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三、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与结字特点

文 / 雅缘书画

小编本文为头条的书友们介绍一位知名度不高,但书法、艺术成就极高,且不在苏、黄、米、蔡、赵之下的大书法家,他就是班惟志。

为方便阅读,本文分三个章节来介绍:

班惟志简历及艺术成就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高清图赏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与结字特点

三、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与结字特点

元代诗人书法家 班惟志画像

一、班惟志简历及艺术成就

班惟志,元代著名散曲家、书法家、诗人。字彦功,号恕斋,大梁人(今河南开封市);也有为松江人(今上海松江县)一说,寓居杭州。其生卒年月不详,因世存可考据资料极少,后人唯能确定其公元1330年前后在世。

元代科举中落,班惟志未能科举取士。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赵孟頫举荐好友邓文原(元初三大书法家之一)任杭州路儒学正,翌年,青年才俊班惟志拜邓文原为师。元贞年间,邓文原受命为皇室写《大藏经》,班惟志随行。泰定年间,经邓举荐,班惟志补任浮梁(今江西鄱阳县)州教授。,半年后迁任晋州(今河北晋县)州判。致和年间,任绍兴路总管府推官。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进京城大都任秘书监典簿。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任平江路常熟州知州、除奉议大夫。至正初年间,任江浙儒学提举司提举。儒司任满后,再次北上京城大都,授集贤待制。晚年告老还乡,卒于杭州。

班惟志博学多才,尤擅书法,其词曲,亦负盛名。元·钟嗣成 《录鬼簿》,将其列于曲家“方今名公”之中;明·朱权 《太和正音谱》将其列入“词林英杰”。《书史会要、游居录》中记载:班惟志官至集贤待制、江浙儒学提举。工诗能文,善墨戏,精书法。早年宗二王,笔势翩翩,不失书家法度。晚岁学王庭筠,书风有异。明代文学家袁中道称其行书清健出尘,不在赵王孙(孟頫)下。

三、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与结字特点

《元班惟志真草千字文》封面

三、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与结字特点

《元班惟志真草千字文》局部

班惟志的书法作品存世不多,书有《班惟志真草千字文》长卷,下文介绍的《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较为鲜见。

二、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高清图赏

此册为纸本,纵27.2厘米,横11.1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与结字特点

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

三、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与结字特点

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局部高清图一

三、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与结字特点

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局部高清图二

三、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与结字特点

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局部高清图三

三、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与结字特点

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局部高清图四

三、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与结字特点

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局部高清图五

【释文】:

高宗以用武而中兴,既御六龙,居九重,日与文臣对,故万几之暇,无以寓罔极之思,因从瘦金书而复二王,可谓无耻于前哲。予昔随集贤公在京师,亲见书此赋何啻数十。其运笔如飞,于近代宗室中尤觉蕴藉。画则李龙眠学顾虎头,公继龙眠者也。临卷敬莫。大梁后学班惟志再拜书时至顺二年中秋。

三、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与结字特点

一、笔法分析

我们欣赏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书风,有一个整体印象是,其行书颇有赵孟頫的韵致,但细察其用笔,更具有二王笔法之精妙。书家用笔娴熟、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此跋在笔法上直承王右军,线条或流利秀美,或温润凝练,或遒劲挺拔,内秀与外刚浑然一体,沉着痛快一览无余。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横画为例,对《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笔法进行分析。

1.长横,势多变

长横作为字的主画,要写得刚直挺健,行书一般取左低右高之势,以力求字的重心平衡稳定。

此跋中,班惟志的长横多见起笔与上一画衔接,切锋落纸,后向右上翻腕行笔,收笔时向左上稍抵,或稍抵后带出牵丝,如附图中“重”、“与”、“可”、“其”、“笔”、“者”等字。另如图中“六”、“再”二字的长横,起笔尖锋入纸再向右下行笔。再如图中“前”、“昔”二字的长横,以重笔侧锋入纸,取逆势,腕迅速外翻然后转中锋右行。

上述三种长横收笔上只有否有稍抵和映带的区别,而起笔动作上却不尽相同。从线条效果看,其一爽利清健,其二轻松洒脱,其三则遒劲挺拔。

2.短横,态多样

汉字中短横运用很多,姿态多变是行草书的必然要求,但万变不离其宗,均在起笔、收笔和形态上求变化。

(1)起笔的不同。如图中“武”、“头”、“二”三字,上横为尖锋入纸、迅速铺毫收止,圆润饱满,各呈仰俯之态;“故”、“而”二字的短横,尖锋入纸后轻触行笔,或上挑或下连,呈飘逸、闲散之态;“二”、“上”二字的下横,与上笔相连,牵丝入纸,铺毫饱满下行走平收止,呈上弧形态,笔墨厚重,显得浑穆而郁勃;“卷”、“笔”二字短横映带起笔,左右盘错,显得轻盈婉转。

(2)收笔的不同。如图中“金”字下横收笔迅速向上斜轻挑,与上一笔“左右点”气息相连,呈前后呼应之态;“耻”字的止部下横收笔利落,有嘎然而止之感;“李”字下横圆润快收,映带出下一“龙”字,显得流畅自然;而图中“王”字下横重按轻收,有余韵尤存之感。

二、结字特点

关于结字和笔法,赵孟頫有“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名言。对于笔法而言,古人是有一套相对严谨的规则的。对此,中书协主席孙晓云所著《书法有法》一书也作了专门论述。

但结字却不同,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绎着新的点画线条组成与分割。“因时相传”的含义便是指字法会因时代、风俗及个人情趣、爱好、审美观等的不同而各有千秋。清代成亲王永瑆书法造诣颇深,他在《书论一则》中说:“结字何有定法,昌黎论文谓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字亦犹是也。学至则体之密疏、圆方、阔狭悉称矣。”意思是说,结字没有什么定法,韩昌㴝(韩愈)说,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书法也更是如此,学到一定的高度,结体的密疏、圆方、阔狭都会相宜相称的。

班惟志师承邓文原,但字法上较其师更加清朗挺阔,得二王笔法之妙,如图中“文”字,神采与《兰亭序》中“文”字无异。

《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结字特点,整体来说,以横向取势为主。当然这种横向取势只是其字法的主旋律,书家不会忽视这一点,其间也不乏方形或长形结体的穿插。如第二个“龙眠”二字,采用草书形式,便与前一行的行书“龙眠”形成了对比变化,也与邻行的'觉蕴籍画则'诸字形成鲜明动静对比。总之,书家较多采用较大的字距留白、活泼多变的字形、适时的纵向取势,偶尔的草书参差等方式,在这种横向取势间成为美妙的音符。

纵观此题跋,我们可以概括总结出班惟志的字法章法特点:横向取势明显,疏密和谐得法,动静映衬相宜,跌宕错落有致,轻重浓淡相携。

作为书家的杰出代表,班惟志于书法的字法当然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以老师邓文原“书以用笔为上,结体亦须用功。”作为师训,深切领悟,发奋学习,遂成一代书家。

笔者逐字逐笔、沉浸式地欣赏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如徜徉在美妙胜景中,流连忘返;学习其笔法、结字及章法特点,更是受益颇多。个人以为,此跋艺术高度胜于他的前辈、老师邓文原、赵孟頫,甚至直追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书友们,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区留言交流。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