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中医学硕士,执业中医师,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方证学者,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学与临床一致,不喜故弄玄虚,只求客观疗效,另对日本汉方医学及腹诊亦微有涉略。一、胃肠型感冒的症状 胃肠型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上边呕吐,中间胃胀,下边拉肚子的消化道症状,然后还伴有点发热、恶寒、头痛的表证,教材上没有专门列出胃肠型感冒,今天笔者用六经思维简单梳理一下经方治疗胃肠型感冒的思路。二、太阳病位 在邪气初犯人体的太阳病位时,虽然邪气在表,但多少也会出现一点消化道的症状,比如桂枝汤证的“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方中生姜、大枣和甘草便是护脾胃之药。而如果胃肠道症状加重,出现腹泻症状时,单单姜枣草就不行了,还得需要加葛根,这个药即又解表之力,又能升脾胃清阳治疗下利,体能好的话用葛根汤,体质稍差容易出汗就用桂枝加葛根汤。如果不单下利,又兼呕吐者,还得加半夏,就是葛根加半夏汤。值得注意,太阳病位葛根汤证的下利不是后世所谓的脾虚,不能用什么人参、白术,这个下利实际上是由于正气抗邪于表,不能固护于里,兵力分散导致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阴虚证,所以还是在太阳病层次。
三、少阳、阳明热化 接下来,太阳病要往里传遍了,他这个呕吐、下利的胃肠道症状,就会有两种不同的趋势,一种是往少阳、阳明转变的阳证,另一种是转向三阴证。我们先看看往阳证转变的。第4条谈到:“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太阳病层次转向少阳的一个重要指证就是呕吐由原本的“干呕”程度加重成了“颇欲吐”,第266条:“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者...与小柴胡汤”,说明情况在“颇欲吐”的基础行进一步加重为不能吃了,除了吐的问题,下边大便也不好,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漫步去者,与柴胡汤”;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第34条:“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以上讲的都是热化的下利,症状都可以出现发热,头疼,呕吐,下利,这样的表现。四、三阴寒化 下面讲太阳病向三阴证传遍的问题。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而数下之,遂挟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这条提示太阳病的表证,又兼有了真正太阴虚证的下利,太阴虚证在三阴证中不算太重,如果有表证的话,是可以表里并解的,如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那如果虚证更加严重,到了少阴病的层次,还能够表里同解吗?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若表证同时出现出现了手足厥逆,下利清谷的少阴里虚证时,这时候可不能表里同解了,必须先用四逆汤或附子理中汤治少阴。 五、特殊方证补充
除此之外,我还要强调几种特殊类型的。 第一种是霍乱病脉证辨治篇提到的五苓散证,也是有发热恶风,上吐,下泻,中间痞硬,但这种胃肠性感冒有一种特点,就是“拒水”,口很渴,但喝完了水,吸收不掉,表现出一喝水就吐的“水逆”证,或随喝随拉,且拉的都是水样便,当然也有口渴而能大量饮水的,但必定有小便不利。 还有一种胃肠性感冒,多发于夏月,大都有食用生冷的诱因,而出现以腹胀恶心呕吐的感冒,其舌苔亦多白厚,兼身体困重,这个类型得用藿香正气散。
最后列一个图标,总结一下以上的方群。
上一篇
夏季喝什么药膳粥好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