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三期——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25讲于2019年3月23日在重庆市中医院继续进行,由重庆华藏书院耿宏慧院长主讲。本次学习《伤寒杂病论卷第八》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此次总共讲述了7个条文:
1、问曰:病有藏结,有结胸,其状何如?师曰: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者,名曰藏结也。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结胸”者,邪由外致,多有表邪未解,误下而成,气强邪陷,水热互结,津凝气滞于胸腹膈膜之间,邪正相搏,结塞不通,故按之则痛,此为实。寸以候气而主上焦,寸浮者气强,关沉者邪结,中焦积寒内结,上焦不能降浊阴,有形结聚于胸腹之郭,其变多为有余。
2、何谓藏结?师曰:藏结者,五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假令肝藏结,则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若发热不呕者,此为实,脉当沉弦而急,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劈)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当归二两 牡丹皮三两桃仁二十枚(去皮尖)枳实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藏结”者,病自内生,藏气结塞,不必有形之物皆结聚于藏体。荣卫痹着于经合之界,经者,十二经也,合者,藏合,如经合脉,肺合皮毛等。其变多为不足,此为虚。凡藏结之变,必血胜气负,何以故?荣卫偕行,气为血帅,气运血之力不足,故血痹,而后气为血阻,故其病在脉内,故有气结,不同于结胸,邪实之津凝气结于脉外,有浅深缓急之别,即血凝为气结之因。
气动无形,血流有质,无形者不能自结。其脉寸浮关沉,亦与结胸无异,加以脉小细紧,则阴邪独结而无阳也。关主中焦,人之卫气,出于下焦,升清阳于浊阴者,中焦也,宗气出于上焦,降浊阴于清阳者,中焦也。今关脉细小沉紧,则积寒内结,有阴无阳,是谓死阴,故名脏结。
“藏结者,五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者,心肝脾肺肾五藏俱可藏结,可以一藏结,也可二藏结,三藏以上结者多为难治。因人体异秉,有从寒化或从热化之区别,故寒热攸分。藏结者病在脉内血分,与结胸邪实之津凝气结于脉外者,有浅深缓急之别,即血凝为气结之因。
“假令肝藏结,则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者,肝为藏血之藏,故血涩气结,多自肝始,肝经循行于两胁,藏气之流行中阻,血结而气痹不通,正邪分争,相搏为痛,此则痛由内生,不同于结胸按之始痛。癸水寒则乙木不升,乙木不升故甲木不降,甲木上逆而克戊土降浊之令,故呕。脉沉弦则病在肝;按之结塞,故知气为血阻。以脉不数不实,故知藏气之虚寒;不浮不紧,故知无表证,宜用吴茱萸汤。吴茱萸入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暧肝降胃逆而止呕吐,开冰解冻,化血分之寒凝;人参补肺生精,培土补中,助真气以流转;生姜、大枣,宣胃和中,气畅血融,藏结解矣,此言肝藏结之属虚者。
“若发热不呕者,此为实,脉当沉弦而急”者,此处“发热”,指胁下痛处发热,为血痹不行,阳气郁而化热,此热非客邪所至;胃气虚则呕,胃气实则降,故不呕;证实而脉象亦实,脉当沉弦而急指脉如引绳,血阻而气欲强通之象。
“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桂枝、当归,和荣通脉,佐丹皮清血痹化热之邪,以桃仁通血分有形之结,加枳实开降气结,直达下焦者为使,则发热胁痛诸证皆愈。此温通之剂,血寒则结,血热则散,今以血结令阳气不行,郁则化热,非热邪之使血结,故治法仍藉桂枝、当归温通之剂;若迁延不治,化热久则血汁枯,正虚邪胜,治之较难。此言肝藏结之属实者
3、心藏结,则心中痛,或在心下,郁郁不乐,脉大而涩,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主之。若心中热痛而烦,脉大而弦急者,此为实也,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主之。
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方
连翘二两 阿胶一两半 半夏半升(洗)赤小豆三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方
黄连三两 阿胶二两 半夏半升(洗)桃仁二十枚(去皮尖)茯苓三两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心藏结,则心中痛,或在心下,郁郁不乐,脉大而涩,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主之”者,心部于表,其气居中,外通包络,以为宫城。以膻中为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五藏皆司神志,心主喜、而心为藏神之主,故心气和适,则喜乐生矣,心气郁结则意境萧索。血涩而气行中阻,使神伤为痛。郁郁不乐者,反心神喜悦之令,故知心气之结塞不舒。脉大而涩者,大之与洪,皆属于心,大为气盛,洪则血气俱盛,涩者血虚,心脉以洪大而长为平;但大不洪则血弱,举大按涩则血痹。以心为血藏,故血不足者为虚;以心为火藏,故虚而仍从热化,宜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主之。连翘入心与包络清心气之浮热,阿胶滋荣阴之枯燥,半夏通液以降气,赤小豆入小肠膀胱两经,利水除湿消肿,专入血分而行血,血濡气畅,经隧无阻,心气四布,藏结和矣。此言心藏结之属虚者。
“若心中热痛而烦,脉大而弦急,此为实,宜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主之”。血郁化热,心阳偏盛,故心中热痛而烦。大为气充其血,弦则血凝其气,既大复按之弦急,知气盛而血分更实,有持实击强之象,宜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主之。黄连、阿胶泻心火以育荣阴,半夏、桃仁降逆气而通血结,茯苓利水,导火气下行;以心为生血之藏,故通结皆佐补血之品。此言心藏结之属实者。
4、肺藏结,胸中闭塞,喘,咳,善悲,脉短而涩,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主之。若咳而唾血,胸中痛,此为实,葶苈栝蒌桔梗牡丹汤主之。
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方
百合七枚(洗,去沫)贝母三两 茯苓三两 桔梗二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葶苈栝蒌桔梗牡丹汤方
葶苈三两(熬)栝蒌实大者一枚(捣)桔梗三两 牡丹皮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肺藏结,胸中闭塞,喘,咳,善悲,脉短而涩,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主之”者,悲者,肺之情志也,肺在情志主悲,故肺藏结则善悲,气结则忧愤;喘咳者,胸中闭塞,令上焦不通,使肺气不能外布,呼吸促而为喘,逆气上而为咳,故知为肺气结塞之候。脉短而涩者,短则气结,涩则血滞;短而涩者,肺藏气结也,宜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主之。百合解肺中浊气热毒,贝母利肺中郁结痰涎,茯苓利水而除痰,桔梗排浊而通窍,除肺家蓄积之腐秽,藏气清而诸证解矣,此肺藏结属虚者也。
“若咳而唾血,胸中痛,此为实”者,肺气郁结之甚,则气血两郁,肺气上逆迫血上行则咳血,病虽生肺部,而根原于胃逆,其胸中之痛,实为甲木克戊土而为痛,化相火刑肺金而生热,蒸炼津血化为脓秽,宜葶苈栝蒌桔梗牡丹汤主之。此葶苈子破肺中之痈脓,栝蒌开胸中之痰结,桔梗散结滞而消肿硬,化凝瘀而排脓血,丹皮行血而清荣热,排其瘀浊则邪退而正自安。此肺藏结属虚实也。
5、脾藏结,腹中满痛,按之如覆杯,甚则腹大而坚,脉沉而紧,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主之。若腹中胀痛,不可按,大便初溏后硬,转矢气者,此为实,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主之。
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方
白术二两 枳实二两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干姜一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方
大黄三两 厚朴三两 枳实三两 半夏一升 甘草一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脾藏结,腹中满痛,按之如覆杯,甚则腹大而坚,脉沉而紧,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主之”者,脾气主中而司运化,其身形外合之界在于大腹,故脾藏气结则,按之如覆杯,甚则腹大而坚,气血俱结,脉象当沉而紧。
脾气主中而当司运化,其身形外合之界在于大腹,故脾藏气结,则腹中满痛,按之有形如覆杯,痛甚则吐黄水。腹中满痛者,胃气阻于中焦;按如覆杯者,谷精结于脾络,津液凝结,气痹不通,正邪相搏,结处微凸而大如杯覆,非全腹胀大也,脉象当伏而紧,伏者中气结塞,升降失常;紧为紧实之象,气血俱结,故按之紧实,非表邪之左右弹也,宜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主之。干姜、白术温运脾阳,枳实、桃仁,通利气血。以藏结必连血分,故桃仁使达病所,若以破气消痞,则气愈耗而血愈结,中满之变成矣。此言脾藏结之属虚者。
“若腹中胀痛,不可按,大便初溏后硬,转矢气“者,若腹中胀痛不可按者,此为胃实,大便必初溏后硬。凡粪下初硬后溏者为虚,大肠枯约而胃气虚寒也;初溏后硬者为实,先溏者,肠不纳精;后硬者,胃转燥化。因胃燥使脾家实,迫令腐秽自去,故见先溏后硬之象,必粪前后矢气极臭,痛胀随减。脉象必伏而紧数,此谷气内实,气血俱盛,宜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主之。枳实、厚朴,双解气血之结,半夏通降水液之阻,君大黄以攻坚通血破气,和甘草而缓下,诛罚无过,中病而止,邪退正复,则易愈矣。此言脾藏结之属实者。
6、肾藏结,少腹硬,隐隐痛,按之如有核,小便乍清乍浊,脉沉细而结,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若小腹急痛,小便赤数者,此为实,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劈)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茯苓二两 枳实二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肾藏结,少腹硬,隐隐痛,按之如有核,小便乍清乍浊,脉沉细而结”者,肾主藏精而司动气,外合身形界位于少腹,肾气寒则下焦少气以温分肉则隐隐痛,津气凝结则按之如有核,相火不时疏泄故小便乍清乍浊,脉沉而细属肾,血凝气结故脉沉细而结。
肾主藏精而司动气,外合身形之界位居少腹。少腹者,络脉之会,以血海而胎生气之原,故肾以一藏乃具水火之用。命火衰则脾络寒凝,血海寒则下焦少气以温分肉,故令少腹按之结硬,癸水寒则乙木下陷而克己土,故隐隐痛;少腹硬而按之有核者,脾络津液之凝泣也;乙木者,厥阴风木也,陷于水中而行疏泄之功,愈郁而欲行疏泄,故小便乍清乍浊;脉当沉细而结,沉而细者属肾,按之结者,血凝而气阻也。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癸水寒加附子,瘀热加丹皮,其中附子、茯苓温肾气以利州都,丹皮、桂枝,清血热而达荣郁,肾肝皆主下焦,同位少腹,肾气痹则络血亦阻,盖相因也,此言肾藏结之属虚者。
“若小腹急痛,小便赤数者,此为实”者,乙木枯燥,郁而疏泄,故筋脉拘急,气强与血郁相搏,故为急痛;相火下行泄于膀胱,故小便赤数。脉应沉紧而急,紧为紧实之象,急者如引绳乍张;紧而急,血实气壅,沉紧而急,故责在肾也。宜桂枝黄茯苓枳实芍药汤主之。此言肾藏结之属实者。
7、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舌上白苔滑者,为难治。
藏结实证,多兼痛处发热,今不往来寒热,无阳证,证属纯寒,故不可攻。凡病在阳则躁,在阴则静,藏结而气血相搏,必有躁动不安之象,若其人反静,此属荣寒气陷,但寒无热,故不可攻。舌苔热实则躁,虚寒则滑。故知舌上苔滑,肺脾同虚寒,纯阴寒之症,藏寒宜温,故不可攻。
饮食如故者,胃能消谷也;时时下利者,脾不纳精也。脾病而胃不病,故能食且复下利。所以然者,肝脾之气主升,肺胃之气主降,脾精上输于肺则津夜四布,肺气下通于肾而水道通调,脾精合肝络以上行,肺气并心脉而下降。脾气结则土不克水,脾不纳精,令二肠水谷不分;肺气结则金不制木,即气不行血也,络郁血痹而风动。故两藏同结,
心窍于舌,白胎滑者,肺脾同虚寒,纯阴寒之症,心火败而肺津凝也。金性收敛,得火以温之,则雾气飘洒而不凝,所谓相克而实相成也。火衰则肺气不布,而津液郁浊,胶塞心宫,故舌上胎生。滑者,气滞而津凝也。土燥则津枯而黄涩,金湿则液凝而白滑,寒热之分也。舌胎白滑,火败金郁,是以难治。此言肺脾两藏之结也。
藏结证治,有一藏独结者,亦有两藏同结者,也有三藏同结者:
医案一:肝肾两藏结
医案二:肺肝两藏结
医案三:肺肝心三藏同结
医案四:肝藏结兼新邪
医案五:肝脾两藏结
附:中医传承讲习所由首届全国名中医、重庆医科大学王辉武教授多年倡导,在重庆市中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鼎力支持下,李群堂主任携手重庆华藏书院耿宏慧院长于2017年2月25日正式创立,讲习所以“讲真理,说实话,传真实功夫”为宗旨。邀请市内外知名中医学者为学员授课,并坚持向社会免费开放。课程以中医经典如《伤寒杂病论》等的系统讲授为主,兼及脉学、推拿、针法等特色专题讲座、短期集训等多种形式,从2017年第一期首次开办“四圣心源”班,授课讲座38期,受众两千余人次,到2018年第二期增至4个班次,分别是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班、汉传经方实训班、西俭脉学班、小儿推拿班,授课讲座百余场,受众近万人次。学员既有全市各中医院的中医师和西学中人员,也包括各大型综合医院、民营中医馆的同仁。中医传承讲习所是培养铁杆中医人才的平台,是传承重庆中医药事业、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材微店点击请购: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四圣心源》
相关连接: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24讲学习精要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结业暨第三期开学典礼圆满举行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23次学习纪要
火灸所致坏病——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22次学习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伤寒杂病论》第21次学习纪要
小柴胡汤百种应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20次学习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19次学习纪要
小柴胡汤应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18次学习纪要
平脉法精要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17次学习总结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16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15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14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13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12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11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10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9次学习内容总结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8次学习:《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六卷总结暨第一次作业论文点评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7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6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5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4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3次学习活动侧记及作业汇总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第2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开班仪式暨第一次学习活动顺利举行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二期招生简章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一期结业典礼圆满举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