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运势 > 正文

北斗七星——挂在天上的钟表和月历

北斗星指示四季 图 夜晚的北斗七星图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 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 ,所以古人就根据 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 ,这就是 北斗七星 的 周年视运动 ,即固定在傍晚或夜半的一定时间观察,其 斗柄方位每天 西移1° ,每月 移30°, 一周年移动一周又回到原处。 因此,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 可以利用斗柄的指向 确定季节。 图 图片来源: Stellarium 地球的 自转轴指向北极星 方向,所以会看到上图中 天上星星绕着北极星转 的现象。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季节也会看到不同的景象, 这反映的是地球的运动。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在北方天空的位置略有不同,斗柄所指方向也会变化。 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前半夜夜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 图 北斗七星指示四季图 《甘石星经》: “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 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 《鹖冠子·环流篇》说得最为明白: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这就是说: 若把观测的时间固定于傍晚,则 二月春分时分斗柄指东,五月夏至时分斗柄指南,八月秋分时分斗柄指西,十一月冬至时分斗柄指北。 借助斗柄指向地面上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可以确定四个季节的中间日期, 二至二分的所在月确定之后,其他月份也就容易确定了。 不过, 这一 “东指” 的时间会 逐日提前4分钟 。 如果每天晚上同一时间抬头仰望北斗星, 会看到斗柄指向逐渐 偏南。 北斗还被古人用来指二十四节气。 《 淮南子.天文训》中讲到其法: “ 斗指子则冬至 ……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 加十五日指 丑, 则 大寒, …… 加十五日指 报德之维, 则越阴在地,…… 加十五日指 寅, 则 雨水, …… 加十五日指 甲, 则 雷惊蛰, …… 加十五日指 卯中绳, 故曰 春分 则雷行,…… 加十五日指 乙, 则 清明风至, …… 加十五日指 辰, 则 谷雨, …… 加十五日指 常羊之维, 则 春分尽, 故曰有四十五日而 立夏, …… 加十五日指 巳, 则 小满, …… 加十五日指 丙, 则 芒种, …… 加十五日指 午, 则 阳气极, 故曰有四十六日而 夏至, …… 加十五日指 丁, 则 小暑, …… 加十五日指 未, 则 大暑, …… 加十五日指 背阳之维, 则 夏分尽, 故曰有四十六日而 立秋。 …… 加十五日指 申, 则 处暑, …… 加十五日指 庚, 则白 露降, …… 加十五日指 酉中绳, 则故曰 秋分, 雷戒蛰虫北向,…… 加十五日指 辛, 则 寒露, …… 加十五日指 戍, 则 霜降, …… 加十五日指 蹄通之维, 则 秋分尽, 故曰有四十六日而 立冬, …… 加十五日指 亥, 则 小雪, …… 加十五日指 壬, 则 大雪, 加十五日指 子, 则故曰阳生于子,阴生于 午 ,阳生于 子 , 故十一月日冬至。 鹊始加巢。人气锺首。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荠麦亭历枯,冬生草木必死。”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还说: “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 意思是说,北斗的斗柄连着东南方向的角宿(室女座),玉衡星对着东北方向的斗宿(人马座),而斗口正朝着西南方向的参宿(猎户座)。 角宿 、 斗宿 和 参宿 是我国传统星象二十八宿中最重要的三宿,它们彼此的 赤经距离大致相等 ,而 北斗 正处于这 三个重要星宿 之间的 中心位置 ,因而被当作参考坐标使用。 这种斗柄所指的循环,历经二十四向, 与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相应。 这就是北斗星的 “周年视运动”。 北斗星指示一日 以 斗柄所指定时 ,是古人最常见的应用方法。 北斗星 在 北天旋转 ,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星辰绕极轴 “周日视运动 ”,一日一夜即十二时辰旋转一周。 所以,观测北斗指向在一天之中的变化位置,就可定出时辰。 图 北斗星夜晚指示时间动态图 北斗位于北极星附近,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无论在北极星之上或北极星之下时,它们永远位于地平线之上,理论上在夜间的任何时刻都能看到。 只不过,在斗柄西指时(秋天),由于北斗七星太靠近北方地平线,观测难度大增。 北斗绕北极星一昼夜旋转一周,正好起到时针指示时间的作用: 每旋转15°即是1小时。 罗盘二十四山对应十二时辰,一个小时走15度。一个小时约走一山。 太阳时角,南点向西起算,分为360度,24时。 太阳时角是以正午12点为0度开始算,每一小时为15度。 即14点和10点分别为30度和-30度。 方位角是以正南为0度,向西为正。 太阳1小时走15度, 这与 北极星 一样 1小时走15度。 古人有《斗旋十二辰》算法, 以斗柄所指定时, 初昏时斗柄指子, 等其转到指 丑 之时,便过了一个时辰 (2小时) ; 到指 卯 处,便过了 二个时辰 (4小时) ,依此类推…… 除了 斗柄 之外, 也可以运用斗柄延长线上的 招摇星 或其它熟识的星辰辨时。 知道这些道理,便可灵活运用,掌握星辰与时间的关系。 北斗星指示十二月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 “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这里的 “斗” 指的就是 北斗七星的斗柄。 古代以 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 ,斗柄所指之辰谓之 “斗建” 。又是历法中的 “月建” 。 《汉书·律历志上》: “ 日至其初为节, 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 视其建而知其次。 ” 在《汉书·律历志》中说的很清楚: “ 辰者 ,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 就说明了 辰 , 月建所指。 这里提到的 “(月)建所指” 即 北斗所指 ,叫做 斗建, 例如《史记·历书》集解就说: “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 《五行大义.七政》引《尚书纬》曰: “ 北斗居天之中, 当昆仑之上, 运转所指, 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 所谓 “月建”, 就是把黄道(即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的路线)附近的一周天十二等分, 由东向西 配以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支。 那么北斗星斗柄又是如何指示十二个月的呢? 在《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 郑注: “孟,长也。日月之行,一岁十二会,圣王因其会而分之,以为大数焉。观斗所建,命其四时。此云孟春者,日月会於诹訾,而斗建寅之辰也。” 疏: “ 斗, 谓 北斗,循天而转,行建一月一辰, 辰三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 正月建寅, 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也” 初昏时出现 北斗七星, 斗柄 指 寅 为 正月,斗柄 指 卯 为 二月 , 斗柄 指 辰 为 三月,斗柄 指 巳 为 四月 , 斗柄 指 午 为 五月,斗柄 指 未 为 六月,斗柄 指 申 为 七月。斗柄 指 酉 为八月, 斗柄 指 戌 为 九月,斗柄 指 亥 为 十月,斗柄 指 子 为 十一月。 斗柄 指 丑 为 十二月。 图 北斗七星“月历” 就一日而言, 每日从所处地球观之, 北斗七星绕行北极星随时间亦 由东向西 进行圆周运动,每个时辰 (即两个小时) 移动一个地支区位 (也是周天30度), 一天十二地支恰为一周, 恰好又与 太阳“周日视运动”相吻合。 因斗建(所处月令)之不同,北斗七星于天球上位置,在不同月令虽同一时辰,亦有所差别。 由于 夜半 “子时” 既是昼夜阴阳消长变化的终点,也是新的一天阴阳消长变化的开始, 同时, 冬至“子月” 又正好是北斗星 斗柄指向北方 之时, 所以非常重要。 十二地支之间间隔30度, 等分一个太阳回归年, 每支恰恰对应着 一年的十二个月, 即所谓 “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 (《灵枢·卫气行》)之意。 十二地支连接时空天象 因为 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向由十二支标记的空间区位时, 恰恰也相对应着 太阳一回归年相应的12个月份。 所以古人在北斗星天文背景下, 运用 十二支标记 相关的 天球空间, 同时也 标记 着北斗星的斗柄指向 该空间的相应时间。 十二地支纪日、月、年、时 例如: 十二地支纪日: 《灵枢·九针论》“ 其日戊寅、己丑 ” 则是干支结合应用纪日; 十二地支纪月: 如《灵枢·阴阳系日月》之“ 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 ” ; 十二地支纪年: 《内经》中的《素问·天元纪大论》 之 “ 子午之上,少阴主之 ” 即是运用于纪年; 十二地支纪时: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如 “ 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 ” ; 而 《灵枢·卫气行》等 就是 北斗星配合十二支 的具体应用。 北斗星旋转对应一日一月一年 在地球上观察, 以北天极为中枢划分为子、丑、寅、卯等12宫的空间区位,北斗七星绕之而旋转, 其每月、每日、每时所现天象, 如同时钟之时针、分针、秒针各自的规律移转, 而 太阳 每日、每年, 月亮 每日、每月的周期性变化 的天象也有钟表历法的作用。 古人通过对 这一日月时、北斗星 等运行规律性及循环周期, 抽象出十天干十二地支来纪历,这乃是极高智慧之表现。 北斗星 分别按 年 按 日 遍历 十二宫, 所历 一年 之春、夏、秋、冬四季,与 一日 之晨、午、昏、夜,行度相符,即 以斗纲所建, 春 行 寅、卯、辰宫, 夏 行 巳、午、未宫, 秋 行 申、酉、戌宫, 冬 行 亥、子、丑宫; 一日则晨 行 寅、卯、辰宫, 午 行 巳、午、未宫, 昏 行 申、酉、戌宫, 夜 行 亥、子、丑宫。 是以对照行度, 春 比之 日东升, 夏 比之 日中天 , 秋 比之 日沉落, 冬 比之 日反背。 如此,北斗七星行度已寓 一年中气候与一日中温度之变化, 同 有寒暖燥湿的大小循环 于其中, 且又可明地理之方位所在。
图 斗转星移—星轨中心就是北天极 换种方式,以天象来理解的话。 随着地球的自转, 北斗七星的勺子柄 就如同钟表的指针一样, 绕着北天极旋转(逆时针), 它 每移动15° 也就意味着 过了一个小时。 (北斗七星指示一日) 北斗七星 每天 逆时针 偏移1° , 一个月 就是 30° (北斗七星指示一月) , 3个月 累计 一个象限 , 一年 又 回到了原点 (北斗七星指示一年) 。 所以, 北斗七星的斗柄相对于地球不停地旋转的, 绕着北天极自东向西转 (逆时针), 每 移动15度 为 一个小时,一天 就是 24个小时, 每天 偏移1度 就是 一个月30度, 每 旋转 一周天 为 一年时间。 古代绕天一周称 一周天为 365.25度, 故 “一天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素问·六节藏象论》: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 行有分纪,周有道理。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 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余气而盈闰矣。” 因此, 一年十二个月, 每15天一个节一个气,每5天一候,太阳一年变化十二次,把一年365天分成十二等份, 同于北斗七星一年变化十二次,又对应月亮十二个月周期。 因此, 古人把 北斗七星斗柄 的 指向 用来指示 一日 、 一月 、 一年四季 。 图 北斗七星“钟”和北斗七星“历” 也就是说, 由于地球每日由西向东自转一周, 从所处地球观之, 北斗七星每日绕着北极星由东向西转动一周。 这就是《春秋纬·元命苞》中说的: “天左旋,地右动”, 《运斗枢》篇说 “地动见于天象”。 地球自转一周费时约 23时56.1分 (注:称一恒星日,意即天球子午线的赤经座标,因地球自转,春分点每隔23时56.1分通过天球子午线一次之谓) 。 以时间来看, 同一恒星较前一天约 提早3.9分 出现于地平面; 以方位角度看, 在地球上看, 每天在同一时间已 由东向西移动约近1度 (即360度除以24小时所换算之1440再乘3.9), 亦即 每天在同一时间已位移1度。 将 北极星运动一周 划分十二份配以 十二地支 ,北斗七星约 每30日 逆时针 移动30度, 相当 一个月 ,移动一地支,一年遍历周天十二宫也。年复一年循环不已,此即 斗纲所建之天象。 因此, 诸种天文现象相互呼应, 以 北斗星之天象 配合 天干地支 等符号的运用,不仅指 纪历 的方便,更 可表天体的运行 , 季节 、 气候 的变化, 地理 的方位, 这是一套可表达天象的完整的天文体系。 天文与文明与历史 天干地支 结合 十二时辰 、 十二月 、 十二星次 、 十二星宫 、 二十八宿和二十四节气 等等,再加上 北极星、北斗星, 如此就 简单的 表达了复杂 天象, 还便于记忆理解。 这些结合起来 相当于复现了相应的天象, 类似于现在电脑模拟的 星空模型, 却不用那么复杂,精确度可以随着时代发展而提高,但是, 如何用简单的表达复杂的天象,则是一门极大的学问了!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不需要电脑也可以知天象的原因了, 过于追求天文计算里的精准度, 那是 舍本逐末 了, 天文的本质是观天文以察人事。 所以, 《易·贲》 才说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方能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图 斗转星移 时空穿梭动态图 是以,观天象可知: 天文历法计算历算,得出 “数”; 天文规律总结,得出 “抽象”; 观察天文气象物候,得出 “理”; 天文对于地理分野,得出 “占”。 这是 天象自然具备的多种功能, 所以 天象才如此复杂, 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应用的方式用途也就不同了。 这就是《汉书·艺文志》天文序所说的: 「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 才是观测天文最应该做的事情! 因此, 预测 本身并非是可怕而又不可信的事情, 当你知道了这些以后,就会明白此是 天象 自带的功能 之一, 正是有了前三种功能,才会实现“占”, 所以, 《易经》才会如此伟大! 历史 同样也是另一种 实现预测功能 的 存在, 正是有了 前人的记录总结经验教训 , 我们才能 轻而易举 获得上千年的人生积累 ,方可知 事物的走向形势变化 ,进而 推测将来的发展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 中国人如此聪明 的缘故啦! 正确真实 的历史,才能使人获得 “明鉴” 、 “明智”; 错误伪造 的历史,只会让人变得 “降智” 、 “无以为鉴” ,因为 伪造的历史 并非真实发生的过去, 无法获得有用的经验来借鉴, 以供解决当前的问题! 真历史, 能够 看出 现象发展的趋势,自然能够 推断 将来了, 假历史得到的只是 各种编造故事的错误结论, 与现实不符, 不可能知道将来 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获得的 只能是“灭亡”经验! 谁说历史不重要,历史分明最重要!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