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那些手持“通行证”的上海电信人,奔忙在空旷的街道上

●3月28日,浦东封控,4月1日,浦西开始封控,上海全城处于静态管理。原本繁华的街头空空荡荡,但是,总有一批人仍然奔忙在空旷的街道上,只为保障暂时慢下来的魔都依然能平稳运行。

●他们的手中,都有一张防疫应急通信保障“通行证”。这张“通行证”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艰巨的抗疫阻击战中,他们是一群义无反顾的通信战士。

●《上海电信》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持有“通行证”的上海电信员工,他们有的奋战在集中隔离收治点建设工地,有的穿过隔离区为隔离人员安装智能门磁,有的奔忙在街头抢修通信线路。他们,为疫情时刻的上海通信保障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起战斗到底吧!”

吴明明(松江电信局装维团队)

为了松江电信局装维队伍打好硬仗,装维团队唯一一张“防疫应急通信保障通行证”交到了松江电信局云网运营中心吴明明手里。

“这张通行证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太大了。”吴明明对《上海电信》报记者说,所有线路施工和装维人员的后勤保障都要靠这张证,在方舱医院建设现场,团队的饮食必须保障。更关键的是,由于通信设备和物料运输已经暂停,所以方舱医院通信建设中所需要的所有设备物资都要靠这张通行证和相应的车辆负责运输,“这张通行证是团队东奔西走,灵活调配资源、快速响应方舱医院建设的重要‘利器’。”

浦西封控之前,松江电信局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松江电信局以支局为单元,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应急响应体系,接应来自街道、社区等的通信支撑需求。同时在松江电信大楼,一支近30位成员的装维团队严阵以待,方舱医院通信建设等急难险重的任务,都落在这支团队身上,对于这支团队来说,浦西正式封控的那晚,他们就是在方舱医院通信建设施工中度过的。

3月31日的松江电信局划分两头。一边区局支撑团队正忙着继续为各个屯兵点的封控期值守人员储备各项物资,行军床、食物、防护服等物资持续到位,为“不能回家”的同事做好后勤保障;另一边,一线装维团队继续仍奋战在方舱医院通信建设一线,也许前些天,他们无论多晚收工,都还能回家睡个踏实觉,但这一晚以后,他们暂时都只能住在同一个“家”——松江电信大楼屯兵点。

虽然通信战疫建设从未停下,但“战事”逐渐升级。“哪里有项目,这支团队就扑向哪里。”吴明明说,每次接到新任务,团队都力求在24小时内完成,这是一场场“歼灭战”,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为战胜疫情多争取到一分时间,也为团队承接更多抗疫通信建设任务创造了空间,这些天来,团队平均每一两天都会交付至少一个方舱医院的通信建设。

3月31日下午,吴明明接到通知,是某3层方舱医院的通信全覆盖任务。在此之前,松江局团队已经完成了多个方舱医院点通信建设任务,对于眼前的紧急任务,团队并不陌生。

在团队出动之前,吴明明带上通行证,先一步赶往现场勘察,并确定通信施工方案。“最让我感动的是,松江电信的这支装维队伍时时刻刻都是一呼百应。”吴明明说,只要他在群里一声招呼,团队成员们就会立刻响应并行动起来。

团队来到方舱医院建设现场后,发现两个困难。由于土建进度原因,现场电力常规供应缺失,而且由仓库改建的方舱,建筑高度很高,这也对安全施工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吴明明和团队决定不能等待土建进度,而是利用应急用电立即行动起来。吴明明把队伍分成几拨,分别负责内网、外网等建设,从放线到设备开通,团队一刻不敢停下。

“当天,我们团队就完成了主要的通信施工建设。”吴明明说,松江局装维团队展现了极佳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施工效率,甚至还支援了现场另外一支其他公司的通信施工队伍,帮助整个方舱医院的整体通信建设尽快完工。

从某种意义来说,通信建设跑在了土建前面。等到4月2日,方舱医院电力供应建设完成后,吴明明和团队再次来到现场,测试所有通信设备,确保最终交付质量。

从疫情开始至今,松江电信装维团队已经完成了10多个方舱医院的通信建设,涉及床位达数千个。目前团队进入了更加忙碌的状态,有时两个方舱建设需要同步进行。

吴明明说,无论多辛苦或者多危险,整个松江装维团队都是一家人,相互关爱。4月2日晚,泗泾支局紧急收到300线门磁安装任务,由于泗泾支局装维队伍人手有限,所以向新桥支局求援,新桥支局星夜驰援泗泾,并肩完成了紧急门磁安装任务。

“就在前些天,吃晚饭的时候,局领导让我问问团队,大伙儿有没有想家的,如果真感觉累了,松江局会尽量安排轮休和人员调整。”吴明明说,那一回装维团队的兄弟们又一次感动了他,“大伙儿说,既然已经奋斗了,大家就一起战斗到底吧!”

“我们都在为松江区的动态清零战斗。”吴明明相信,那一天终会到来。

“疫”无反顾,全能团队随时出动

高磊(上海电信政支中心一体化团队)

“浦西封控之后,在这段特殊时期,我们随时做好出发的准备,保障一些重要政企客户在紧急情况下能得到我们的及时响应和迅速支撑。”在上海电信政支中心的指导、支撑和保障下,政企一体化团队的骨干工程师高磊和他的团队如今依然奔波在各地,随时响应重要政企客户的通信保障需求。

高磊告诉《上海电信》报记者,早在3月初开始,团队就做好了全面应战的准备,在5个办公地点安排了驻点保障人员,每个点有3—5人,有些员工至今已有半个月没有回家了。驻点保障人员48小时做一次核酸,以便随时能安全快速出动。与此同时,居家办公人员及时响应支撑,岗位覆盖线路开通、维护保障等全流程,形成了一支“全能团队”。

在这个足不出户的时期,政支中心为这支“全能团队”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支撑和保障工作,为员工和车辆配好了通行证,提供保障期间的防护服、护目镜等防疫物资70余套。175人的政企一体化团队中,有22名员工和3辆电信公务用车拿到了通行证,尽锐出战,确保在封控期间能及时派出工程师奔赴现场,高磊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政企一体化团队的5个办公地点原来有各自负责的区域,现在因封控要求缩减到了3个,这3个办公地点互相支撑、互相补位。

4月6日,当政支中心得知浦东庆宁寺驻点的一体化员工已经吃了两周的泡面等速食食品后,又紧急协调了信息园区南园之星餐饮公司解决了盒饭问题,让保障人员能吃上一口热饭。

4月1日,浦西封控第一天,政支中心就接到了三星等重要政企客户的故障处理请求,那天,政支中心出动客户工程师和一体化工程师16人,处理完成了5个故障。

在这样的特殊期间,来自客户的需求往往是紧急的。4月3日上午9点不到,高磊收到通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当天必须完成紧急扩容,需要派人手去现场,但疾控中心的具体需求、现场环境等都尚不明确。

居家办公的高磊和另一位在长寿路驻点的工程师程俊毅迅速赶往疾控中心。路上畅通无阻,只是不少路上都设了临时路障,经常绕路。

一个小时后,换上防护服的高磊和程俊毅见到了疾控中心的网络负责人,他们要从9楼机房拉两根网线到10楼的办公区域,由于是跨楼层扩容线路,所以疾控中心需要协助。

高磊和程俊毅想到的第一方案是把网线从9楼引向10楼,但疾控中心的楼比较老,现场环境复杂,而且疾控中心希望走暗线,这更增加了难度。他俩花了很长时间查看现场环境,商量了很久,没有想到合适的方案。

转换角度,何不把网线从10楼引到9楼?10楼是重要办公区域,外人不能随便进入,在疾控中心的“特批”下,高磊和程俊毅才上了10楼,但只能在规定区域内活动。好在虽然活动区域有限制,但并不影响拉网线。但碰到的问题是楼层比较高,要把网线引下来,PVC管不够长。两人在引导管后绑了一根线,把网线绑在线上,终于把引导管从10楼引到了9楼。但是在固定网线的时候,根据疾控中心要求,每半米就要用一个卡扣固定,估计两根网线需要超过150个卡扣,高磊和程俊毅带的卡扣不够,于是又紧急联系云网运营部、政支中心、电信科发公司等单位,把物资送过来。等完工时,已经下午3点多了,大家的防护面罩上充满了水汽,“在工作时,只能减少呼吸的频率,才能看得稍微清楚一点。”高磊说。

完工后,高磊和程俊毅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疾控中心大楼外等了一个多小时,直到确定疾控中心的网络没有问题后他们才离开。

这是一次现场应急保障,在浦西封控的时间里,在政支中心、NOC的指挥协调下,政企一体化团队连续出动工程师为客户排除网络故障问题,4月1日至3日,受理了24个故障,为7家客户进行了紧急业务开通和现场抢修。

哪里有通信故障,哪里就有他们

王伟(云网运营部传输线路维护中心团队)

一张A4大小的纸,正中央印着“上海市防疫应急通信保障通行证”几个大字,下面标注着持证人员的必要信息以及说明:“该同志现执行重要保障任务,现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会议规定,请予以放行……”这张看似单薄的纸,却承载着王伟及同事们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执行任务的所有保证。

王伟是上海电信云网运营部传输线路维护中心一分中心的副主任,也是当前负责电信线路维护的值守人员之一。上海疫情防控趋严,一分中心的员工大多在浦西,为防止被封在家,他们3月31日便到达单位,至今仍在值守。

整个线路维护中心共有15张人员通行证,5张车辆通行证,而整个中心员工超过160人,下设三个分中心,仅王伟所在的一分中心就有32人,他们拥有4张人员通行证,还有1张“车证”,5张证件保证他们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赶往现场。

上海进入封控以来的几天,王伟和同事就凭借通行证完成不少紧急任务,几乎每天都需要紧急出动。

就在浦西封控第一天,王伟就接到了一项紧急抢修任务。4月1日下午4点,宝山一处小区楼道口发生火灾,周边的大量光缆损坏严重,当地通信网络受到影响。事故发生后,上海电信监控系统即引发告警,通报宝山区域内发生批量故障。

宝山电信局员工当即赶往现场,一线人员很快将现场火灾情况反馈到群中。王伟考虑到当前各部门值守员工并不多,而现场光缆损坏情况严重,宝山电信局肯定需要支援。于是,他迅速准备好抢修设备,主动联系宝山电信局。

“我们来增援了。”他在电话中如此说道。傍晚6点20分,王伟与3位同事从单位所在的共和新路出发,一路驶向宝山。在经过近50分钟的车程后,他们于7点10分抵达抢修现场。

当时,现场的火已经被扑灭,王伟和宝山电信局的员工、志愿者、居委会沟通后,划出一片作业区域。宝山电信员工已开始抢修,但他们只有两台熔接机,只能抢修一条光缆。王伟和同事们又带来两台熔接机,加入到抢修中,效率得以迅速提升。

当晚10点10分,经历整整3小时的抢修后,现场所有通信光缆终于恢复正常,王伟和同事才开车返回单位。一晚上的紧急工作,他们还没有顾得上吃饭。

“那天随便吃了些东西,大家就休息了。”王伟回忆道,单位备有泡面、自嗨锅等食物,简单吃过后,他们便撑起行军床、钻入睡袋早早入睡。大家知道,第二天仍可能会有紧急任务,所有人都得保证睡眠。

接下来几天的情况验证了王伟和4位值守员工的预想。他们奔波在无人的大街小巷,驱车跨越十几公里赶往不同现场进行抢修。行驶在街上时,王伟时不时向同事们感叹,几条熟悉的路由于封控变得“太好开”,而阳光下的寂静又令人有些感伤。但当车辆趋近现场,他又会摇摇头摆脱这些“胡思乱想”,变成冷静、沉稳的抢修维护人员。

他和同事们早已习惯在重要时刻值守在岗,家人也同样理解这份选择。“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王伟说,但他们也已做好继续坚守的准备,哪里有紧急情况,哪里都将有他们的身影。

已在办公室住了20多天

余克忠(西区电信局装维团队)

4月1日,浦西正式封控第一天,晚上7点多,在西区电信局虹桥分局待命的余克忠就接到了封控后的第一单。而且,第一单就是个大单——兄弟分局镇坪分局前来求助,长风街道需要500个门磁,但分局人手不足,希望虹桥分局帮忙完成。

封控期间,上海各处“寸步难行”,出单位大门、进小区,甚至过一个十字路口,每走一步都需要出示应急通行证,“几乎每个十字路口都有交警拦着,没有通行证就不让过。”

余克忠是虹桥分局云网中心的智慧家庭工程师,也是虹桥分局唯一有应急通行证的人。在上海电信工作20多年,拿过市级通信技术竞赛奖,这几年更是年年都是技术标兵。技术娴熟,人也负责,应急通信保障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他的头上。余克忠家住嘉定江桥,他所在的小区早早就封控了,3月14日,小区解封了一天,他赶紧拿好洗漱用品住进了单位,也是从那天起,余克忠一直住在办公室,一住已经20多天了。

“疫情之后,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装智能门磁。”余克忠所在的虹桥分局周边国际社区比较多,需要居家隔离的人也多。按照最新的防疫要求,街道要为居家隔离的人装上智能门磁,确保安全。不过,余克忠这次接到的单子是2020年疫情之后最大的一笔订单。

为了确保第二天及时把500个智能门磁送到街道,4月2日早上7点,余克忠就把一同驻守的5位同事喊了起来。担心人数不够,他又去二楼虹桥支局找了支援,将队伍壮大到了14人。洗了把脸,吃了点东西,一群人就在会议室忙活了起来。装电池、安物联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要把这2个简单的动作重复500遍,14个人也得干一上午。

下午3点,500个智能门磁的工单被转到虹桥分局,余克忠和同事的挑战才算真正开始。他们需要对500个门磁进行扫码,将它们绑定到特定的系统里。但由于工单与门磁并非一一对应,500个门磁只要有一个出错,返工的工程量都是巨大的。

在上海封控的当下,余克忠和同事们没有第二次机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余克忠想了个办法,把500张工单制作成表格,在绑定门磁时,填上对应的门磁序列号和串号。“序列号和串号都在门磁上,一眼就能看到,”余克忠说,“万一出了问题,查起来比较方便。”

3个多小时,500个门磁激活完毕。检查完工单,确保每个门磁都成功激活后,余克忠打通了应急通信车司机的电话,联系他前来运送门磁。把物资放上车,消杀完毕后,他又给长风街道打了电话,告知了车辆信息。挂断电话,这一单才算结束。这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外面的天已黑,穿着白色防护服的余克忠在无人的街道上显得特别瞩目。

记者和余克忠通电话的那天,单位刚好给他们送来了生活物资。收到物资后,他给记者拍了张照片:满满一箱子,全是方便食品。

“怎么没有蔬菜?”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笑了笑,并不在意:“这些都是硬通货,挺好。”而事实是,疫情期间,负责供应物资的公司也没有多少蔬菜了。发放物资前,单位告诉他,新到了2颗白菜、8个番茄,还有半斤鸡毛菜,要不要分一些给他,但他拒绝了。“现在物资这么紧张,把蔬菜留给别的分局就行,我们封控前买的还剩一些。”

在单位住了大半个月,余克忠和同事们基本上每天吃的都是这些方便食品。唯一的调剂品,就是封控前备下的一些面条和蔬菜。“我们安徽人喜欢吃辣,”他告诉记者,他在办公室里囤了很多辣椒酱。“下面条的时候放一点,就算是吃到了家乡的味道,也是一种安慰。”

在睡更衣室、吃方便食品的日子里,想到家里的老人、妻子和孩子,余克忠有时候也会感到些许难熬。“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余克忠的话语很朴实。

作为分局唯一一个有通行证的人,对余克忠而言,封控的日子一天不结束,他的“守门”工作一天不完结,他的办公室蜗居生活就还得继续下去。

文字:王昕 潘少颖 崔鹏志 范昕茹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