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
冬至这天,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中国,一年之中以此日昼最短、夜最长,阴寒之气到达了极盛点,“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冬至过后,白天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极阴之中,阳气潜生。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日月、万物开始向其对面转化的时间,阳增阴减,四时变化,万物生长,均由此日发动,《史记》有“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之说。《周易》言冬至“一阳来复”,冬至为一阳生,正月三阳开泰。
二十四节气以冬至开始,这是第一个制订出来的节气。冬至至春分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也是人们休养生息的时候,“君子安身静体”、“商旅不行”。
为了打发枯燥的时日,企盼春光早归,冬至当天,善画者常提毛笔画梅花一枝贴在窗子上。花瓣相加正好八十一瓣,每天用朱笔涂红一瓣。
如果是晴天,就涂下面一半;阴天,就涂上面一半;刮风涂左边,下雨涂右边,雪天涂中间。所谓“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阴晴雨雪,一树分明。红粉闺房,佳人晓妆,浅笑盈盈,春心萌动,不用毛笔,顺手一抹胭脂,别具诗意,又添风致。
九九八十一天后,窗上红艳动人,花瓣尽染;窗外寒意褪尽,春色阑珊。元人杨允孚《滦京杂咏》诗曰:“试数窗间九九图,馀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馀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