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平原上的摩西》:满满的青城元素

《平原上的摩西》:满满的青城元素

《平原上的摩西》剧照

日前,由爱奇艺出品、爱奇艺灿然工作室打造的自制剧《平原上的摩西》迎来了大结局。该剧由刁亦男监制,呼和浩特本土导演张大磊执导并参与编剧,齐康任制片人,董子健领衔主演,海清友情出演,邱天、艾敬特别出演,董宝石、张晨、梁景东、王铮、郑昊森、张夏萌等主演,巴音、巴德玛、杨根和、付刚、郝蒙福等多名呼市本地艺术家参演。该剧全程在我市取景拍摄,满满的呼和浩特元素让本土观众为之兴奋。春节期间,导演、编剧张大磊接受了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的独家采访,畅聊剧集拍摄的故事,并回应了观众和网友的一些疑问。

青城取景拍摄 熟悉的场景让本土观众倍感亲切

据了解,该剧改编自双雪涛同名小说《平原上的摩西》,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桩旧案为线,描摹出青年警察庄树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图景,众生在回望与现实中寻找爱与温暖。值得一提的是,该剧颠覆了传统剧集样态,创新性推出6集篇幅、单集70分钟的迷你剧形式,将电影技巧与剧集形态相结合,通过时空叠加的艺术化叙事、极具戏剧张力的镜头语言、意蕴悠长的时代氛围感,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观剧体验。

对于张大磊,大家并不陌生,作为一名出生于1982年的青年导演,早在2016年,他的个人电影处女作《八月》就获得“第53届金马奖颁奖典礼”最佳剧情片,而他本人则获得了最佳新导演奖、最佳原著剧本奖的提名;2018年执导电影《蓝色列车》获得第2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单元评审荣誉,并入围了2021年爱沙尼亚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主演梁景东获得了2021年伦敦东亚电影节最佳男演员,他同时也是《平原上的摩西》里李守廉的扮演者。2021年,其执导的短片《下午过去了一半》获得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评审团奖银熊奖,短片《我的朋友》入围了今年柏林电影节的短片竞赛单元,取景地同样在呼和浩特……除了专业奖项的认可,对于呼和浩特观众来讲,张大磊的作品总有着明显的呼和浩特印记,《八月》《蓝色列车》《下午过去了一半》,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呼和浩特,让本地观众感到分外亲切。此次《平原上的摩西》也采用了大量的呼和浩特元素,比如大马路体育场、满都海公园、西化纤厂、北垣街等地方,再比如董子健和宝石说的“呼普”,小孩子捡没有响完的炮,烧麦、焙子、羊杂碎等这些呼市人再熟悉不过的城市记忆,青城观众也纷纷在弹幕中表示,老呼市重现了。

剧集热播引热议 张大磊回应观众疑问与好奇

伴随着剧集的热播,网友纷纷在弹幕中表达了各自的追剧感受,尽管观众的声音各有不同,但是该剧还是受到了专业奖项的认可,入围了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剧集单元。

《平原上的摩西》:满满的青城元素

张大磊

张大磊在接受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原上的摩西》是其首次创作的一部网剧,从这部剧开播他就特别关注网友和观众的评价。他坦言不管评价是好是坏,他都会去思考,但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讲还是要相信自己的感受、直觉和判断,才能呈现出一个好的作品。在改编作品的过程中,他尽量避免与原著作者对话,希望不受干扰地用自己的理解和镜头语言去诠释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他说:“相对于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迷你剧要在有限的剧集中展示原著的精华内容其实并不容易,得有留白与取舍。有些片段我们拍摄了,但是在最终的剪辑过程中,权衡再三还是删掉了。也许观众会觉得有遗憾,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以创作为主,不单纯为了迎合观众去做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希望给观众打开一种看剧的新方式。”

记者:您导演的电影作品都会用到大量的长镜头,在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有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像是演员的生活就在自己身边一样。在《平原上的摩西》这部剧中,观众再次有了这种熟悉的感觉。这样的拍摄手法是刻意设计的吗?您觉得电影质感的制作,尤其是长镜头的运用在悬疑剧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张大磊:我觉得这是打开了一种新的形式,大家通俗的理解悬疑剧是剧情上的悬疑,而《平原上的摩西》的悬疑设置是每一个剧中人物的悬疑感,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每个人物的性格不同选择不同,因此各自会有不一样的危机感。和传统的悬疑剧比起来,我们更想表达的是剧中人遇到了什么,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人为什么会变成那样,长镜头的表达方式,让观众有种沉浸式的观看感受,看似很多画面和剧情没关系,但细细回味过后又觉得线索就在其中。长镜头是最舒服最准确的方式,这个谈不上刻意设计和刻意选择,只是觉得它应该是这样的呈现方式。

记者:该剧取景满满的青城元素,让呼市人感到很亲切,有人说这部剧和《八月》一样是您写给呼和浩特的情书,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张大磊:这部剧全程在呼和浩特取景拍摄,拍了70多天,每天都很开心。海清老师、董子健老师都不是本地人,但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很快就能融入进去。剧中那些熟悉的场景都不用刻意去设计,它们就是最真实的生活画面。原著的故事背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北,我选择在熟悉的呼和浩特拍摄,对于故事发生时年代感的把握,以及服装、道具等细节拿捏得更为熟悉、轻松一些。其次,我理解的故事的背景地其实不是局限在某一个城市,比如工厂大院、集体住房、巷子里的露天台球桌,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北方人共同的时代记忆。最让人舒服的是呼市有很质朴的生活质感,它是一座能够感染人的城市,拍摄完以后,剧组的人都说在呼市待着特别爽快,人和人之间没有那么复杂。但是说献给呼和浩特的情书,这个不太准确,情感上是,但这件事本身不是为了写这封情书。

记者:《平原上的摩西》成为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剧集单元创立9年来首部入围的华语作品,也是今年唯一入选的华语作品。得知入围消息的时候,您有什么感受?

张大磊:在拍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想到这部作品可以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我们当时想的是要把作品拍好,不留遗憾。然而有现在这样的结果,大家也都很开心,也算是一种认可。

记者:《平原上的摩西》目前算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什么?下一部的作品是否还会有呼和浩特印记?

张大磊:接下来我的工作重心还是会放在电影上,现在剧本是有了,拍摄地我还想放在呼和浩特,我们目前正在商讨中。

丨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记者 王璐 王劭凯

丨本期编辑:霍文睿

丨校读:霍文睿

丨监制:张耀 封斌

丨总监制:赵敏

声明: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和浩特晚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 部分 来源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热线:0471-6564013

广告热线:0471-6564037 6564013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