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白露养生 | 凝露始白,秋季养生注重防寒防燥

今天是“白露”节气,凝露始白,阴气渐重,伴随着秋露凝结,秋天来了。

自然界的阳气在夏至之时攀升到了顶点,阴气也在秋日到来之际悄然兴起。南京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沈建军介绍,进入秋冬季节,天气转凉,虽说“春捂秋冻”是经典养生秘钥,但“秋冻”也有讲究,并非人人皆宜。

秋冻有什么好处?

夏秋换季之时,天气由热转凉,气温不稳定,急切地加衣遇上气温回升,容易造成出汗过多,腠理大开,耗伤正气;外感风邪,则易并发感冒。

另一方面,适当的寒凉,可以锻炼耐寒能力,提高人体对低温适应能力,增强体质,以适应寒冬的到来。

哪些人不宜秋冻?

呼吸道疾病患者及过敏体质者;儿童、老人等体质虚弱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胃炎患者;关节炎患者。

哪些部位不宜秋冻?

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受寒易伤阳气,诱发头痛、面瘫、心脑血管疾病;鼻腔吸入冷空气还会哮喘、咳嗽,甚至肺炎。戴帽子、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冷空气入侵。

脚部:寒从脚起,随天气变冷,脚部保暖越来越该被重视。睡前热水泡脚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预防失眠、提高睡眠质量。

肢体肩、膝关节:寒性收引,血管和肌肉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关节失于濡养,便出现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的症状。民间有“白露身不露”的说法,即白露过后要注意身体保暖,换下短裤短袖, 穿上长袖长裤,防止寒气入侵关节。

腹部:腹部神经分布较为密集,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一旦受凉容易引起肠道痉挛、腹痛腹泻。脾胃虚寒者可以艾灸腹部腧穴温补阳气。

秋季养生还应注意防止秋燥

不同于夏季的湿热,冬季风的到来使得降水量大大减少,气温转凉,气候也变得干燥。夏秋交际,暑热尚未褪去,湿气蒸发,使得津液亏损;昼夜温差大,阳气外泄,损伤肺气;秋季与肺气相合,肺为娇脏,易耗气伤津;人体极易出现咳嗽、口咽干燥、大便秘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因此,秋季养生除了御寒保暖外,还应注意防止秋燥。

季节转换之时,脾胃功能尚在调节阶段,过度进补容易造成胃肠负担加重,“贴秋膘”硬生生贴成了肠胃炎。秋冬进补应以清淡、滋润为主,避免大辛大燥、肥甘厚腻(如火锅、烧烤等)。

食补

梨、枇杷、西红柿、山药、胡萝卜、南瓜等不仅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更可以益肺生津;

熬汤时加入石斛、沙参可以更好地滋养肺胃之阴;

平时应多饮水保持咽喉湿润,亦可开水冲泡菊花、乌梅、大枣、西洋参等药物,水中加入蜂蜜不仅味道可口,还可以养阴润肺。

秋日美食

紫薯南瓜饼

做法:将紫薯蒸熟,捣成泥状,加入牛奶、核桃、适当糖调味;小南瓜对半切开,挖出南瓜籽,塞入紫薯泥,放入空气炸锅,加热20-30分钟,取出切开即可食用。

银耳雪梨红枣羹

做法:适量银耳、红枣洗净,新鲜梨去皮、切块,放入锅中,小火炖煮至粘稠,可加入蜂蜜调味。

通讯员 张诗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