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和尚问得道的师父:“您得道之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挑水、做饭。”“那得道之后呢?”小和尚继续问道。
老和尚回答:“还是砍柴、挑水、做饭。”小和尚一脸疑惑:“师父,这不是一样吗?”
老和尚说:“当然不一样。得道前,我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
是啊,生命的最后,三千繁华,终归朴素。
朴素,才是一个人的灵魂底色。
01
朴素,最高级的审美
朴素,是自然,是真实,是本色。有人说:“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富丽明艳,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而盛唐之后的宋朝似空谷幽兰,淡雅高洁。去掉了多余的雕琢与奢华,回归本真,从自然之处寻找灵感。宋徽宗说:“雨过天青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于是便有了典雅素朴的天青釉。
器物如此,生活也应当拥有这样的美学。
在《红楼梦》中,宝钗虽是皇商之女,可在衣食住行上却特别低调。宝钗住的蘅芜苑,一进去“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与冷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越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就越能体现内心的真实状态。囤积太多的东西,不仅失了美感,还会大量消耗我们的能量。身边的杂物越多,内心的负担也就更大。
过一种素简的生活,让自己轻盈地穿过物质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真正的智者,总能在简单的事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
02
朴素,是一个人的繁华
很喜欢木心先生的一句话: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王维在辋川领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清幽空灵;孟浩然富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松风亭夜凉,风泉满清听”的闲情逸致;刘禹锡的生活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雅情致;陶渊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悠然生活。过一种简单诗意的生活,剔除掉世俗附加上去的虚名俗利,让心灵还原至原样,捡拾起它的敏感驿动,去发现美、感受美、创作美。
生活多姿且美好,唯有心静、心素、心闲的人,才能感受得到这些。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里,静下来享受生活,便获得了精神的丰盈与繁华。作家老舍最爱北平,在住所种了许多花,有时工作到一般,便去院子里走走,浇一浇水,挪一挪盆,短暂休息片刻,再回到书桌前继续写作。黄昏日下,晚风吹时,一家人就在树下纳凉,看猫儿踱步,闻花果香气。
人生所求不多,于自由自在里,不急不慢享受生活,便是岁月里不可多得的享受和丰富。
03
做人,留一颗素心
《菜根谭》中说:“交友需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人活一世,归根到底就是一场心灵的修行。修得一颗素心,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艺术大家吴冠中成名后依然保持着简单的生活方式。他戏称自己居住多年的小房子是“下蛋的窝”,上门维修的水电工人惊讶地说:“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水泥地的房间了!”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是如此:在楼下的理发小摊处理发,每日陪妻子在楼下小区散步,日子过得平淡却满足。正所谓,生活因简单而幸福。
不吵不闹,静静守着岁月;不怨不悔,好好活出自己。做人无需追求太多,回归朴素,才能获得淡定从容,领悟一生的真正意义;生活无需过于复杂,剔除繁复,重拾简单,平平淡淡,将自己的灵魂从欲望和束缚中解脱出来。有句话说得好:生命为自己而存在,它是朴素而自然的事情,不是众人面前的杂耍。
修炼一颗简单纯粹的心,心简单了,生活也就简单了。
04
你若朴素,自有芬芳
追求一种素简的生活,其实就是不断认识自己,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过简单但不平庸的生活,做低调但不庸碌的人,不慕繁华和名利,才是人生大智慧。作为一名顶级的钢琴家,很少人听说过朱晓玫的名字,她成名不早,40岁之前几乎没有办过音乐会。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她每天7点起来,吃早饭,练4小时琴,不用手机,不上网络,不怎么接电话。在那些默默练琴的岁月里,她凭借600多场音乐会获得了欧洲音乐界的礼遇和尊重。从举行第一场音乐会开始,曾经默默无闻的她迅速火了,此后场场观众爆满,各种赞誉铺面而来。面对这些,有的人欣喜若狂,而她却觉得“苦不堪言”:唉!其实当灰姑娘也挺好的,可以多一些空闲时间弹巴赫。不被浮躁的环境裹挟,已是难能可贵,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一件事,一首曲,心无旁骛地将自己的作品用心雕琢更是自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一生只做一件事”,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在这繁华的世界里,守好自己的心,走好自己的路,去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便是赢家。你若朴素,自有芬芳,你若芬芳,蝴蝶自来。
人来到世间一回,是为了感受生活的美好,不是为了被生活奴役。
苏轼曾写: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最有味的,就是这朴素的欢愉。愿你我都能活得通透,活的朴素而简单,内涵且深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