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嘴鱼俗名“翘壳儿”,(学名“翘嘴鲌”,ba,读二声)当地人见它鱼嘴上翘,形象地叫它翘嘴鱼。在乌木水库钓“翘壳儿"也是“渔民”们慢慢总结出来的,开始只是偶尔钓得几条,后来就有人专钓“翘壳儿"了。在乌木水库钓“翘壳儿"最好的是河虾的肉。新鲜的虾肉洁白醒目,又有极其浓烈的鲜腥味,是“翘壳儿"最爱吃的饵料。一只大虾可分成三、四段,小虾肉则整个挂在钩上。鱼钩得用7、8号以上的长柄钩以方便取钩,不然“翘壳儿"十有八九会将钩吞进肚里,你的时间就大部分用在着急取钩上了。钓“翘壳儿"用0.2以上的粗线,以便在鱼上钩后尽快地将其拉出水面,避免惊扰鱼群。浮漂要有足够的浮力便于浮钓,最好用中号圆漂;40克左右的坠子,就是顶风也可抛的更远;鱼竿要尽量长以便追逐远处的鱼。“翘壳儿"游速快,活动范围大,以小鱼小虾为食,最爱群居觅食。它体形不象乌鱼那样粗短,而是身体修长,快速游动时阻力较小。乌鱼捕食先是弯着身子静静地等待,看准时机猛袭得手,而“翘壳儿”是集群快速长途追逐捕食,就象草原上狼群不同于狮子一样。在乌木水库常见到水面突然有大群小鱼纷纷跃出,刹那间打破平静的水面,那就是“翘壳儿"在围食小鱼了。此时将饵抛下会引的鱼群争食,收获一定不错。但“翘壳儿"的食量大,捕食范围也大,在一处游动觅食的时间不会太长,久久觅食不得就会群起游往它处,所以钓“翘壳儿"最好是群钓。约上三、五人钓“翘壳儿"的收获往往数倍于一个人单钓。
在乌木水库钓“翘壳儿”水平高的不计其数,有的一次钓数十斤,甚至有钓得太多拿不动花钱请人挑回家的。不知是“翘壳儿”真的不好吃,还是“翘壳儿”太好钓,钓得太多才不好吃,在我们单位一般没有用“翘壳儿”熬汤的,就连黄焖、红烧吃起来也不可口。其主要原因大概是“翘壳儿”是一种性格极其暴烈的鱼,从被放进鱼篓起就不停地乱撞,并很快精疲力竭地死去,一般没人能将活的“翘壳儿”带回家。给人的感觉是不如鲫鱼、鲤鱼新鲜才觉得不太好吃吧。因此钓“翘壳儿”往往只是图个钓的痛快。钓的时候高兴,钓回来吃不了,送人又不好意思。直到有人发明了自制鱼松的方法,才使钓回的“翘壳儿”不再是个包袱。
虽然“翘壳儿”好钓,不知何故却始终没有人钓到过大翘嘴,一般都在一斤以下。在距乌木水库不远的山后有一个“同心水库”,水库面积不足乌木水库的1/30,但也是鱼虾众多,而且地处偏僻,的管理又比乌木水库更严,所以更好钓鱼。那里的“翘壳儿”不用虾钓,当地的农民就用叫“沙老棒”的鱼做饵(“沙老棒”学名叫“棒花鱼”,是各淡水湖泊、水库、河流都有的一种小鱼,一般只有2-3公分,最大的也不超过5公分。体半透明,状似小鲶鱼,成都人叫它“沙瓮子”,也有因其爱停在沙石上觅食叫它“巴石参儿”的)。方法也更简单:用一条长的粗鱼线,重坠,离坠30公分栓一块泡沫塑料做漂,大号鱼钩,挂上“沙老棒”尽力向水面远处扔出,然后往回拉,“翘壳儿”追上就是一口,往往能钓到十多二十斤的大“翘壳儿”。
谈到钓“翘壳儿”的用虾,就不得不谈到乌木水库的河虾之多。乌木水库的水草丰茂,其间河虾无以数计,其大者约有手指粗细,长着两个威风凛凛大钳子,见着食物就吃,极易捕捞。将羊骨、鸡肠之类捂上一、两天,有了刺鼻的臭味,用来诱虾极其灵验。将其放在纱布做成的捕虾网里,轻轻放在靠水草边的水底,每隔十分钟左右再轻轻提起,就可捞得十多二十只欢蹦乱跳的河虾。开始捞上的是清一色的大虾,到后来就是小虾了,此时就得另换地方。半天捞上三、五斤绝对不成问题。捞虾的活一般由妇女、儿童去干,一边玩一边捞虾,半天的收获就可以做油炸大虾、溜虾段、炒虾仁几个菜了,甚至还可再包一顿全虾仁馅的饺子。用开水烫熟、烘晒成虾干用来下酒、作小吃味道都好极了。成都附近盛产“龙虾”(学名“螯虾”)比河虾更好钓,其味道就差得太远了。吃起来一股浓重的腥臭味,全靠大量的辛辣调料压腥,否则根本无法下咽。成都人照样大吃特吃而且吃的津津有味。我到北京、广州、上海等大都市出差才知道鲜蹦乱跳的河虾可以卖到38元一斤。广州的饭店里小小一盘白灼虾要三、四十元,其味道、口感丝毫不逊于基围虾,而在我们驻地只卖5毛一斤。所以才有用虾仁钓“翘壳儿”鱼的奢侈。
附图1:翘嘴鲌(翘嘴鱼)
图2:棒花鱼(当地叫“沙捞棒”)
图3:河虾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