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轼三父子之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在野史中,苏轼又有一个名叫苏轸的妹妹,同样才思敏捷,聪慧非常,甚至比哥哥苏轼更胜一筹,“贡献”了许多古今流传的传奇故事。
剧照
据说有一次,苏轼的好友,僧人佛印来苏家同苏轼探讨文学。
苏小妹早对哥哥的好友好奇不已,遂趁着哥哥让她替二人煮素面的机会,故意“刁难”佛印,给佛印出了一个对子,叫佛印来接。她的上联是:面对面吃面。
佛印半点儿不惧,细细思索片刻,张口回道:“心连心贴心。”
剧照
这个下联,无论词性,还是内容、平仄都接得精彩至极。
同时,佛印更借下联调侃了一下苏小妹,假意回应苏小妹,说自己确实如她期待那般,与她好似情侣一样默契,了解彼此的心。
佛印话音刚落,聪慧的苏小妹果然立即明白佛印的打趣,当即害羞地捂脸跑了出去,令苏轼及佛印大笑不已,连连感叹苏小妹可算是遇到“对手”了。
剧照
野史中,苏小妹的夫婿是苏轼的另一好友,秦少游。
二人洞房花烛夜时,苏小妹特地叫丫鬟把秦少游关在门外,并出一上联,要求秦少游对出下联,否则不能进门。
苏小妹给出的上联是: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剧照
秦少游听罢,感动于苏小妹对自己的情愫,脱口而出下联: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待入得屋内,坐在床榻上的苏小妹笑吟吟看着丈夫,又吟道:“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秦少游放下酒杯,于屋内来回踱步苦思。苏小妹见状,以为自己难倒夫婿,心生愧疚。
可不等她出声解围,秦少游便接道:“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二人此番洞房对对子,偶然传出,就此被世人奉为佳话,人人都赞苏小妹才华横溢、文思敏捷,乃一代才女。
但后来有人专门考证苏轼家谱,才知苏轼的母亲虽生3个女儿,但长女、次女均夭折,唯三女长至18岁,嫁予苏轼表兄。
次年便与世长辞,由此得出结论:苏小妹纯属古人虚构,并非真实存在的人物,有关她的故事亦为古人杜撰。
那么,为何一个由古人“想象”出来的“苏小妹”却能穿越漫长时光,成为流传至今的各种传奇故事的主角?其实原因正和苏小妹最擅长的对联有关。
01,对联的曾经:对联是我国文学领域有名的“奇葩”,具有高度艺术性
少时学语文,发现扬名古今的文豪多以诗词、文章著称于世。
但深入中国古代文学的世界后,又会发现,原来“对联”同样精彩万分,且上至文人墨客、皇室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山野村夫皆能“玩转”,留下很多和它相关的趣闻轶事。
就像某些人所说,对联乃是中国文学领域有名的“奇葩”,它虽具有高度艺术性,可由于种种缘故,对联的创作可比文章、诗词简单多了,上手亦十分容易。
而在讲述对联趣事前,自然要先说一说它的曾经。
对联又名对偶、门对、楹联、桃符等。起源大体有三种说法:
其一源自清朝梁章鉅支持的“五代孟昶说”,从宋朝张唐英所著《蜀梼杌》中可看到,五代后蜀未归宋朝前,孟昶曾命学士题桃符于寝殿,词曰: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同样出自宋人黄修复编撰的《茅亭客话》中亦有记载:每当岁除日,后蜀国主便会赐予各宫桃符一对,题“元亨利正”四个字。
当时的太子擅长书札,曾亲自题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字于桃符之上,谓为“词翰之美”。
后因张唐英及黄修复均是宋朝初年人,距离后蜀时间比较近,所以为宋朝编撰史书的人便认定二人所言乃真,将两段记载全部纳入《宋史》。
梁章鉅以《宋史》为例,于《楹联丛话》中表示:楹贴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为最早。
不过,由于《宋史》也说,孟昶在写桃符前,已有春联现世,是以梁章鉅又在文末注明: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其二与谭嗣同有关,他支持的是南朝刘孝绰起源说。相传,在刘孝绰被罢官期间,他曾闭门不出,于门外自题曰“闭门罢官,高卧谢公卿”一句。
不久,刘孝绰的妹妹看到哥哥写的句子,接道:“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
谭嗣同认为,两段加起来,虽像诗,可语句骈丽,并题写在门上,故认定其为“对联”。
其三则来自当代人常江教授的考证,他认为,对联应该源于西晋陆云。《晋书》记载,陆云和荀隐相识于张华处,张华请二人互相介绍自己,陆云率先开口:“云间陆士龙。”云间指而今上海,士龙是陆云的字。
荀隐当即接道:“日下荀鸣鹤。”日下为现在洛阳,鸣鹤乃荀隐之字。
常江表示:此一故事理应是中国对联史上最重要的一笔,陆云和荀隐所对非诗,而是联,该为中国正史上记载最早的对对子轶事。
对于常江的说法,余德泉教授并不认同。
他觉得,陆云和荀隐所对二句实乃自报家门时的偶合罢了,称不上对联,理由是《野客丛谈》将此二句视作“不期对而对”之产物,且“云间”、“日下”两句明显有违对联平仄惯例,反倒符合诗歌格律要求,算不上对联。
除此外,今人谭蝉雪在研究敦煌资料时,曾将对联产生时间定为唐朝,依据是《敦煌遗书》纪录的文字,如“三阳回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等句。
但一来对联通常不押韵,二来四言诗同是古体诗一种,因而深入分析敦煌文字后,又会发现,它们更像诗,而非对联。
综上所述,关于对联起源考证,明显梁章鉅和谭嗣同的说法更准确一些。
但因“诗押韵,对联无韵”的惯例,而谭嗣同支持“闭门”四句却押了“卿”和“生”的韵,且联句同是古人作诗方式之一,故可认定此二句亦非对联,唯有梁章鉅之考证仍能继续当作对联起源。
02,对联的趣事:各朝各代、各行各业,有关对联的轶事传闻丰富多样,极有意思
说过对联的起源,再来讲讲关于对联的趣事轶事。
相传明朝李西涯曾于园中宴客,主宾觥筹交错,酒至酣时,忽有一客人指着同来参加宴会,且素有神童之名的某童子说道:“我早听说过你的名字,现在,我给你出个上联,你来试试对下联。”
话罢,不待童子应允,便张口吟曰:柳下惠风和。
童子眸光一闪,不假思索回道:“日丽。”
众人不解,出联者更是一头雾水,问童子什么意思。
童子笑而不答,出联者追问,童子无奈,只得把目光转向上座李西涯,李西涯同样不明白童子的意思,童子没办法,又撇嘴小声言道:“小子不敢直呼尊长大名。”
他话刚落,李西涯便恍然大悟,笑赞“妙哉”。
原来,童子所对下联正和李西涯大名“李东阳”有关,全句实乃“李东阳日丽”。
在李西涯之前,元末明初时,常州也有个“神童”,叫陈洽。
他8岁那年,某日同父亲到郊外游玩,恰逢两舟从江面驶过,其中一艘是摇橹船,比帆船慢了点儿,陈父见状,计上心头,决定出一个对联考考儿子。
他的上联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及帆快。
其中,橹速和帆快皆谐音于三国名人“鲁肃”、“樊哙”,暗喻“文不如武”。
陈洽听完,稍稍思索一阵,即给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笛清和箫和暗指名将“狄青”和名臣“萧何”,反驳陈父,认为“武不如文”。
所对恰到好处,同陈父可谓“针锋相对”。
纪晓岚乃清朝有名的才子,不仅梁章鉅是他的学生,而且梁章鉅的父亲、伯父也出自纪晓岚门下。对于纪晓岚的才思学问,梁章鉅非常佩服。
他说,因为纪晓岚曾说过一句话,“世间书籍中语,无不可成偶者”,引来某位学子以孔子的话来为难纪晓岚,让他对出下联。
学子给出的上联取自孔子《论语》,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纪晓岚听后,略一思索,即张口接道:有寡妇见有夫而欲嫁之。
此句出自朱熹对《诗经·有狐》的注释,同上联“严丝合缝,一丝不苟,实乃佳句也”,让人不由怀疑,它并非“妙手偶得之”,而是“天成”。
可以说,自对联出现以来,各朝各代、各行各业,有关对联的故事就层出不穷,丰富多样,特别有意思,叫人看过,常常大呼“妙哉、妙哉”。
为对联者双方奇思妙想感到佩服不已,恨自己为什么没有他们那样灵活聪敏的脑瓜,无法“玩转”对联。
03,千古之绝对:并非所有对联皆有下句,古今之中,犹有许多对子等君一试
当然,正如文章有“绝唱”,对联也有“绝对”。
相传明朝进士解缙有日与友人共游三塔寺,友人见景色如画,忽而开口吟道:浙江江浙,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解缙听到,心下一动,不由思索接道:北京京北,五层山上五层台……
话到此,他再也说不下去了,因为上联三个“塔”字意指“三座塔”,如果下联用“五层台”,则必须要有五个“台”字重叠,才能对上上联,但这样一来,便无法同上联对仗,故此上联堪称“绝对”。
同是明朝,有一无名氏作出“古文故人做”的上联,“古”、“文”合为“故”,“故”、“人”合为“做”,短短5字,夹杂拆字,无一赘言,至今无人想出合适的下联。
1911年,孙文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政府,却被袁世凯盗取“果实”,令民国总统在8年内换了5人。
有人对此愤然不已,故意出对子嘲讽曰: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
从字面来看,仿佛是在说地势从高到低,实则联系民国5位总统的名字,就会明白,它原来是在暗指那5人。
其中,山为孙文化名“中山”,城即袁世凯的籍贯项城,陂是黎元洪的故土黄陂,河乃冯国璋家乡河间,海则指徐世昌的老家东海。
此上联自“面世”起,迄今已无人对出下联。
第三个“绝对”也和孙文有关。孙文病故后,众人将他葬在南京中山陵,消息传出后,《中央日报》有人投稿征求下联,曰:前中山,后中山,前后中山葬钟山。
前中山为明朝将领,中山王徐达,后中山则是孙文,前者陪葬明孝陵,后者长眠中山陵,皆属“钟山”,上联之语简单精辟,传诵甚广,但可惜,却无一人想出下联。
古龙与金庸同是武侠小说大家,二人私下也有来往,常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某一回,古龙、金庸和倪匡三人又坐在一处喝酒聊天,可未想,酒到将醉之时,却忽然相对无言,颇感无趣。其中一人遂提议,不如效仿古人,玩一玩“对对子”。
余下二人点头同意,三人开始轮流对对子。他们都是饱览群书之人,才思敏捷,张口即成佳句,几轮下来,无一人“称王”,眼看要陷入僵局,生性狡黠的古龙忽而另辟蹊径,出了一个上联,道“冰比冰水冰”。
金庸和倪匡两人不由语塞,不得不承认此次游戏古龙获胜。
三人轶事传出后,有不少人尝试对下句,给出诸如“牛无牛人牛”、“画是画中画”等句,粗看之下,仿佛合适,但细究后,却会发现古龙的上联看似通俗,实则自有妙处:
首先,从生活常识来说,冰的确比冰水要冰;其次,冰字去部首为水;第三,第一个冰是名词作主语,单独成意;第二个冰可算作水的形容词,与水合作的名词,同是主语;第三个冰则是单独的形容词。
而无论是“牛无牛人牛”,还是“画是画中画”等等,在意境、词语成分等方面皆无法同古龙的上联匹配,故而古龙此上联实为又一千古绝对。
由此可见,别看对联好像字数少、写起来简单,实际上当中自有属于它的妙处和乐趣,否则古今之中,也不会有那么多“绝对”在等待诸君给出下联了。
同样,苏小妹之轶事扬名古今,亦是因为古人假借苏小妹之名,讲述中国文学、对联文学之
“奇妙”,叫人看过不禁拍案叫绝,自然也就令“苏小妹”慢慢成为人人称赞的传奇“主角”了。
参考文献:
《对联起源考证》
《楹联丛话》
《醒世恒言》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