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为大家所熟知的是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毛泽东曾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意思是说:古代最能带兵打仗的皇帝,李世民排第一,朱元璋排第二。
但是,大家可曾了解朱元璋在文的方面也很出类拔萃,特别是其吟诗作对方面的才华。不信?请听我细细道来。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替代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史书载,朱元璋建都金陵后,“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为了检查执行情况,朱元璋还常“微行出现”,“以察事情”。
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出了玄武湖,来到了一座古寺。
在此,有人可能会问?微服私访,不到街头巷尾,为何到寺庙?其实,这和朱元璋在称帝前的一段生活经历有关,朱元璋曾经在寺庙做过和尚,寺庙解决了他饿肚子的问题,所以他对寺庙有莫名的好感。
古寺因连年战乱,破败不堪,朱元璋转来转去也没有遇到一个香客,心情不禁低沉下来。
朱元璋正在叹息,忽然有一件东西吸引了他,原来是一个高大的弥勒佛像。
那座佛像慈眉善目,赤着上身,圆溜溜的大肚子,肚脐眼足可装下三包草。朱元璋看在眼里,乐在心里,顺口念道: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笑古今可笑之人
朱元璋又重复吟了一遍,十分得意。接着搜肠刮肚,却吟不出下联。正当他抓耳挠腮之际,背后有人对道: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 容天地难容之事
朱元璋赞叹道:对的妙呀!
回头一看,原来是位斯文的中年男人。两人一聊,才知来人以前是个穷秀才,因战乱为了生计,在城中开了家酒店谋生。酒店生意不佳,故来古寺祈福。
朱元璋以前是穷苦人出生,小时候为财主放牛。所以对自食其力的穷秀才颇有好感,又因其能在顷刻之间对出妙对,所有好感又加了一层。
朱元璋在古寺遇知音,便跟店主去了其城中的酒店。
酒逢知己千杯少,三杯五盏过后,朱元璋因最近操劳过度,不胜酒力,醉倒在小店里。店主殷勤款待,好生伺候了一夜。
等到鸡叫二遍,东方红霞满天,朱元璋一觉醒来,见自己住在城中小店。
正疑惑之际,店主走了进来;才记起昨日之事,当下披衣要走。
前面说过,店主以前是秀才,所有自有文人的那一套酸办法。店主拦着说:先生为人豪爽,才华横溢,请你为小店留副字吧!
这时笔墨纸砚已摆好,朱元璋盛情难却,只好提笔,应付一首。只见朱元璋写道:
鸡鸣一遍撅一撅,
鸡鸣两遍撅两撅。
店主看了大吃一惊,这客人怎么和昨日相谈之人判若两人。心想:这家伙一定是冒牌的才子,其对联莫非是从别处看过,记下来的。这诗题的和打油诗无异,下边该不会是“鸡鸣三遍撅三撅”吧?
店主正胡乱猜想着之际。只见朱元璋饱蘸浓墨,继续写道:
三遍唤出扶桑日,
扫尽残星与晓月。
店主此时佩服的五体投地!此诗气势磅礴,意境宏大,非常人之胸襟能及,似有帝王之相。
等到朱元璋签上名字时,店主更是惊得目瞪口呆,半天都没回过神来,果然为当今皇上。
店主忙乱中跪在地上,请朱元璋饶恕其不敬之罪。
朱元璋大度地让店主起身,并说:不知者无罪,朕不仅不惩罚你;相反,你文才不俗,就不要再开酒店了,随朕左右,去国子监任职吧。
就这样,一副妙联,改变了酒店店主,以前的穷秀才的命运;从此青云直上,跟着朱元璋,微服私访。
秋去冬来,转眼到了除夕。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火红的春联。朱元璋趁此微服出行,检查对联,同行的还有此前的店主,目前为国子监助教李大人。
大街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朱元璋仔细地品读每家每户的春联,碰到妙联更是反复吟诵,龙颜大悦。
来到街边,突然发现一户人家未贴对联,朱元璋脸色大变。李大人自是察言观色,连忙找来户主一问。
原来,户主是一名阉猪匠,以阉猪为生,不知道怎么将自己经营内容写进春联中。
这个的确挺难的!想那对联多半以喜庆祝福为主,怎么好描写阉猪之事?
朱元璋听后,脸色缓和。沉思片刻,吟道:
上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对联形象而寓意丰富。李大人见朱元璋望着自己,知道皇上是想让自己接下联。
李大人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对道:
下联:一刀割断是非根
果然对得巧妙而工整,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户主也十分开心。此乃对联佳话。
朱元璋对对联的重视提倡,上行下效,于是,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俗。
“春联”这个名称,就是由朱元璋提出来的。春联的推广使对联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对联的发展,此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了科举考试之中,因此举人,进士无人不通应对。
由于皇帝垂青,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变一个人命运者亦有之。为此楹风日盛,文人墨客以题联巧对为幸事。
而文中的李大人便是那“一副妙联改变一人命运”的最早吃螃蟹者!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