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36. 明夷卦

《周易口义》36. 明夷卦

明夷

䷣〈离下坤上〉

明夷,利艰,贞。

[义曰]按《序卦》云:晋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晋卦是明出地上,而升于天,明照于天下,然晋极必衰,故明反入于地中,是明有所伤也。以人事言之,则犹君子之始进于朝廷之上,佐君泽民,立功立事于天下,然至于荒耄之年,精力倦怠,是宜以功成事立而退,全身致政,求其安息,则其明终始无有所伤也。若功成年耄,复进而不已,则必有所伤也。惟圣人为能终始一德,如周公佐周是也。凡下于圣人者,至于耄年,宜知退其身,而不可终于求进也。此圣人所以着万世君臣之戒也。

利艰,贞者。夫明夷之世,则是君子之明已有所伤,而小人在上,便巧得志,君子处此之时,固当艰难守正,不使小人之能窥测,则可以免其患害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义曰]明入地中,明夷者,此释明夷之义也。

内文明而外柔顺者。此以二体言之,下卦是内离为文明,上卦是外坤为柔顺。君子之人,能内守文明之道,外修柔顺之德,当明夷之世,蒙冒大难,而不为小人所贼害,若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文王当纣之乱世,众小人在纣之左右,前后谗谀佞幸,皆欲害于君子,而文王居为西伯,三分天下有其二,终能外执柔顺之德,内晦文明之道,虽小人众多,终不能窥见其所为,故免其祸患也。《表记》曰:文王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故虽蒙大难,而终无所伤也。

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言。内难者,亲之至也。夫明夷之世,暗主在上,人臣有处,夫至亲之地,而终不见害者,若箕子是也。箕子之于纣,以位言之,父师也,以亲言之,庶兄也。以庶兄之亲而居父师之位,是处至亲之地,所谓内难者也。然左右前后,谗佞谄媚,皆欲害之,而箕子独能蒙冒之,以正其志,盖由内能全晦其明,不使有所暴之于外,而小人不能窥见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义曰]君子法此之象,而临莅于众,则当内晦其明,外示以柔也。何则?盖君子性无不明,事无不通,好善而嫉恶,苟不慎密,而宣之于外,则小人见已之明,诈善而罔于己,己何由而知之。如是,则为小人之所窥测,而必罹小人之害也。是以君子务全其道,默运其明,则物不能蔽,欺外示柔,则不伤其苛察,如此,始可莅众也。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义曰]明夷于飞,垂其翼者。言明夷之时,小人得志,皆欲残害君子。初九处卦之下,犹患难之始也,然明夷之主在于上,初最远之,君子有刚明之德,能韬光晦迹,不为小人之窥见,若鸟之高飞,而又垂敛其翼,是超然不可得而见之也。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者。言君子能先几知变,以小人得志,虑其加害于己,欲超然远遁,心急于行,故至三日之间,不遑暇食也。

有攸往,主人有言者。言当明夷之时,愚民盲俗,不悉君子之心,见君子遁去之速,以至三日不食,而有所往者。虽至亲之人,为己之主,亦皆有猜贰之心,诽谤之言也。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者。言君子不苟遁去,必见小人之害。故行而不食者,于义有所不可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义曰]夫人之股肱,右者为便,左者为轻。六二履得中道,至于有位,渐近明夷之主,故必小有所伤,但伤左股,至轻之处也。

用拯马壮,吉者。言君子既于明夷之时,小有所伤,若不速务遁去,则必见害愈深,故当决然,拯其壮马而行,外顺小人,而使不能见其所为然,后可以获吉也。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者。六二以阴处阴,至顺者也。而又处中行正,是动有法则者也。既顺而又有法则,故小人终不能害之,以至得吉,故文王见囚于羑里,终能脱祸解难,以全其身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义曰]南者,至明之地。狩者,猎之名。大首者,元恶也。九三居离之极,有至明之性,以阳居阳,有至刚之德,夫以刚明大正之德,居明夷之时,暗主在上,残虐生灵,涂炭天下,不忍坐视,故不得已往而征之,以苏民于水火,救民于沟壑,故如猎狩之事,但取其害于民者诛之耳,《孟子》曰: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又曰:武王伐殷,谓其民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是但诛其首恶而已。

不可疾,贞者。夫圣贤之所以往,伐首恶者,将以正天下之民也。其恶既除,其民始苏,固不可加之暴,猛峻之严刑,以益苦之也。何则?夫民之被害既已久矣,染恶亦已深矣,故非亟而可拯也,必须化之以渐,抚之以慈,与之解其倒悬,然后以渐而正之,可也。故《孟子》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此无他,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是正天下于虐暴之后,不可亟欲成俗也。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者。言圣贤之人,以至明之道,往伐其元恶者,所以救民而正天下,今既获之,则已之志,大有所得也。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义曰]凡手足,以右为便。心腹之间,以左为顺。六四以阴居阴,履得其位,上近明夷之主,是小人而得志者也。夫以小人得志,又附于昏暗之主,以甘言美色,柔邪佞媚,从君之情,迎君之欲,纳之于恶,依违曲顺,入于左腹之间,复得明夷之主之心也。

左腹,言能顺于心也。于出门庭者,言小人之辅暗主,内既迎逢其恶,外又不能慎密,固蔽之君,未有一过,则扬之为大过,君未有纤恶,则宣之为大恶,以至腾播天下罪形,万世皆小人之所致也。若崇侯飞廉恶来之类是也。门庭者,言宣露于外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义曰]明夷之主,在于上六,则左右前后皆小人矣。惟六五以柔顺之道,处得其中,非小人之谓也。推象,意以求之,则箕子之道矣。故圣人特以箕子明此爻也。何则?箕子当纣之时,尊为父师,亲为庶兄,是至近至亲之位也。然纣之左右前后皆小人,而箕子之道,不得行,是明有所伤也。然当是时,箕子能自晦其明,自蒙其德,虽在纣之近密,而终无所害,以至佯狂为奴,以全其身,是所利者,惟能自晦而居正也。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者。以箕子切近于纣,而终不为其所害者,盖由能以正道自守,故其明不可得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义曰]不明晦者,言上六处群阴之上,居一卦之极,明夷之主也。不能以明德临照天下,而左右前后信任小人,自致阴暗柔弱,不有其明,故云不明晦也。

初登于天者。夫天尊且高,人君之位也。此上六以继世而立,于人君之位,为天下之主,故云初登于天也。

后入于地者。夫既居人君之位,为天下之所瞻仰,则当大明以临照天下。今反昏暗暝昧,放恣残贼,而不用其明,是入于地也。

《象》曰:后入于地,失则也者。言上六,失为君之法则,不能明照天下,而终于昏暗,贻祖宗之羞也。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