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瑰宝,形式独特,句式对偶,平仄协调,句法完整,语言简练,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最早出现的对联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经过历代文人的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对联,如“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借新账,还旧账,借账还账,账还账;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但其中最为神奇的对联,要数这幅史上最懒的对联了,因为它的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却成为了经典绝对,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徐渭,他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才子”,是当时文坛上的佼佼者。
徐渭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十分勇猛,曾多次参加抗倭战争,受到了浙江巡抚胡宗宪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在徐渭的策划下,胡宗宪擒获了倭寇首领徐海和招抚了海盗汪直,平定了东南倭寇的祸患。但是,由于胡宗宪和严嵩的关系,徐渭最终还是离开了总督府。
徐渭的人生经历多舛,他多次应试不中,后来又因为胡宗宪的牵连而被投入监狱,精神出现了问题,接连自杀了九次之多,但都没有成功。他甚至怀疑自己的妻子不忠,将其杀害,最终被捕入狱。虽然他的人生经历曲折,但他的才华却是无可置疑的。
这副史上最懒的对联,是徐渭为一位喜欢读书的友人所写,上联是: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句难度比较大的上联,不知道徐渭会如何下联。但是徐渭却给出了一句让人啼笑皆非的下联: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这副下联只是在“好”字的发音上做了文章,可以读成“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意思是说,有人年轻时喜欢贪玩,不喜欢读书,但等到老了后,却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而且,好字的不同发音也是对联的构成条件之一。这副对联就此诞生,当时的文人雅士笑称它为“史上最懒对联”。
虽然这副对联非常简单,但是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它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在简洁中寓意深远。它告诉人们,年轻时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年时,会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
同时,它也提醒年轻人不要沉迷于娱乐,浪费青春年华。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应该好好把握,珍惜时间,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走得更远更高更快。
不过,这副对联的诞生并不是徐渭所本意,徐渭之所以写出这样一副对联,是为了表达他对当时很多文人创作才华的不屑。在当时,文人雅士们对自己的创作才华非常自负,他们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推敲之后才得以完成的,而这副对联却让人感到草率、轻率,缺乏文学气息,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文学价值可言的。
但是,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创作方式,才使得这副对联流传至今,成为了一件经典的文化遗产。徐渭的这种自我嘲讽的创作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反传统、反主流的创新思维。这种创新思维,能够让人们更加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而不是一味地追随前人、墨守成规。
参考资料:《徐文长传》《明史·文苑传》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