封建家长傲慢与偏见语录900句》。
我并没有找到这张截图的出处,点进话题也全都是营销号和媒体在传播。
因此不能排除是有人假冒“家长”故意带节奏,针对风头正劲的《中国奇谭》制造对立、激化矛盾。
况且现在的家长都是8090后,看引进的日漫美漫长大,思想不该如此封建狭隘。
《中国奇谭》是B站独播,要大会员才能看,试问哪个裹脚布裹小脑的封建余孽,会有B站的大会员啊?
所以一开始我怀疑,这波是营销号带节奏挑动网民,对着一个不存在的敌人宣泄火力。
万万没想到,赞同图中的观点,跟风炮轰《中国奇谭》的大有人在。
更有甚者,认为这部动画应该被下架整改。
因此我认为,这个话题有讨论的必要。
首先,发表图中言论的这位“家长”,立论的前提就错得离谱。
因为动画,从来都不专属于儿童。
今年是2023年,国产动画恰好走过了第100年。
在电视动画当道的时代,动画的受众以“低龄化”为主,作品有着情节简单、画风夸张、色彩艳丽等特点。
以至于在家长眼中,动画片就是拍给小孩子看的。
但是时代变了,《大圣归来》 《哪吒:魔童降世》 《白蛇:缘起》……主题深刻、情节曲折的动画佳作层出不穷。
动画表达的边界越来越广,不再拘泥于合家欢,也开始揭露现实、批判人性、切中时代的痛点。
今天,《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匹诺曹》被评为金球奖最佳动画片,导演托罗这样说道:
“动画就是电影,动画不只属于孩子,动画是一个媒介。”
这位“家长”用《喜羊羊》举例,说它的画风幼稚,话语中不乏傲慢与偏见。
殊不知《喜羊羊》早就超出了他的刻板印象,无论是剧情还是制作,都有了长远的进步。
这位家长最后庆幸:“我们的童年有那么多健康的动画片”。
他恐怕没看过《圣斗士星矢》 《七龙珠》 这些引进动画。
就连国产动画,应该也没看过几部。
《哪吒闹海》里,直接呈现了哪吒挥剑自刎的场景,血不血腥?
《黑猫警长》的尺度就更大了,一枪打掉“一只耳”的耳朵、螳螂吃掉自己的配偶、食猴鹰生吞活猴,虐杀白鸽警探……残不残忍?
不久前我解说过了《回来的女儿》,剧中频繁出现一部动画《魔方大厦》。
剧情之离奇,画风之诡异,算不算儿童邪典?
但凡对国产动画有所了解,也不敢在这儿当“九斤老太”,感慨中国动画“一代不如一代”。
当然了,我能理解这位“家长”的担心。
如果把这位家长口中的小孩子,定义为13岁以下的儿童,那我认为《中国奇谭》确实不适合他们观看。
《小妖怪的夏天》里的乌鸦怪装神弄鬼,抢夺樵夫的柴火。
成年观众看了多半会心一笑,看出导演在刻意模仿恐怖片的经典桥段。
但孩子看了,难免有些瘆得慌。
故事内核是被压榨的打工人弃暗投明,小孩子也很难有所共鸣。
《鹅鹅鹅》改编自南朝梁时期文学家吴均的散文《阳羡书生》,是一个标准的志怪故事。
整体画风灰暗,又是变脸、又是吃人,小孩子看了怎么把持得住?
但是,《中国奇谭》的目标受众,本来就不是未成年、乃至学龄前儿童。
之所以叫《中国奇谭》,一方面是因为它有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
另一方面,则是用故事反映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引起观众的共鸣。
2005年12月,莫言在接受香港公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时,作了《我怎么成为作家》演讲,他这样说道:
“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
文艺作品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面貌,而不是用来粉饰现实。”
所以我们看到:
《小妖怪的夏天》引起多少打工人的共鸣,劝导大家向善;
《鹅鹅鹅》告诫观众,要守住本心;
《林林》将狼拟人化,探讨着身份认同的话题。
这时候肯定有人老生常谈,提起分级的话题。
的确,如果我国存在分级制度,就不会闹出家长炮轰《中国奇谭》的幺蛾子。
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也不会丧生于家长的联名举报之下。
*《刺客伍六七》曾被下架整改
因为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推行分级制度“管理跟不上”、“不适合国情”。
目前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电影的管理水平,难以达到分级的要求。
*图源网络
既然没有行之有效的分级制度,家长就该承担起责任,帮孩子筛选把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但是在教育方面,很多家长都会偷懒,再把教育的失败,归结于各种外因。
疏于照顾和管教,导致孩子沉迷游戏和网络。
于是家长们捏造出“网瘾”这种不存在的疾病,称电子游戏是“精神鸦片”。
催生了陶宏开、杨永信之流,以“戒除网瘾”为名目,施行摧残人性的酷刑。
孩子被未经筛选的“成人动画”吓哭,家长又把矛头指向了动画本身,斥责它给孩子留下了童年阴影。
真正的童年阴影是什么?
是父母间无尽的争吵和家庭暴力;
是缺少关爱,独自度过的童年生活;
是被一句“小孩子闹着玩”轻描淡写揭过去的校园霸凌。
希望各位家长能达成共识:动画不专属于儿童,也不必承载过重的教育意义。
孩子更需要的也不是动画片,而是来自家长的关爱。
大家要是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理性讨论。
要是赞同我的观点,不妨点赞在看,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力
在看护肝,观众老爷点个再走吧!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