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教师打怪指南 ;作者:青椒打怪指南
非升即走。这个话题引发了很多社会争议,也招惹青年教师的普遍愤恨。
在核心层面上,我们支持真正的非升即走制度,反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挂羊头卖狗肉,主要用来充当韭菜收割机的所谓“非升即走”,甚至“不升只走”。
不过,我们这次来谈谈既悲伤又温暖的话题,就是那些没有通过非升即走的青年教师都去哪了?通过描述和分析4份个案,来看看对局中人和后来人有什么启示。
01
非升即走:在炼狱中的扑腾
在高校界,非升即走已经施行有几个年头了。起初的“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少三四流高校也邯郸学步,号称向一流高校看齐。
非升即走的一般形式是,3年中期考核,6年聘期考核,允许提前申请晋升副教授,但一旦晋升失败或合同到期未实现晋升,学校就立即抄家伙赶人。
甚至江南某大学规定,4年之内必须晋升为副教授,否则即时解聘。因为这事,被解聘的青年教师还去仲裁打官司,要求判定解聘违法,但结果嘛,白纸黑字,可想而知。
正如本公众号之前发表的文章,“青年教师为何要慎重入职三四流高校?” ,其中建议,青年教师还是要尽量到头部高校去,即使是非升即走的炼狱模式。
图源:pexels
这是因为,国内高校有着从985、211、双一流到双非、四非比较明晰的层级结构。在头部高校,特别是985高校,如果晋升失败,还有向下一层级高校流动的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中部和南方某大学淘汰了这么多人,他们大部分还可以找到教职。
不过,当二、三流高校都开始普遍施行非升即走,在其中晋升失败的青年教师到时可能就不得不去高职院校了。
至于五年之后,二、三流高校和高职院校的空余岗位是否会饱和,还要看它们现有教职工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到时是否会出现较大比例的退休和轮替。整体说来,水涨船高是必然的大趋势。
02
非升即走,“娜拉”走后的故事
以下,我们来讲讲4个没有通过非升即走的案例,看看他们到底走去了哪里,如何有得有失。
不要说,这个故事不可能,那个也不可能。既然是故事,我们还是想想,这些对我自己有什么启示。
(1)青椒A:从头部985到腰部985教授
青椒A入职某头部985高校,6年非升即走。在这六年间,A勤勉教学,科研、发表和组织学术活动,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果,已经成长为学界新秀。
然而,在第6年申请晋升长聘副教授时,A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留下。在如此遗憾之时,某腰部985高校伸来了橄榄枝,直接入职教授、博导岗位。
从晋升副教授失败被解聘,到直接解决正教授职称,人生的转换实在是太快,太刺激了。有遗憾吗?有愤恨吗?也许有,但也算有体面的结局。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次不留我,等我以后进了教指委,你就高攀不起。
(2)青椒B:从三流高校到985副教授
少数三四流高校也有样学样,搞类似的非升即走制度,但行政态度和做法更为恶劣。6年太长,只争朝夕,3年中期考核不通过就踢人,根本不给你坐热板凳的机会。
而且,除了科研启动费,新教师没有其他配套待遇,比如安家费、住房补贴,还美其名曰,等你6年考核通过再按当年标准发放。可想而知,如果最终没有留下来,那么这6年就等于自带干粮搞科研,全凭自己发光发热。
在多种原因之下,青椒B入职了这家高校,三年来发表十余篇C刊,但没有申到省部级、国家级课题。按文件,人事处认定B中期考核不通过,下了逐客令。过了两天,人事处看着B发表很强,就黑脸变红脸说,这次“算”你通过,可以续聘之后的3年再说。
他奶奶的!老子早就不想在这干了。B很快找到了下家,西部某985高校,不仅直接解决副高职称,还有一笔不错的引进待遇。那一时间,扬眉吐气,三年的郁结顿消,“昔日龌龊,今朝放荡”,于是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图源:pixabay
(3)青椒C:换另一家985开始非升即走
青椒C的学习经历非常优秀,心气也高,毕业的时候非985不投,最后入职某985的专职研究员。
而专职研究员即专职科研岗是南方某大学的首创,几乎等同于“不升只走”,晋升概率极低,批量招人赶人是常态操作。
专职科研岗本来不对教学工作量有要求,但C热衷于教学,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备课上课,同时对科研追求完美,申请课题也运气不好。这种相互挤压导致,教学再优秀也根本不考核,而论文发表虽然质量比较高,但数量不多。
四年之后,C自觉在此晋升副高无望,就谋求出走,最终换到另一家985开始非升即走。曾经的青春,都已经随风而逝。
(4)青椒D:从三流高校到985博士后
青椒D入职三流高校的非升即走,也是热衷于教学,积极开设各种选修课、通识课,没有充分重视论文发表和项目申请。
这最后导致,D的课时量过多,高级别刊物发表几乎为零,虽然勉强通过了中期考核,但6年晋升考核仍然压力巨大。于是,D决定果断放弃,趁着自己还没到35岁,就离职去做了985博士后。
博士后的待遇会提高不少,也多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但两年的时间太短,之后还面临着更激烈的求职竞争。
03
给局中人和后来人的启示
路是人走出来的,但一旦选错了路,就可能走不出来了。
相比较而言,青椒A和B都是比较好的结局,“失之东偶,收之桑榆”,不仅解决了职称问题,还得到了相应的引进待遇,之前的非升即走经历也算没有白费;而青椒C和D等同于浪费了之前的经历,不仅重新开始职业生涯,未来也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他们的经验教训都摆在台面上,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从而寻索出一点启示。
(1)教学上:敬业但不过度燃烧
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是青年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在入职培训上,老教师一般建议,要先过教学关。但何谓“先过教学关”,则有不同的理解。
一般情况下,非升即走岗的前三年不考核教学工作量,即使学院分配下来课程,其课时量也不会很高。
在这个时候,青年教师不要去要课和抢课,而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把主要时间用于科研,以达到晋升考核的硬性条件,否则很容易损害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
而如果实在热爱教学,那么可以等到获得长聘教职和副教授之后,再来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2)科研上:发表为王,课题为王
刚刚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青年教师正处在职业生涯中最有创造力的阶段。这个时候要把主要时间用于论文发表和课题申请,二者之间也不可偏废一方。
正如青椒A和B的经历,论文和课题才是助理教授的立身之本,无论是留下晋升,还是调动晋升,它们都是硬通货。
而没有这二者,即使再入职其他高校,也没有谈判的筹码。
(3)心态上:谋定后动,准备好退路
国内高校所施行的非升即走制度还不成熟,短期逐利色彩浓厚,晋升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领导个人意见、当年进人需求、学科布局变化、学部人员竞争等等。
青年教师不能把宝全部压在本校晋升上,即使非常优秀,也可能因为各种其他原因而晋升失败。
在这个时候,就要规划自己的晋升路线图,谋定而后动,以本校晋升为主,但同时也准备好退路,提前考虑其他高校。
图源:pexels
个人的情况和各高校的情况千变万化,但反思前人走过的平坦和崎岖,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不少经验,得到不少启示,以不变应万变,最终在不完美的制度和不完美的氛围中成功突围而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