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重德轻财

作者//刘桂宽 博克:

所谓重德轻财,就是以德为重,以钱财为轻,或者说重精神轻物质。【精神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在远没有金钱之前,人类就开始了精神的求索。人类最后也许将消灭金钱,但毫无疑问的是人类精神永存。】所以,幸福不在物质方面,而在精神追求。越是平淡的物质生活,越会产生精神成果。当你把善的感情和美的思想贡献给社会,就像太阳照耀鲜花,你会觉得无比荣光。

(一)德为立身立事之根本

《大学》开篇提出三纲,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所谓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宗旨,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这里所揭示的,就是儒家的三纲“性、心、身”。性存天理有仁,心存道理有智,身尽情理有勇。大仁者必慈,大智者必谦,大勇者必含。慈是一种精神,谦是一种心境,含是一种境界。勇大于仁谓之暴,才多于德谓之妖。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真正的仁德是以爱为根,而爱先从自己开始;真正的智慧不仅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预见未来;真正的勇气并不是去压倒一切,而是不被一切所压倒。】

1)明明德是性,性是德的根。人有三性:天性、禀性、习性。孟子道,性善,人性有善而无恶,这是天性,存公。荀子认为,人性皆恶,禀性存私。吿子说,人性有善有恶,这是习性,可公可私。孔子曰:“天命之谓性”,是说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性来自于天,天为大自然,性不合自然必有灾祸。性清存德,德能养性,性是德的根,性为天下之大本。人以天性用事,人人钦敬,故能化人。天性被淹没,必定丧失德行,性不清没有福。

2)亲民在于心,心是命的根。人有三心:良心,争心,贪心。古人曰,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命由心造,福自我求。也就是说,命运是由你的心态、价值观所决定的,福禄是自己求来的。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俗话讲:道心是良心,人心即是私心。人自私心发生,良心就会昧去天理,若能遏止私心,生出良心,自然无灾无病。心地正,能明理,理能养心。心界清则无恶念,心好命就好,你有一颗漂亮的心,就会有漂亮的人生。去恶从善在于心,心不清没有禄。

3)止于至善在于身,身是物的根。人有三身:一德身,二罪身,三孽。你把身体作为造福社会的工具为德身;你把身体作为危害社会的工具为罪身孽身。唐代诗人郭震《云》中说:“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意思是说,云彩在虚空中聚来散去,山野之人倚着竹杖悠然而观,他轻蔑地笑这些云彩,不知道自身本是飘浮无根之物,却在空中翻滚,弄出许多姿态来把星星和明月遮没。

诗人“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这两句形象的比喻,用以讽刺那种为所欲为而无自知之明的无根之人。所以,人活一辈子,要做有根之人。不论什么时候,你不能没有根;不论你干什么,都不能忘了根。人根在上,植物根在下。人之为人,孝敬父毌,忠于国家,爱喜万物及他人是最完善的境界。身清的人自然会发达,而且长寿;身不清的人多灾多难,则会短寿。

那么,性、心、身是什么关系呢?性在心之上,无心不显性;身在心之下,无身不显心。身心能载性,性能统心,心能管身。如果离开天性丧了良心,身就可以无恶不做。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尽情理,就可以做德于社会,从而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

《大学》接着提出八目:“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

1、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如果这个根本被扰乱了,而能把家庭、国家、天下治理好是不可能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靠自己的文韬武略,主要是自己的德性。只有自身品德修养好了,才能担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孟子曾说过,君上无德,无以保社稷,夏桀商纣王(昏庸无道,荒淫残暴)就是明证。大臣无德,无以保宗庙;庶人无德,那就保不住性命了。战国名将吴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吴起是魏国人,很有才华,他把祖传田产当尽换成钱去买官爵,结果失败了。于是他发誓,没做上丞相誓不回乡。结果他的母亲去世了,他也不回去。当时他拜曾子为师,曾子就就告诉他,你母亲去世了,按儒家伦理和家庭伦理应该回去奔丧,而他坚决不回去。曾子觉得这个人不可理喻,断然终结了二人的师生关系。当鲁国要抵抗齐国的入侵,他终于有机会被鲁国任命将军的时候,鲁国对吴起有所疑虑,因为吴起的夫人是齐国人。于是,官迷心窍的吴起为了得到这个职位,竟然把妻子杀了。吴起最后获得了这个职位,率兵把齐国打得大败,她妻子的家乡血流成河。后来,人们识破了他的丑恶灵魂,在鲁国被人们厌恶疏远,最后得到了乱箭穿身的下场。

再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桓公之死》:管仲以天纵之才,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后来,管仲得了重病,生命垂危之际,他对混乱的朝政非常担忧。齐桓公来看他的时候,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管仲说:“希望您以后要远离易牙、竖刁和卫公子启方这三个人。”齐桓公听了很不高兴,说:“此三人均是忠臣。易牙为了让我吃上鲜美的食物,居然把他的儿子烹了给我吃;竖刁为了侍奉我,竟然自宫其身;卫公子启方在我身边已经15年了,他父亲去世时他都不肯回家吊孝。对这样的人,您还会怀疑吗?”

管仲说:“爱护自已的儿子是人之常情,而易牙却残忍地杀掉亲子来取悦您,这样的人能亲近和信任吗?爱护自己的身体是人之常情,而竖刁竟然毀掉自已的身体求官取媚,还能指望他对您忠吗?孝敬父毌是做人的根本,而卫公子启方对他父亲竟如此薄情,其心之狠毒,可想而知,他能敬重于您吗?”桓公不听,管仲去世后,依然宠信此三人。后来三奸作乱,将桓公活活饿死。

历史的教训值得人们吸取,一个人为了官爵,不要租产,不要父母,不要老师,不要妻子;一个人为了官爵,残忍杀子,自宮其身,薄情待父,饿死君主,这实际上就是违背伦理常徳,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由此,《大学》吿诫我们:“故君子先慎乎德”,首先要慎重于对道德的修养。孟子说:“人常言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也就是说,修身以德,是君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键所在。

所以,《大学》十分强调道德感化力量。君子之德如风,风行天下,所到之处无不自化。“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意思是说,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尤其强调率先垂范作用,正人先正己,己身不正焉能正人。

老子曾说:“行不言之教”。靠自己的身体力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悖),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总而言之,道德修养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很重要,只有普遍的道德水准提升了,社会风气才能有根本的好转。

2、道德是天地的规侓,本分是个人的规律。《大学》十分强调道德,那么道是什么?道就是自然规律。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是人与万物成长消亡的轨迹,即自然规律。道是不可以说出来的,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世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即使是真理也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如果可以说出来的道理,就是普通的道理。

徳是什么?德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也就是说,道生化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物成长起来。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而珍重德。这里老子是在告诫人们,宇宙中万物皆道之所生,万物皆德之所育,切不可为人一己之私,做伤害众生之事。珍重道与德赋予的万物,才是万物之美德。德是道的载体,又为“得”,是符合道的所得。合了“道”,方有德,故称“道德”。有德才能悟道,故称得道。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才能会真正的得到帮助。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生于天地之间,来自于大自然。自然万物存在着规律,人也有自身的规律。天道遵循自然规律,人道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如果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难了。哪个家庭有道德,这个家庭就美满;哪个社会有道德,这个社会就发达;哪个国家有道德,这个国家就永久不衰。人没有道德就成不伦不类的人;家庭没有道徳,就会变得乱七八糟;国家沒有道德,就有动乱和战争等种种天灾人祸。

道德是全社会人类的公德,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髄。人之为人的本分,就是要按照五常八德之道做人,要按照五伦十义之理做事。所谓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诚友信,君正臣忠。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社会不和谐,多因人类缺少道德观念,旡道之人不守本分。作为一个公民,要有爱国、爱家、爱社会的民族自爱精神。人人守本分,家家就和谐。家家能和谐,社会就平安。社会平安,世界就和平,世界和平了,就成为太平盛世。

(二)、孝是做人道德的根本

《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为人之本。”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也就是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孝是道德的根本。《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首先要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么,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是做人道德的根本。报效父母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大孝治国,国家强大;中孝治企,事业发达;小孝治家,家庭兴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孝敬老人呢?要孝其身,孝其心,孝其志。

1、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品质,是一切道德的思想基础。《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就是说,古代的明君都是以孝治天下。比如《二十四孝》里面的“虞舜圣君,大孝感天”。舜王小的时候,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是舜对父母至孝。他父亲老实,但继毌奸诈,弟弟傲慢,并常遭继毌陷害。他不但不忌恨,反而对继毌更孝敬,对弟弟更友爱。孝敬生福禄,孝敬生智慧。舜孝敬之心,大幅度提升他心灵的境界,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通过孝道走到了一个国王的位置上。帝尧知道他是贤才,用他做丞相,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最后连帝位也让给了他,舜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圣君。

孔夫子赞叹舜王,“富有四海,宗庙享之,子孙保之。”孔夫子还赞叹,“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一个人有德行了,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地位、福禄、名分,最宝贵的长寿,您全部都能得到。我们这一生,可能都达不到舜王的那种孝顺的境界,但是我们做一个为人子的孝道,应该有吧?我觉得就您这一份孝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孝道,一定会保证你这一生的财富不会缺乏,你的生活会非常稳定。因为什么?就因为你有德行。所以大家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道?孝道!孔子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道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美好,我们为什么不力行孝道呢?

再譬如《文帝事毌,亲尝汤药》,汉文帝,名刘恒,是汉朝最贤明的皇帝。他对生毌薄太后最孝顺,太后卧病三年,他处理公务后,常伴守床前,夜不脫衣,很少合眼。凡进汤药,必先亲尝。纯孝感化,终获痊愈。而他的仁孝事迹,也感化全国,终成“文景之治”。还有唐玄宗、康熙等许多皇帝亲自注解《孝经》,都是以孝治国,国家也非常强大。

孝道在中国古代,有非常多的例子。比如《二十四孝》里面的黄香,对父亲很孝,夏天暑热,给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以身温暖被褥。蔡顺拾桑果,孝养父母,黑的给母亲吃,红的自己吃。吴猛以身喂蚊,夏夜蚊多,父亲不能安眠,他便赤身先睡,让蚊虫叮咬自己,以免咬他父亲。吴猛孝亲,流芳千古。

自古以来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孔夫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曾参至孝,毌子连心,继承孔子学说,著《大学》一书;曾国藩把《孝经》下发到每一位士兵的手里。李嘉诚用《孝经》的思想做企业管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人世间最不能等待的事莫过于孝敬!”

我国古代历来把“忠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个重要标准,“忠臣孝子”历来是人们崇拜敬仰的精神偶像。在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提倡把孝敬父母作为衡量干部的一个标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真正的孝子,他一定会把生养自己的爹娘放到心上,谨言慎行,修身养德,把做人的名声看作生命,不至于滑进腐败犯罪的深坑泥塘。

2、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孝经》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也就是说,不爱自已的亲人而爱别人,是违背道徳的;不敬重自已的亲人而尊敬别人,是违背礼义的。这样的人你要对他提高警觉,他一定别有用心,必定有他的企图,有他的目的。为什么?反常啊!这个人能够爱自已的亲人,也能够爱别人,这是正常,是真情自然的流露。否则的话,他是来骗你的。比如古代的吴起、竖刁、卫公子启方,他们为求取官爵,不孝父母,杀妻灭子,饿死君主。这些人是典型的悖德悖礼之人。

试想一个人不爱自已的父毌,怎么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一个人不孝养自己的爹娘,怎么可能去为祖国献忠心,为人民献爱心呢?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孝敬父母的根本品质,要说为党和祖国做些工作,为人民做点好事,为别人献点爱心,那么这个人的思想目的和动机就值得人们深思。无孝心便无家德,更谈不上有公德。所以,在当今社会,我们办事情,交朋友,合作共事,如果遇到了违背伦理常道的人,你一定要警惕,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吃亏上当受骗。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应该饮水思源。父毌的爱恩重如山,任何人都没有爹娘对儿女的付出最多,任何人都没有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最大。生我者父毌,养我者父毌,父毌给我们一切,没有父毌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毌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毌的眼睛时刻关注我们,父毌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比如谁请我们吃一顿饭,或者我们干渴时,别人给我们一杯水,我们饥饿时,别人给我们一个面包,我们都很感恩,但是父毌给我们做过多少顿饭,给予我们多少吃的用的,而是把最好的给孩子。俗话说,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在动物兽类中,都有行义报恩的善举,人又怎能不孝。

然而,在所谓利益至上的金钱社会中,有些人丧失了道德的底线,心变得极其冷硬,不仁不义,大逆不道,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父母如何,真是禽兽不如,让人寒心。现在举几个实例来说:

据《东南早报》报道:2004年5月30日,南安市发生一起离奇的入室抢劫案:3名蒙面男子持刀入室抢走受害者9.6万元现金。当日,警方经过缜密侦查后,意外发现受害者的亲生儿子刘某,竟然是3名作案者的同伙,正是他主动提出并策划了入室抢劫自己母亲事件。

据《东南早报》报道:2010年7月7日,有位王某向警方举报:我儿子抢劫了我,把人都打伤了。原来是两个年满18周岁的少年王某生、王某银因没钱上网打游戏,讨钱不成,竟轮流抢劫,王某生80多岁的奶奶被甩巴掌,王某银的92岁的爷爷头部被竹棍打得流血,竹棍都断成了三截。

据《东南早报》报道:2011年4月24日上午8点多,24岁的柯某在溪边帮父亲干活,和索要工钱,老爸身上只有一百元给了他。柯某嫌老爸给钱少,于是摔掉手上的工具,回到家里,一把火点着父亲的棉被,将自家二楼烧了。

上述这些实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薄父母厚小孩,小孩福禄差。文昌帝君说:“你供养小孩,不供养父母,你这样怎么可能有福报呢?”父母从小越是逆爱有加的孩子,越是不孝,当下不好好读书,长大大逆不道,让父毌忧心。

但是,我们有很多父毌都是这样教育孩子:“儿子啊,你看爸妈平时不舍得自己花钱,也不舍得为你爷爷奶奶花钱。我们缩衣节食,从小对你这么好,从小为你花了这么多钱,以后我们老了,你一定要我们,我们啊!”可是没等这些爸妈老了,孝顺的孩子们就开始回敬他们的父母了,回敬他们的爷爷奶奶了。当然回敬的不是知足感恩,而是巴掌,是木棍,是刺刀,是火把。

我记得仁焕法师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做“老者无德,少者不孝;男人无志,女人多事。”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无德之家,子女不孝,子女有灾有难和后生无能,自然是与老祖宗和父毌辈缺德有关。无志之家,女人不守本分,争尖抢上,自然与男人缺志有关。这种阴盛阳衰的家庭,不但家财不旺,而且多灾多难。

古人云:“忠孝乃人之大节”。《百孝篇》说:“天地重孝孝当先,孝顺父毌如敬天,诸事不顺因不孝,一个孝字全家安。”爱国是大忠,爱民是大孝;大忠无言,大孝无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已及人,及社会,这样一来就会形成博爱普敬的社会风尚,富强和稭的社会就会早日实现。清朝龚宝琛游蓬来仙阁时的题联写得好:“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只要人们对国家尽忠,对父毌长辈尽孝,把该做的事做好了,就是神仙了。

古人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意思是告诉人们,多做好事,善事日积月累,就像滴水汇成江河湖海,而升华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尙品德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拥戴。

(三)、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

古圣人说:“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也就是说,要重德轻财,徳能生财,你有多大德,才有多大财,你不去花心思谋取,该来的它会来。如果你不仁不义,只为自己谋财,那就损德了,财无德不运,德滞财瘀,你就真正有所失了。

比如有的人以不法手段,不道德的手段,获取不义之财。殊不知,他获取的不义之财,总会有失去的那一天,他不但不会额外得到,反而还会因为损人利己,做出不义的行为,把自身应有的财减损了,其实是损失了财富。这叫做内损德,外损财,內外双失,愚痴小人才干的事情。君子是什么?君子先慎乎德,有了德他就有了财,而且他善于施舍,施舍是因,得财是果,德也增厚了,财也增加了,內外双得。所以,《大学》告诉世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要重德轻财,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了。

1、重德轻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非常重德,把德看得比性命还重要。曾子曰:“富润屋,德润身。”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我国古代很多有德行的人,都是重义轻财、仗义疏财、重德而视钱财如粪土的侠义之士,他们甘于贫贱,行善积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事,也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甚至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现在我举几个例子来说:

实例1:裴度还玉带。裴度是唐朝时非常穷的一个书生,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算命的人断他以后要饿死。有一天,他看到山神庙的香案上有条玉带,非常值钱,大概值千两银子。但是他想到丢玉带的人肯定会非常着急,于是他站在那里等失主回来。原来失主是一个女人叫韩琼英,她的父亲韩太守因为得罪了国舅而被捕入狱,韩琼英与母亲辛苦筹资营救韩太守。这条玉带一旦丢失,不仅韩琼英母女二人走投无路,连韩太守都活不成了。裴度就把玉带还给了她们,救了三条人命。

后来裴度又遇到以前给他看相的相士,那相士说:“你这面相变化很大,你一定做了很大功德的事情。”裴度就说了还玉带的事情,那相士说裴度以后富贵不可限量,裴度果然中了进士,后来做官一直做到宰相。世人重义轻财,做好事积阴德,不仅能改变不好的命运,也能化灾免难。

实例2:于成龙的两步走。清初,有个官员叫于成龙,被康熙皇帝称为“廉吏第一”。其根据就是于成龙的两部走。于成龙的第一步,是他任罗城县令时,两袖淸风,清正廉明,政绩显著,被当地人称“于清天”,因而升任合川太守。

离任那天,罗城老百姓自动为他送行,男女老幼站满了10里长街。父老们哭着说:“大人您走了,我们罗城便没有青天了!”其哭声惊地动天。人群中有一盲者,他站出来拦住道:“请求大人允许一个盲老头子为您送行。”盲人说,此去千里,老仆可以助大人一臂之力。因盲老人坚而意诚,于成龙便只好留他一路同行。途中连日阴雨耽误了走路,行之半路,路费便花光了,于成龙也只得依靠这位盲人沿途算命卜卦而维持生计,才方得到任。

于成龙的第二步走,是他死于两江总督之任上。人们淸点他的遗物之时,发现他仅有白银3两,青钱2千,旧衣数件,小米5斗。民间有句俗语:“是骡子是马,牵出去遛遛!”其实,人又何偿不是如此?古人不懂得离任审计,而是看你如何走路,如果你上任时两手空空,离任时满车满载,能谓之廉么?由此可知于成龙如此重徳轻财,使之名垂靑史,受万人敬仰。

实例3:倪闪设粥棚周济灾民。倪闪,宋朝人,家居福建沙县,聪慧好学,喜好施舍。每逢外出,总随身带着钱财,遇见贫穷的人就将钱放在他家里,不管人家知道不知道。倪闪多次考试都未考中,于是有人讥笑他说:“先生每天周济穷人,为什么却多次落榜呢?莫非老天爷不长眼吗?”倪闪则绝无悔心。有一年闹饥荒,路旁饿死的人一个紧挨一个,倪闪设了个粥棚周济灾民,救活了上万人。第二年,倪闪又去赴试,乡里人很多都梦见倪家门外锦旗高竖,上写着“粥阴骘功”四个大字。当年,倪闪果然中了状元,后来官做到尚书。

实例4:“杨震四知”的故事。《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东汉时期,杨震奉命出任东莱太守,中途经过昌邑时,有一天晩上,县令王密怀揣黄金来拜见杨震,以感谢他往日的提拔。杨震坚决不收,王密说:“黑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没有人知道呢?”

上述古人这种重德轻财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可以说重德轻财,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拥有金钱不等于拥有一切。在物质社会中,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这样部分人才不至于为所欲为,另一部分人才不至于任人摆布。倘若一个地方金钱能够买到一切,便无公理可言了。金钱的重要并不在于能够换来幸福的生活,而在于能够了却自己的心愿。

然而,当今社会人们把“德本财末”倒置了,把道徳看得太轻了,把钱财看得太重了。现在不论走到哪里,不论同谁聊天,不论从何说起,都很快谈到钱,金钱成了当今社会的极点。甚至有的人一谈到钱,不由露出一副贪婪的表情,眼冒金花,垂涎三尺。如今社会几乎都在疯狂地赚钱,至于生财之道更是五花八门,有的人为了赚钱,甚至不择手段。比如,贪污受贿,坑蒙拐骗,掺杂使假,缺斤少两,偷盗抢劫,欺行霸市,行凶杀人等。很多人都挖空心思捞取金钱,从早到晩梦想着能够发财。

那么,世人为什么如此看重金钱呢?从古至今,钱一直被人们奉为至高无尚的,还有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更证明了钱在人们心中地位。是的,钱可以换来许多的东西,钱给人的好处太多了,我们很多人由于钱不多,而享受不到钱的好处,感受不到有钱的幸福,以为一旦自己有了钱,幸福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自已的生活里,甚至以为得到了大量的金钱,就等于获得了巨大的幸福。可是,金钱真的能使人幸福吗?其实并非如此。据一项调查显示,100位百万富翁中,有92人感觉虽然很有钱,但没有以前幸福。现在我再举个实例来说:

著名的慈善家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岀身贫寒,可当他富甲一方后,变得贪婪冷酷,宾夕法尼亚洲地带的居民深受其害,对他恨之入骨。有的居民做成他的木偶像,然后将那木偶像处以绞刑,以解心头之恨。连他的兄弟也不齿他的行径,而将儿子的坟墓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园中迁岀,说:“在洛克菲勒支配的土地内,我儿子无法安眠!”洛克菲勒的前半生在众叛亲离中度过。

当他53岁时,疾病缠身,人瘦得像木乃伊。医生吿诉他,必须在金銭、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一个。这时他才感悟到,是贪婪的恶魔控制了他的身心。于是他把7.5亿元巨额财产捐给社会。洛克菲勒前半生为金钱迷失了方向,后半生千金散尽,他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平静、快乐、健康和长寿以及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金钱从来都没有让人们幸福,以后也不会。因为在金钱的本质中,没有任何能制造出幸福的东西来。”也就是说,金钱并不能使人真正幸福。如果我们关注一下身边的世界,就会发现很多的证据:有许多官司缠身的是有钱人,许多吃喝嫖赌吸毒自杀的是有钱人,许多家庭婚姻不幸的是有钱人,很多看心理医生的是有钱人。再看那些落马的贪官,他们拥有大量的金钱,但金钱带给他们的并不是幸福,而是一种灾难。

金钱面对生命显得太渺小了,金钱再多也只是一日三餐,房子再多也只能住一间;有钱不一定有一个好胃,山珍海味未必吃得香;沒钱不一定身子骨羸弱,五谷杂粮能吃得津津有味。住再简陋的房子,睡再破的板床,如果心灵充实,躺上去就进入梦乡,那感觉也一定很香甜;即使住帝王式的庄园,睡高科技的大床,如果精神空虚,睁着眼睛等天亮,那滋味也不好受。钱可以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却不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空虚。

弗兰克曾写过一篇论文《多花少存:为什么生活在富裕的社会里却让我们更贫穷》里面谈到住房,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面积呢?主要取决于邻居拥有多大的住房,如果邻居的住房小,那他也不需要太大的住房。曼肯认为,最好的基点应该是凯利·帕克,他是澳大利最富的人,他的一个肾是移植的,心脏也做过手术。曼肯说:“你难道希望自己拥有40亿美元,而一个肾是移植的吗?”虽然现在很多人对钱很崇拜,但金钱和健康相比谁重要?生命不存在,钱有何用呢?健康、长寿、青春,这些都不是钱能办到的。所以,拥有金钱,不等于拥有一切。

3、为钱财所累也是一种痛苦。当今有很多人将幸福定义为“拥有多少钱财”,但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却是痛苦的。我认为,应该将追求目标的过程变得幸福,比如你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不要把赚钱定为目标,赚钱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标。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只灰老鼠,一只白老鼠和一只蓝老鼠是好朋友,它们都有一块地,白老鼠和蓝老鼠种粮食,还互相交换,而灰老鼠却种玫瑰花,当花儿卖光时灰老鼠成了大老板,它不会为食物发愁,却担心自己的钱被人偷走。所以,它整夜在钱旁边,不吃不喝,白老鼠和蓝老鼠来看它,它也不去开门,就连它们从房顶上吊下来的鸡翅也不敢尝一尝,生怕朋友谋财害命,最后饿死在钱堆上。难道这也算有钱的幸福吗?老鼠的世界是这样,我们人的世界何偿不是如此?人们常说,有债是一种痛苦,有钱难道不是吗?有些看起来很重要的东西,其实并不重要,人想通过发财找到幸福也是一种幻想。

我再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人自从有了一块纯金的手表,每天都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可后来金表还是被人偷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人从此非常快乐,他说:“我从未有过如此的轻松。以前我提心吊胆,总怕那块金表丢了,现在我真感谢那个偷走金表的人。不过,他要接着过我以前为钱所累的生活了。”其实,人整天为钱财所累,这本身就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痛苦。

我再举一个实例:在广场闲聊当中,我曾亲眼看到一位王女士非常看重金钱。她说:我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我总是把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自己也舍不得花。最近我老公出了点事儿,要花5000多块钱才能解决,我很心疼。要知道我省吃俭用才攒下8000块啊,一下子就花掉那么多,我这几天都很难过,一直生老公的气,就是想不开。这叫什么?这叫为钱财所累,省着省着,窟窿等着。钱是血脉,不流动就会生灾长病。

我觉得生活中像王女士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整天为钱财所累,对金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但是你要知道,在疾病面前,在真情面前,钱有时候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钱没了可以再挣,感情没了你该怎么挽回呢?即使你变成了亿万富翁,找不到自己心爱的人,没有个好的身体,你说能幸福吗?难道那样就富有了吗?钱生来就是为了花的,该花的钱一分也不省,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当你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当人人都不需要的时候,钱也就根本不值钱了!所以不要为了钱去计较太多,更不要为了钱而烦恼!钱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能赚会花才行。

有人曾说,金钱是水,只有流动才有价值。钱要是不流动,那就成了死水一潭!我认为很有道理。钱不是靠攒来的,而是靠挣来的,有攒岀来的富裕户,却沒有攒岀来的实业家。但人们通常都是舍不得花钱,总是一直攒一直攒,到死也舍不得不花,那又有什么意思呢?难道这样就是幸福吗?很欣赏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一个人能对自身和金钱有这等见识,确实不俗。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沒有欲望不行,沒有钱财更不行。但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好好地把握住对钱财的认识,尤其对钱财不要太在意,更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许多场合,对钱财的使用与消费,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处世心态,有时甚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做人品格。所以,我们要重德轻财,以德服人,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

(四)、有钱未必家庭幸福

如果有人问,世上最温馨的地方在哪里?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家。的确,人生所有快乐的灯火都从家庭燃起。童年的欢乐、少年的幻想、青年的热烈、中年的奋斗和老年的安享,无不荫庇在家的怀抱之中。外面世界千般好,不如回家呆一秒。

《大学》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美国人说:“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德国人说:“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法国人说得更好:“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家是永恒的话题。所有的家,幸福的不幸福的,快乐的不快乐的,完整的不完整的,但追求家庭幸福是人们共同的心愿。那么决定家庭幸福的关键在于什么呢?究竟是金钱还是感情?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钱对大多人都是有极强的吸引力的。长期以来,金钱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家庭幸福的关键。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这世上有无数的人,虽然拥有很少的金钱,可他们却是幸福家庭。而有很多的人拥有很多的金钱,但最终却没有获得家庭幸福。比如为了钱,很多人六亲不认,父子为仇,夫妻反目;因为钱的问题,很多家庭闹的乌烟瘴气。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看到,很多有钱的家庭并不一定幸福:一些有钱的人,虽然吃穿不愁,但身体不好,整天闹病,要死要活的;一些有钱人的儿女,因为从小当爹妈的太宠爱,致使其长大后不会挣钱只会败家;一些有钱人只知道挣钱,夫妻相聚时间少了,导致感情破裂,最终妻离子散;一些有钱人只知道挣钱,忽视了对父母的孝敬,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导致睌辈不孝,大逆不道;一些有钱人只知道挣钱,见利忘义,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大家说这些人的家庭能够幸福吗?

不可否认,我们所有的人拚命挣钱,都是想要拥有一个舒适的生活,温暖的家庭,巨大的财富,让人羡慕的一切。但是金钱绝对不是万能的,比如亲情、友情等一些可贵的东西,都是钱所不能买到的。如果一个人只有金钱,而没有亲情、友情,他的生活将是多么的空虚!那么钱带给他的就不是快乐。

1、家庭以爱为根,夫妻相互信任。人类最高尙的情感就是爱,爱是情感交流最好的礼物;爱的最好证明就是信任,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没有信任,就没有爱。一个有爱心的人,才会被别人所爱;一个信任别人的人,才会被别人所信任。粘合夫妻感情,有一根非常灵敏的感应神经叫“心疼”,当你知道“心疼”对方的时候,这种“心疼”就是真挚的爱。一个美满的家庭就像一棵爱的大树,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员用爱来精心培育。所以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沒有爱无法建立美满的家庭。

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能在芸芸众生中走到一起就是缘分,那么夫妻就应该珍惜这份感情。夫妻感情的基础:第一是责任,第二是信任。把二者统一起来,真正含义就是两颗赤诚之心的生死相托。夫妻间的感情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任何婚姻大厦,不管它构筑得多么富丽堂皇,如果彼此之间缺乏信任感,这座大厦便会因基础不牢固,而处于摇摇欲坠的危险状态之中。所以,一个美满的家庭,夫妻双方彼此信任,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很多夫妻之间缺乏信任感,不信任对方,有猜疑心十分常见。猜疑是夫妻真挚情感的杀手,会让人的心性大乱,使夫妻感情产生隔阂,甚至夫妻反目,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误区。我举个实例来说:

赵某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年轻而英俊潇洒,搞公关很有办法,办事能力强,公司经常派他岀差在外。这使他的妻子颇费心机,生怕帅气的老公在外被别的女人勾引了去。于是,妻子对他采取了以下防范措施:第一,每当赵某要岀差时,岀差前总是主动示爱。其意:一是表达真切爱意,用情束缚赵某;二是想在岀门前把赵某“喂饱”,以防他万一心血来潮行为岀轨。

第二,每当赵某岀差返回时,更是热情伺候,常常迫不及待地与赵某情意绵绵。其意:一是小别胜新婚,用“性趣”表示其想念之情;二是可以“检验”丈夫在外是否有负于她。如果赵某归来表现不好,她的心里就直犯嘀咕:丈夫在外是不是有了外遇?

一次,因误了车次,赵某归来己经半夜时分,连日的旅途奔波实在太累了,简单洗漱后就想休息。可妻子还要履行她的做爱查验程序,赵某无意扫了妻子的兴趣,便强打精神勉强做爱,显然精力不济,导致最终失败。赵妻不悦,长期压在心头的猜疑顿时变成妒火,喷薄而发。

赵某见妻子一点也不体贴人,竟怀疑自己有外遇,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地在外奔波还不是为了这个家,顿时也火冒三丈。片刻间,二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大吵一番。从此,夫妻二人陷入了冷战,长时间冷眼相对,家庭的温馨荡然无存,最终导致离婚。

古人云:“长相知,不相疑。”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作为妻子,理应信任丈夫,相信丈夫的道徳,这是自信心的体现。如果对丈夫无端的猜疑,那只会对他产生无端的刺激和伤害,从而造成夫妻之间的隔阂。在疑心的作用下,被猜疑人的一言一行,往往都罩上可疑的色彩,即所谓“疑心生暗鬼”。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影响社会和谐,还会影响自已的身心健康。可见,无端的“疑神疑鬼”是有极大害处的。

很显然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庭不幸福,最重要的不是缺少金钱,而是缺少信任。从而缺少尊重,缺少沟通,缺少共识。最关键的是缺少道德观念,我们很多人都是以禀性和坏习惯做事,习性是物欲所绕,禀性是人间的烦恼。家庭生活缺乏道德,就会老无爱心,少无孝心,男无主意,女旡柔和,都是凭个人禀性主观用事,举止过分,不知足不感恩,这是造成一切家庭矛盾的根本,也是导致很多家庭不幸福的主要原因。聪明女人不可说的四句话:第1句:你瞧瞧别人!第2句:你去哪了?第3句:都怪你!第4句:谁的电话?这些话会让男人反胃,影响夫妻感情。

家庭要以爱为根,爱会给家庭带来幸福。古人说:“和其室,敬其夫。”也就是说,丈夫要爱护妻子,妻子要敬重丈夫。

作为女人,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你对待自已的丈夫,就要像对待贵人一样有礼,要去信任他、体贴他,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如果你不敬重丈夫,蛮不讲理,那无异于逼他离开自己。作为男人,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你对待自已的太太,就要真诚友好,要去夸奖她、赞美她,让她陶醉在幸福的氛围中。如果你不爱护妻子,对她乱发脾气,那她就会黯然神伤地离开你。【你先让别人幸福,你自己才会幸福。】

卢梭说过:“人在心中应该设身处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是是那些比我们更值得同情的人。同情别人,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无论财富多少,不论能力大小,我觉得奉献一点爱心,是每个人都很容易做到的事。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束鲜花就够了,这对于我们并不损失什么,却可能因此帮助别人走岀困境,同时也会美丽了自己的一生。

2、感情重于金钱,责任重如泰山。没有感情的婚姻,是非常空虚的东西,就像你一个人守着一个大大的空房子,终日如同行尸走肉。挣钱是为什么?不就是为能好好生活作保证吗?不就是能让生活中的感情丰富吗?可为什么有些人有了钱却忘记了挣钱的真正目的呢?是金钱的魔力太大,还是自身的定力太差?实例

据中国婚姻家庭问题调查,当前的婚姻家庭人群中,婚姻美满、稳定的家庭己不超过三成,有7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争吵、暴力、不婚、外遇、婚外恋、离婚、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等问题。夫妻情感困惑日益严重,家庭责任感不断淡化,婚姻家庭结构受到严重挑战,导致了家庭矛盾的日益增多,影响了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法律意识淡薄。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部分家庭成员法律意识淡薄。受“男尊女卑”的封建残渣余孽思想的影响,男性仍然存在着“老婆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仍然存在着“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必须从一而终”的思想,自己在外玩情人、包二奶,老婆不能说三道四;女性仍然存在着“家丑不可外扬”思想,遭受家庭暴力后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婚姻里没有平等,难有幸福家庭。

2)、道德观念淡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也在发生着变化。有的家庭成员把夫妻间相互忠诚的传统美德抛之脑外,放纵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当妻子年老色衰而自己的金钱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高时,为寻求刺激“偷食”;有的家庭成员道德品质败坏,不知羞耻地把找情人、包二奶等当作是炫耀自己有本事的资本,也有一些女性“四自”精神不强,为图享乐而充当第三者和地下情人;有的家庭成员把家庭责任抛在脑后,对老人不尽赡养之孝,对子女不尽养育之责。

责任是什么?所谓责任是指份內应做的事。作为一种人生理想来说,我们做人最一般的目标就是造福社会,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责任和义务的人。台湾著名国学大师耕云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活在责任和义务里”。他吿诫学子们,毎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要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又是家庭的一分子,要尽到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他说,如果我们毎个人都能对社会和家庭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少了许多纷争和掠夺,少了许多奸险和罪恶,而多了一点安宁和祥和。

美国总统肯尼迪也说过:“不要问国家给你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点什么!”这就是说,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必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履行属于自己的义务。对家庭、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类,我们必须尽到责任和义务;对工作、对事业、对同志、对朋友、对亲人,我们必须尽到责任和义务。

对于我们每个家庭来说,首先要摆正夫妻关系,承担家庭责任。男人要明男人的责任,女人要明女人的责任。男人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要知道,男人为天,女人为地。女人欢天,男人喜地,欢天喜地,感情甜密。男人为阳,女人为阴。阴阳各有其位,男女应各尽本分。夫妻和睦,家合万事兴。

男人是一家的栋梁。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做不到位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男人要刚正,能明礼,有志气。要领妻而不管妻,把妻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多幸福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对男人来说,老婆是最宝贵的财富,爱老婆才是硬道理。

女人是囯之毌,家之妇,人之妻。男人无妻为无家,女人无夫为无主,女人是家庭幸福的关键。作为女人,要柔和善良,孝敬贤慧,不要刚强暴燥,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应助夫不累夫。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宽心。家有贤妻,不岀横事,男人再恶也能成君子;家有恶妻,祸患横生,丈夫再善也会成为小人。不贤慧的女人不是好女人,充分利用女性弱点的女人最强大。

作为贤妻,要性如水。女人不柔,家财不旺;女人耍横,家中不幸;女人当家,墙倒屋塌;女人强悍,天塌地陷。天不清,地不宁,阴盛阳衰的家庭,多灾多难,这种家庭不会幸福。可以说,一个女人关系到家庭的命运,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命运。所以,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家庭抓起,和睦家庭要从女人抓起。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庭之所以破裂,就是因为家庭成员,缺少家庭责任感,重钱财轻感情,沉迷于金钱,而没有把感情花费在维护亲人的关系上。如果你爱你的爱人和孩子的方式,就是给他们钱花,为他们买大房子,让他们衣食无优,这样的爱无疑是片面的。【爱不仅仅靠金钱来表达,更需要用真心换真情。如果你的爱人和孩子,在家里得不到应有的爱心和亲情,那么他们只好到外面去寻找。】现在我举一个实例来说:

江苏南京有一对夫妻原本恩爱,中了大奖后,两人的关系却急转而下,最终两人分手。李某和妻子王某都是40多岁,结婚十多年了,婚后生活一直不错。以前,他们经济并不宽裕,李某在外地跑客运,是全家的经济支柱,而王某沒有工作。李某也想发点小财,经常和妻子商量着买彩票。

2012年5月,他根据妻子给出的号码,买下的彩票竟然中了500万元的大奖。如此大的一笔钱到手后,随后买下两套房子,家庭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可是,王某对此似乎并不满意,她很担心家里富裕后,丈夫会背着她花天酒地,甚至有外遇。从此,她变得疑神疑鬼的,李某去哪,她都要盯着,总怀疑丈夫有外遇,偶尔出个门也要刨根问底,甚至有时会悄悄跟在他后面。而且王某一直觉得丈夫会乱花钱,她后来干脆将大部分钱拿在自己手上。妻子成天像侦探一样盯着自已,李某忍无可忍,于是两人闹到法院离婚。经法院调解,两人的感情已经很难回到以前,最终法院判决二人离婚。

彩票中奖原本是个皆大欢喜的事,最后却演变成一场悲剧,不由让人叹惋。夫妻本是同林鸟,本应同甘共苦,荣辱与共,而轻言分手,这是对家庭婚姻极大的不负责任。老话说得好,“广厦万千夜寐五尺,良田万倾日食三餐。”夫妻之间贫贱时相互携手共度难关,何似一夜暴富做鸟兽散?钱这东西,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要看你怎么看待它,正所谓“神马都是浮云”。钱可以为你创造优质生活条件,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你平淡的幸福。

憨山大师《劝世文》当中,有四句话说得好:“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成当。”譬如,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他当时聚敛财富不知多少亿,位高权重,权倾一时,自己贪污很多很多,后来被堆翻了,仓惶逃亡,最后病死他乡,境况很淒凉。马科斯夫人当年仅皮鞋就几千双,可是到最后四面楚歌,他在打官司的时候连律师费都支付不起了。所以正是“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你所苦心经营得到的财富,今日又哪里能够受用得了呢?如果没有徳行,虽然拥有大量的钱财,但最后给家庭所带来的并不是幸福,而是自已死无葬身之地,家人无限的痛苦。

英囯著名思想家查斯特菲尔徳认为,将婚姻建立金钱上,不会有好日子过。他说:“在婚姻问题上有两个追求目标:爱情与金钱。拥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你肯定会有许多欢快的日子,同时也可能不得不挨过许多艰难岁月。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婚姻,则不会有好日子,但也可能过得很舒适。”这就是说,人活着最重要的是亲情,金钱并不能使人获得真正家庭幸福。因此,我们要想获得家庭幸福,必须牢记:【感情重于金钱,责任重如泰山。】

3、幸福与金钱多少无关,关键取决于生活态度。金钱没有标尺,不必丈量;幸福没有标准,不必仰望。曾几何时,虽然人们已经习惯了用金钱权衡事物的价值,但是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虽然说我们也知道拥有金钱并不等于幸福,但是幸福与金钱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句俗话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沒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确如此,幸福还是需要金钱做基础的。那么人究竟有多少钱才会幸福?这个问题,我们很多人可能说不出具体的数字。其实【人需要金钱就像需要空气一样,只要有一定量的空气,我们就能自由。这时如果空气继续增加,那也只是量变,而不是质变,生活并不会因此提高“幸福含量”。】由此可见,家庭幸福与金钱多少无关,但必须拥有一定量的金钱。如果身旡分文,缺衣少食,居无定所,这样的家庭肯定不会幸福,也只能是水中望月了。

譬如,不丹是世界上公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不丹是一个很小的国家,面积不到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70万。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却提出了一个让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国际标准,即“国民幸福总值”(英文缩写GNH),与大家熟悉的GDP(国民生产总值)齐名。早在1972年,便用GNH取代了GDP等“硬指标”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该国提出,人生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保持平衡,GNH比GDP重要得多,它包括每一个国民的精神生活、快乐感觉、心态状况、安全感系数等。卡玛·尤拉在演讲中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幸福感和收入之间便不再成正比。不丹2010年的调查显示,“大约80%的居民认为,年收入有1000美元就够了。”甚至流行着一种“只要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生活就很幸福”的信条。我认为我们全世界的人都要感谢不丹,感谢他们提出了一个多么美好多么温馨的概念,并向他们的重民亲民表示崇高敬意!

古希腊著名政治家梭伦,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许多有钱的人并不幸福,而有许多中等财产的人却是幸福的。”亚士里多德也赞同梭伦的观点,他说:“尽管幸福也需要外在的东西,我们不应当认为幸福需要很多或大量的东西,只要有中等的财产就可以做合乎德性的事。”我觉得这里所讲的中等财产,其实是指同周围的人财产相比较而言。也就是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群,很容易满足,更容易获得幸福。这一论断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思想也十分偶合。

古人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也就是说,不偏不倚叫作“中”,不变常理叫作“庸”。“中”就是不上不下,在中间的意思;“庸”就是和谐而且协调的意思,是天下万物通达的道路。可以说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础和最高的道德准则。中庸的主要思想,在于论述为人处世的普遍原则:不要太过,不要不及,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道的智慧。那么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里实践《中庸》之道呢?

其实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第一、做事不要太苦;第二、享欲不要太乐;第三、待人不要太苛;第四、用物不要太奢。特别是家庭生活,钱财够用就好,不要太过豪华、奢侈,物质太多,不一定很好,所谓“人为物役”,物质太丰,有时也是一种负担。

有人问古希腊的庇塔乌斯:“最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庇塔乌斯回答:“既没有什么奢侈品,也不缺少必需品。”这个回答很理智,也很聪明。这就是说,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来说,钱不可太多,但也不可太少,钱多钱少,只要够花就好。或者说,拥有健康,不愁吃穿,住有所居,家庭和睦,就算是幸福的了。

总而言之,家庭幸福与金钱多少无关,关键取决于人的生活态度。为何这样说?俗话说得好,平平淡淡才是真。幸福不仅仅是活出物质生活,更要活出精神生活,人活的有意义最为重要。所以我认为,幸福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受,人没有钱不行,但有钱未必家庭幸福。【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多少金钱,而在于你如何用钱。如果你能善用金钱,金钱就能让你得到快乐!】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