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本经》)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山谷、溪边、山地树林下或栽培。喜温和湿润气候,耐旱,不耐霜冻,忌积水,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或壤土最宜生长。味辛、甘,性微温。归肾经。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临床用名有巴戟天、盐巴戟天。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微温。主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治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
《药性论》:使。能治男子夜梦鬼交泄精,强阴,除头面中风,主下气,大风血癞。病人虚损,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味苦,安五藏,定心气,除一切风,治邪气,疗水肿。
《开宝本草》:味辛、甘,微温,无毒。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
《本草衍义》:有人嗜酒,日须五七杯,后患脚气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不用米,大黄一两,剉炒,同为末,熟蜜为丸,温水服五七十丸,仍禁酒,遂愈。
《本草纲目》: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
《本草经疏》:巴戟天禀土德真阳之精气,兼得天之阳和,阳主发散,散则横行,是当木之令而兼金之用也,故其味辛。《别录》益以以甘,而《本经》又曰微温无毒,宜其然也。其主大风邪气,及头面游风者,风为阳邪,势多走上,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巴戟天性能补助元阳而兼散邪,况真元得补,邪安所留?此所以愈大风邪气也。主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者,是脾肾二经得所养而诸虚自愈矣。其能疗少腹及阴中引痛,下气并补五劳,益精利男子者,五脏之劳肾为之主,下气则火降,火降则水升,阴阳互宅,精神内守,故主肾气滋长,元阳益盛,诸虚为病者不求其退而退矣。
简误:巴戟天性温属阳,故凡病相火炽盛,思欲不得,便赤口苦,目昏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闭,法咸忌之。
《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微温。无毒。恶丹参雷丸,宜覆盆为使。禁梦遗精滑,补虚损劳伤。治头面游风,及大风浸淫血癞;主阳痿不起,并小腹牵引绞疼。安五脏健胃强筋,安心气利水消肿。益精增志,惟利男人。
《本草乘雅》:草木至冬,莫不随天地气化而藏,独此不凋,与天相戟,当为冬肾之生物也。其精志与骨,咸肾所司,欲其生发者,仗此大有所裨。
深秋结实,经冬不凋,反地之阳杀阴藏,得天之阳生阴长,可判属肝;而以戟、以辛,又可判属肺矣。诚肺肝秉制为用之用药也。故主天有八风,不从乡来者之外所因。与经有五风,触五藏之内所因,或肝失用而阴痿不起;或形失生而筋骨不强;或志从阴藏而颓;或气从阳杀而损,靡不因风入中虚,戟以击之。雷公法秉制之宜,阅杞菊生成,斯义自见。
不曰巴戟地,而曰巴戟天,虽似弄巧,实出至理。如是乃可合天有八,经有五风,御五位,触五藏也。
《药性解》: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无毒,入肺、肾二经。主助肾添精,除一切风及邪气。覆盆为使,恶雷丸、丹参。
按:巴戟之温,本专补肾,而肺乃肾之母也,且其味辛,故兼入之以疗风。凡命门火旺以致泄精者忌之。
《景岳全书》:味甘微温,阴中阳也。虽曰足少阴肾经之药,然亦能养心神,安五脏,补五劳,益志气,助精强阴。治阴痿不起,腰膝疼痛,及夜梦鬼交,遗精尿浊,小腹阴中相引疼痛等证。
《本草备要》:补肾祛风。
甘辛微温,入肾经血分。强阴益精,治五劳七伤。辛温散风湿,治风气脚气水肿。覆盆子为使。恶丹参。
《本经逢原》:巴戟天严冬不凋,肾经血分及冲脉药也,故守真地黄饮子用之,即《本经》治大风邪气之谓。以其性补元阳而兼散邪,真元得补,邪安所留?是以可愈大风邪气也。主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者,脾胃二经得所养,而诸虚自瘥矣。又治脚气,补血海,病人虚寒加用之。有人嗜酒患脚气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去米,大黄一两炒为末,熟蜜丸,温水下七十丸,仍禁酒遂愈。惟阴虚相火炽盛者禁用。
《本草崇原》:巴戟生于巴蜀,气味辛甘,禀太阴金土之气化。其性微温,经冬不凋,又禀太阳标阳之气化。主治大风邪气者,得太阴之金气,金能制风也。治阴痿不起,强筋骨者,得太阳之标阳,阳能益阴也。安五脏,补中者,得太阴之土气,土气盛,则安五脏而补中。增志者,肾藏志而属水,太阳天气,下连于水也。益气者,肺主气而属金,太阴天气,外合于肺也。
《本草求真》:[批]温补肾阴,兼祛风湿。
巴戟天专入肾。辛甘微温。据书称为补肾要剂,能治五痨七伤,强阴益精,以其体润故耳。好古曰:巴戟肾经血分药也。权曰:病人虚损,加而用之。然气味辛温,又能祛风除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脚气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宗奭曰:有人嗜酒,日须五七杯,后患脚气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专米不用,大黄一两,剉炒,同为末,熟蜜丸,温水服,仍禁酒愈。观守真地黄饮子用此以治风邪,义实基此,未可专作补阴论也。
《得配本草》:覆盆子为之使。恶雷丸、丹参。
辛、甘,温。入足少阴经血分。助阳起阴。治一切风湿水肿,少腹引阴冷痛,夜梦鬼交精泄。
得纯阴药,有既济之功。君大黄,治饮酒脚气。
滚水浸去心,助阳;杞子煎汁浸蒸,去风湿;好酒拌炒,摄精;金樱子汁拌炒,理肾气,菊花同煮。
火旺泄精,阴水虚乏,小便不利,口舌干燥,四者禁用。
巴戟、锁阳,暖肾经之寒;熟地、杞子,制能脏之热。肾脏虚多热,肾经虚多寒。经脏不同,水火判别,毋得误用。
《本草经解》:巴戟天气微温,秉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阳明燥金胃经。气味俱升,阳也。
风气通肝,巴戟入肝,辛甘发散,主大风邪气,散而泻之也。
阴者宗筋也,宗筋属肝,痿而不起,则肝已全无鼓动之阳矣,巴戟气温益阳,所以主之。盖巴戟治阳虚之痿;淫羊藿治阴虚之痿也。
肝主筋,肾主骨,辛温益肝肾,故能强筋骨也。
胃者五脏之原,十二经之长,辛甘入胃,温助胃阳,则五脏皆安也。胃为中央土,土温则中自补也。
肾通气而藏志,巴戟气温益肝,肝者敢也,肝气不馁,则不耗肾,而志气增益也。
《神农本草经读》:巴戟天气微温,秉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阳明燥金胃。虽气味有土木之分,而其用统归于温肝之内,《佛经》以风轮主持大地,即是此义。《本经》以“主大风”三字提纲两见,一见于巴戟天,一见于防风,阴阳造化之机,一言逗出。《金匮》云“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防风主除风之害,巴戟天主得风之生,不得滑口读去。盖人居大块之中,乘风以行鼻息呼吸,不能顷刻去风。风即是气,风气通于肝,和风生人,疾风杀人,其主大风者,谓其能化疾风为和风也。
邪气者,五行正气不得风,而失其和,木无风则无以遂其条达之情,火无风则无以遂其炎上之性,金无风则无以成其坚劲之体,水无风则潮不上,土无风则植不蕃,一得巴戟天之用,则到处皆春,而邪气去矣。
邪气去而五脏安,自不待言也。
况肝之为言敢也,肝阳之气,行于宗筋,而阴痿起;行于肾脏,肾藏志而志增,肾主骨而骨强;行于脾脏,则震坤合德,土木不害,而中可补。
益气二字,又总结通章之义,气即风也,逐而散之,风散即为气散,生而亦死;益而和之,气和即是风和,死可回生,非明乎生杀消长之道者,不可以语此。
《本草新编》:巴戟天,味甘、温,无毒。入心肾二经。补虚损劳伤,壮阳道,止小腹牵痛,健骨强筋,定心气,益精增智,能止梦遗。此臣药,男妇俱有益,不止利男人也。世人谓其能使痿阳重起,故云只利男子。不知阳事之痿者,由于命门火衰,妇人命门与男子相同,安在不可同补乎。夫命门火衰,则脾胃寒虚,即不能大进饮食。用附子肉桂,以温命门,未免过于太热,何如用巴戟天之甘温,补其火,而又不烁其水之为妙耶。
或问近巴戟天人罕用,只用于丸散之中,不识亦可用于汤剂中耶?巴戟天,正汤剂之妙药,无如近人不识也。巴戟天,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添阴水,真接续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有远功。夫巴戟天虽入心、肾,而不入脾胃,然入心,则必生脾胃之气,故脾胃受其益。汤剂用之,其效易速,必开胃气,多能加餐,及至多餐,而脾乃善消。又因肾气之补,薰蒸脾胃之气也,谁谓巴戟天不宜入于汤剂哉。巴戟天温补命门,又大补肾水,实资生之妙药。单用一味为丸,更能补精种子,世人未知也。
或疑巴戟天入汤剂最妙,何以前人未见用之?曰:前人多用,子未知之耳。夫巴戟天,补水火之不足,益心肾之有余,实补药之翘楚也。用之补气之中,可以健脾以开胃气;用之补血之中,可以润肝以养肺阴。古人不特用之,且重用之。自黄柏、知母之论兴,遂置巴戟天于无用之地。嗟乎!人生于火,而不生于寒,如巴戟天之药,又乌可不亟为表扬哉。
《本草分经》:甘、辛,微温。入肾经血分,强阴益精,散风湿。
[现代药理研究]
1. 巴戟天口服液能抑制幼年小鼠胸腺萎缩,升高其中白细胞数,并能增加甲状腺功能低下小鼠的耗氧量,使其M受体活性恢复正常。
2. 巴戟天提取物具有增加血中皮质酮含量的作用,还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
3. 巴戟天对阳虚患者有雄激素样作用。
4. 巴戟天乙醇浸液在试管内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液体外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
上一篇
左氏气化针疗法总结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