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很多关于哲学、人生以及处世观念的句子或俚语。
在这些句子或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灯”。
这是老祖宗的一项观人术,有时候甚至能直接作为判断一个人好坏的标准。
所以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好男有毛不鞭春主要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有毛”,另一个是“不鞭春”。
在古人的认知中,一个男人的毛发越浓密身体就越好,体力就越充沛。
这其实是有点道理的,因为人的毛发生长受睾酮分泌影响很大。
人体分泌越多的睾酮,体毛就会越粗越密(但睾酮分泌过多反而会导致掉头发)。
除开促进毛发生长外,睾酮还会触使人的肌肉和骨骼提升强度。
所以很多的健美运动员都会注射睾酮,以促进自身肌肉的强度。
而男性睾酮含量高,在身体健壮的同时,毛发也会非常旺盛,所以就有了古人关于“毛发浓密的男性必然强壮”的固有印象。
当然,这种事也并不是绝对的,毕竟毛发的生长不单单受睾酮的影响。
鞭春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它的全称是“鞭打春牛”,流程是从立春开始的。
到立春时节,一个村庄会派出数名精壮男子,将一只泥巴做的耕牛抬出来。
这只“耕牛”之后会在村庄各处走动,然后被抬到田野中。
这期间村民会围着它载歌载舞,看着它到达田野间。之后会有一名男子走到“耕牛”前,用鞭子抽打它,最终将其打碎。
在打碎这只泥巴做的牛后,村民们就会抢夺泥巴碎块(有的地方是在泥牛内装五谷,打碎泥牛后抢五谷)。
之后这些抢来的泥巴碎块会被丢进自家的田野里,村民们相信这样可以带来一年的好收成。
而鞭打泥牛的那个男子因为站的位置离泥牛最近,所以有机会抢夺更多的泥土。
所以“好男有毛不鞭春”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好男人身体强壮,不用去鞭打春牛。
在古代未实现机械化时,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参与者的体力要求很高。
因此古人认为,一个体格健壮的男子只要踏实肯干,迟早是会致富的,因此也就不需要去鞭打春牛。
好女有膘不看灯的重点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有膘”,另一个是“不看灯”。
有膘顾名思义,就是指这个女人体态丰腴。
和现代人认为肥胖是身体不健康不同,在古代肥胖或者体态比较丰腴则是富贵的象征。
因为只有吃得饱才能长胖,古代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如果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疾病是不可能长胖的。
看灯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化风俗,全称为看花灯。
这是我国元宵节中的一项风俗,元宵节是中国古代一年中灯火最盛的一天,街上处处是烟花和花灯,风景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到了这一天,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走上街头,尽情观赏花灯。
因为不管男女都可以尽情游玩的特性,所以看花灯后来逐渐成为了我国的古代的“相亲大会”。
一旦到了元宵节,妙龄女子和男子们都会前来寻找心仪的对象,很多人就此结下良缘。
不过这和我国古代讲究的女子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理论相悖,所以女子看花灯有时候会被视作败坏门风的行为。
那么好女有膘不看灯的意思也很明确了,那就是家世和家风较好的女性在体态上会较为丰腴,且不会去看灯会。
当然,在不同时代这种观念受到的重视也是不同的。
在唐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封建王朝来说属于最高水平,因此也没啥“好女不观灯”的说法。
真正认为好女子不应看灯会的观念,是在宋朝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至于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裹小脚的现象,这下女子不要说观灯了,就连正常下地走动都相当困难。
由此可见,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观灯的说法只能算是古代封建的残余思想,只适用于古代。
而且并不是古代所有时间里都适用这句话,毕竟中国的“古代”有着数千年时间,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社会情况,适用的社会规则也不同。
到了现代,中国从政治架构和文化思想上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观灯”就更不适用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