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全国抽样164个县市区开展新冠抗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近日,全国多地已启动新冠病毒抗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2023年3月3日,中国疾控中心召开全国新冠病毒抗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视频培训会。会上,全国31个省份的164个县(市、区)被抽样确定开展新冠病毒抗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据焦作日报3月7日报道,本次调查由国家疾控局和中国疾控中心组织开展,目的是评价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新冠病毒的免疫水平,对于国家制定下一阶段的疫情防控和疫苗免疫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在培训会上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次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严格按照方案保质保量完成本次全国新冠病毒抗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各项工作。

多地已采集血清样本

此前在1月31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为全面评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了解社区人群血清抗体水平,北京市即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

王全意表示,该调查计划于今年2月至3月完成,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16个辖区和经开区中选取约5000名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标本采集。调查表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发病就诊转归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

其实早在2020年,中国疾控中心就已组织过全国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该调查涵盖三类地区,包括武汉市、湖北武汉之外市州、以及湖北之外六个省份(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广东和四川),采用抽样调查设计选取社区人群3.4万余人,通过检测调查对象的血清新冠病毒抗体,估计人群中新冠病毒的感染水平。

中国疾控中心在2020年底发布的《科学认识人群新冠病毒抗体流行率——全国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问答》一文介绍,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是采用血清学方法和技术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人群血清中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阐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的规律,评价预防接种的效果等。

在本次血清抗体调查中,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商丘市夏邑县、周口市淮阳区、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西岸村、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湴湖村、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柯坦镇、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竹山村和青山路街办纺东社区等地都入选抽样调查监测点。

据焦作晚报报道,调查采用个案问卷与血清抗体检测的方法,武陟县抽中的2个村将完成500名调查对象的新冠病毒抗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焦作市疾控中心和武陟县疾控中心将严格按照调查方案规定,3月15日前保质保量完成本次全国新冠病毒抗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任务。湖南省永州市也于3月13日-3月15日完成调查采样工作。

另据中国网消息,3月12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西岸村组织1岁以上常住人口252人开展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西岸村参与此次抽样人员1-2岁4人、3-17岁45人、18-59岁142人和60岁以上61人,按照男女1:1的比例进行血清抽样。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疾控中心介绍,此次监测由基线调查和血清抗体检测两部分组成,共选取60人分0-19岁、20-39岁、30-59岁、60岁以上4个年龄段。活动现场,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首先对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疫苗接种、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感染后用药情况、生活方式等。随后向其采集血清样本,并第一时间送往市疾控中心进行新冠病毒IgM、IgG和中和抗体检测。

血清学检测有何作用?

病毒学家常荣山此前向界面新闻介绍,病原体的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抗体检测。对新冠感染来说,抗体是包含IgM(抗新冠感染急性期抗体)和IgG(抗新冠中和抗体)在内的全部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

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IgM抗体大约需要5至7天产生,IgG抗体在10至15天时产生。IgM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2-3周,IgG持续时间则较长,甚至可能长期存在。所以IgM可作为急性感染期诊断指标,IgG则用于提示处于感染中后期或既往感染。

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对于血清学检查的描述为: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阳性,发病1周内阳性率均较低。恢复期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谭晓东告诉界面新闻,新冠病毒抗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涉及到对上一波疫情感染率的确定,以及现在人群抵抗力水平的评估,同时,可以对后续疫情防控的措施和策略提供技术基础。

谭晓东介绍,上一轮感染高峰时,新冠病毒检测以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为主要手段,对于人群抗体水平有多高,维持时间有多长等重要问题尚不明晰。如果通过抗体血清调查对整个人群抗体水平有比较清晰的认知,那么对于下一阶段何时启动预防接种,何时进行药物储备,甚至对应对未来疫情应对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过,此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指出,由于试剂本身阳性判断值原因,或者体内存在干扰物质(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补体、溶菌酶等),或者标本原因(标本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贮存时间过长、标本凝固不全等),抗体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阳性。一般不单独以血清学检测作为诊断依据,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通过抗体判断人群既往感染水平仍然较为困难,一位不愿具名的病毒学家告诉界面新闻,自然感染与接种过疫苗都会显示出抗体阳性。在2020年全国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公众疫苗接种率不高,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普通人群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但是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已经基本普及的情况下,很难再依据抗体来评估人群既往感染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抗体血清检测的意义在于衰减追踪。李侗曾表示,抗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半年后可再追踪检测,对比数值,看衰减程度,来评估再感染风险。例如再感染者的抗体衰减值衰减到了80%,提示衰减到80%时就可能需要打疫苗加强针了。这样就为加强接种规划提供了长期参考,是半年、一年还是两年,疾控部门需要提前做好规划。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高山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抗体检测的结果是评估疫苗效果、预测下一波感染高峰的唯一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_流行病学调查_流行病学调查怎么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