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和周一两天,分别见了两拨人。
大家见面都感慨,对于普通人来说,赚钱的确是更难了。
但我见的这些人中,也有发展比较好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逻辑,赚更有钱人的钱。
01
这天底下的赚钱模式,或者说生意,归结起来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服务于无钱人,让他们变得更有钱以及更好,顺带赚我们自己的钱。
一种是服务于有钱人,让他们变得更好,以及防止他们阶层向下。
第三种是和无钱人交朋友,赚有钱人的钱。
第三种是我老板总结的,也可以归入第二种之内。
目前赚钱变得更难了,是赚无钱人的钱变得更难,这个生态被技术改变了,被更多的平台型的企业所批量赚走,比如说被美团的外卖、被今日头条的抖音、被拼多多的套路所赚走。
早上我看到群里面一张图片,很好地概括了这一点。
字节跳动张一鸣:10年面试2000人,我发现混得好的人,全都有一个特质“stay young”,“stay young”的人基本没有到天花板,一直保持着自我的成长。相反,很多人毕业后提高了技能,但到一个天花板后,就不再成长了。
网友给了一个神回复:我发现混得好的人基本不用字节跳动的产品。
笑喷了,哈哈哈。
一般人想从没钱的人身上赚钱,变得难上加难,原因是原本有限的钱被这些平台型企业批量抽走了。
而有钱人不容易被这些技术平台“忽悠”,或者甚至不是他们的用户,他们需要的不是这些标准化服务,更多的需要个性化的特殊服务,讲究个性化、讲究体验、讲究服务过程,一般人还能从这些机会中分一杯羹。
02
我的那些朋友们,提供了几个发展比较好案例:
一位是做女性成长的培训,去年下半年,大家在一起探讨的时候,那时候思考的是要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很多下沉市场的人群过得浑浑噩噩,我们要拯救他们。
她们可能没有足够多的能力,但她们有赚钱的欲望,有自我改变的动力,唯一不足的是她们可能认知不够,技能不足,但一旦提供机会给她们,改变她们的认知,培训她们的技能,她们的人生会从此改变。
这事想想就让人激动,上一次以这种语气说话的人,一个是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个是俞敏洪,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但事实上,教育的本质是改变,而不是迎合。
迎合只需要像前面提到的那些技术平台一样,要么迎合懒惰(外卖),要么迎合贪小便宜(廉价的产品),要么迎合消磨时间(短视频、游戏)。
迎合型的产品的本质将大量之前没被占满的时间线上化,要么从这些时间的直接线上化赚钱(比如游戏充值),要么将这些零碎的线上时间集中打包后卖给广告客户(比如说今日头条的信息流广告),最终不一定让人变得更坏,但绝大多数并能让人变得更好。
而教育不一样,目的是让人变得更好,目的是让人做出改变,而改变是极其难的,因为改变是逆人性、反人性的。
就像我写知识型的文章传播知识一样,但凡我说到房价规律,谈到未来十年,一二线城市的房子还会继续上涨,想买的赶紧先上车。
从前天文章的留言中可以看出来,很多人看到和他不一样的观点,本能的先质疑你的动机,先骂你的道德品质,而不是探讨观点谁更符合逻辑。
这还只是涉及观点思想层面的不同,而改变一个人还需要改变他的行为,那就更难了。
所以那些想做让人变得更好的教育的人,愿景是美好的,但实施起来是困难的。
后来,大家慢慢地就开始转向了,不去拯救那些只是有赚钱想法但毫无行动力的人,或者说loser,而是转向了那些原本行动力很强,对新的知识极其渴望的有钱人。
这些人在互联网上被称为“新生意人”,他们有行动力,又希望变得更好,有行动力的一个标准是,过去他们已经做过一些小生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且已经成功过,他们又舍得为自己的投资掏钱,培训他们,能够产生真正切切的效果,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都更强。
没有钱的人可能6.8元都不愿意掏,他们只是在嘴上说自己想改变,而这些“新生意人”会追着掏钱,可以为请教透一个问题打飞的去到另一个城市参加培训,而目的只是为了当面请教。
除了“新生意”人以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是“新技术人“、或者说”“技术新贵族”,就是上周媒体讨论的沸沸扬扬的类似于在蚂蚁集团、寒武纪这样的科技企业工作短期内赚到大钱的群体。
03
前段时间,微信群里还流转过一张电梯图片。
走进电梯,正前方映入你眼帘的是在线教育猿辅导的广告,往左边看是乘风破浪上新氧,是医美渠道方新氧的抗衰节广告,右边是大麦微针的植发广告,我特意去找了一下,和我们小区、办公楼的广告相似:
这三则广告,很贴切当下的部分现实:孩子怕笨、女人怕丑、男人怕穷、老人怕死。
前段315晚会曝光,美容院诱导顾客办卡,套餐价格都很高,一般人消费不起。
这些美容院让人诟病的地方是,用套路诱导没有消费能力的人把卡,甚至怂恿学生贷款办卡,但如果只是面向有消费能力的群体进行推销,他们具备独立完整的判断力、行为鉴别力,算是生意范畴。
耕叔也曾被小区门口的理发店推销过,你理发消费的同时,他会用一系列的仪器检测说你这头皮需要保养,有脱发风险需要预防,给的解决方案是买一个昂贵的套餐进行多个周期的护理。
发现了脱发风险问题倒是没错,我认,哈哈!
但给到的解决方案不够令人信服,先应该是劝导少加班少熬夜多休息好才对,而不是首先办套餐,差评!他无非是看中你口袋里的钱。
从商业的角度去解读,这三则广告以及315晚会曝光的美容店的用户消费群,面向的对象都经济基础都不差,普通人很难承担。
一部电梯内的广告,也揭示了当下最赚钱的逻辑真相。
我昨天见的另一个朋友,他是服务于银行人的,做线上培训,后期想拓展到线下。
他明显感觉到,这波人的消费能力很强,一门EXCEL课程能够在他这卖出上万份,一门亚文化的课程,关于普通人如何被提拔、如何应对饭局、如何和领导“礼尚往来”的课,在他的群体当中,卖出了数万份。
最重要的信息是,这门亚文化课,已卖出了数千万的营业额,这门课的主要群体是类似于银行这样职场竞争激烈的国企、公务员群体,他们对这些线上在200元以下的课,极其不敏感。
而大量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当中,对9.9元的课程的支付意愿都不强,做面向普通人线上知识付费实在太难了,不如面向有钱人做一门更窄的课程。
现象和故事讲完了,赚钱的逻辑已经发生倾斜。作为普通个体,应该怎么做:
1、让自己成为有钱人,和有钱人进行平等合作或高维辅导低维,比如说保险职业、房产经纪职业未来就会是这个趋势;
2、精进自己的技能,更好的服务有钱人,做好标准化、个性化、体验式服务,比如说豪宅的家装和保养、面向富人的家政服务,你活干得漂亮,让人信任,赚钱的溢价就会极高;
3、做一名服务有钱人的超级助理,成为对有钱人有价值的人,你给有钱人提供社交、知识共享、资源共享的平台,你成为其中链接的一个点,比如说目前很多高收费的知识服务社群,就是一名暂时没有足够钱,但有足够时间、能搜集整理好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能解决有钱人痛点的人做的。
上一篇
做期货的一些前期准备
下一篇
怎样寻找高爆发潜力标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