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慧英 王日成)洗果儿、挖核儿、穿串儿、熬糖,一蘸、一转、一提、一放,一串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就完成了。1月11日,保定老字号满族何记糖葫芦第七代传人何平安,早早来到位于西大街的小店里,忙着蘸糖葫芦,招呼客人。
这边,何平安的糖葫芦飘出香甜的味道,那边,保定老字号稻香村的柜台里也摆满了各式点心,有枣花饼、牛舌饼、墨子酥、山楂饼等,都是传承多年的招牌。两名女士一边精心挑选点心一边说:“快过年了,选几个点心礼盒,送给亲朋好友。”
不远处,国家级非遗易水砚、古城香业,省级非遗崔公陶,保定老字号万宝堂等纷纷开门,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一条长约846米的大街,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非遗项目和老字号?带着疑问,记者走进这条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街。
仔细观察,西大街的建筑风格可谓“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原来,历史上的西大街,不仅是一条历史文化街区,聚集了贤良祠、第一客栈、协生印书局等文物保护单位,还称得上古城CBD,聚集了第一楼、万宝堂、稻香村、槐茂酱园等上百家知名老字号,因此又被誉为“直隶第一街”,是保定的标志性符号。
据说,这条不足一公里的古街还是红色文化承载地,西段路北的贤良祠,曾是中共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驻地,中段路北的协生印书局,曾是印刷革命进步书刊的场所。所以,著名的老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里就出现了好多西大街的特写镜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大街失去了往日繁华。2021年,保定着手启动古城保护修缮,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上,以传统工艺修复、整治街容街貌、两旁建筑,并对市政管网、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进行梳理,全街增设信息化系统,实现无线网络、24小时监控全覆盖,将西大街打造成一条既古朴厚重又具现代化气息的时尚街区。
看完重修后的西大街,市民王新感慨道:“建筑风格没变,还是记忆中的老样子。好多老字号都回来了,像万宝堂、稻香村、何记糖葫芦,还有一块钱一碗茶的穿行楼枣叶茶,软糯香甜的庆丰和绿豆糕,这都是咱老百姓儿时的回忆。”
沿街走了一圈,记者发现不仅老字号回来了,好多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像曲阳定瓷、易水砚、古城香业,也在西大街落了脚。“之所以选择落户西大街,是因为这儿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希望让非遗文化通过旅游市场走进千家万户。”省级非遗崔公陶的传承人崔立强说。
节假日期间,西大街还办起了乐购市集,市集上有糖葫芦、切糕、手作、面塑、糖画、皮影戏、灯笼、风车等各种吃的、玩的、看的,但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潮的,都透着一股文化气儿,大伙儿在这逛市集、看表演、赏非遗,一夜之间,微信朋友圈、抖音小视频里,西大街火爆“出圈”。
借助一条古街,保定“借题发挥”,用传统节庆找到了文化融合“破圈”的突破口,不仅拉高了人气、刺激了消费,也留住了乡愁、留下了回味。
春节期间,西大街还有新春庙会,到时候大家就可以在这条千年古街上,体验锣鼓喧天过大年的氛围。
上一篇
搜狐网
下一篇
人间清醒是什么样子?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