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红楼梦》里的儒家世界

《红楼梦》里的儒家世界

2010-10-12 11:39来源:文化中国-中国网作者:叶匡政浏览:

最近在读《蒋勋说〈红楼梦〉》。此前只读过蒋勋的两本小书,对他的文字却抱有好感。优雅简洁之外,还有一种人生智慧蕴含其中。这本书也不例外,对《红楼梦》的见解很通透,说了很多有意思的话

最近在读《蒋勋说〈红楼梦〉》。此前只读过蒋勋的两本小书,对他的文字却抱有好感。优雅简洁之外,还有一种人生智慧蕴含其中。这本书也不例外,对《红楼梦》的见解很通透,说了很多有意思的话。他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核心,比“痴”更重要的,是一种“还”的哲学,就像黛玉要用一生眼泪来“还”宝玉一样,人世间很多不可解或荒谬的情缘,因有“还”的哲学,也就让人有了懂得和超越。蒋勋对文学的看法我也赞同,认为真正好的文学,绝不是挖掘“真事”后的得意,相反,是一种悲悯。这种对“还”和悲悯的看重,道出了《红楼梦》的精髓,比起那些说起红楼就杀气腾腾的红学家来说,蒋勋是真正读懂《红楼梦》的人。

蒋勋还有一个见解也很独到,认为《红楼梦》是对古典文学的叛逆,因为书中隐藏了很多现代元素,象女权意识等。儒释道三家,蒋勋认为作者最不喜欢儒家,所以书中领悟人生的多是空空大士、癞头和尚、跛足道人之类的人物,并依此称《红楼梦》批判和颠覆了儒家。蒋勋把《红楼梦》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规范的儒家世界,一个是大观园的园林世界,他把大观园看作是恢复个性和自我的世界,是与儒家对立的世界。俞平伯和余英时也都对《红楼梦》有过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两分法,只是不像蒋勋那样把现实世界完全归于儒家,而把另一个理想世界看作是与儒家对立的。在我看来,大观园中仍是儒释道交融的世界,儒家在其中甚至是一种主导的价值观。

儒家的孝道,可以说是大观园秩序的一块基石。无论是贾母在贾府的权威,还是元妃省亲,或是宝玉等小辈对贾母、王夫人等的完全服从,彰显的都是儒家的一个孝字。书中借贾琏之口有一段话:“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说的也是作者对孝的认知。大观园中因孝而表现出的家庭温暖、和睦的气象,说明作者对儒家主导价值“孝”是完全认同的。都说《红楼梦》是一部情痴之书,而书中最着力表现的即是亲情,这与儒家的孝道是分不开的。

此外,作者在薛宝钗等人身上,也设置了很多儒家元素。比如宝钗比较注意节制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她对大多数人都抱着一颗体谅、仁爱之心,全力帮助周围的人,这是儒家仁爱、忠恕思想的体现。在第八回,作者写到宝钗,称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种藏愚守拙的行为背后,也是儒家的中庸思想。即便在贾宝玉身上,我们仍能看到这种仁爱思想的体现。他对大观园的女儿们都一视同仁,无论是小姐还是丫环,都保持着一份敬重。虽然偶尔闹闹小性子,也只是对着那块通灵宝玉发脾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仁爱的核心,“仁”指的就是这种发自内心地去理解和爱护别人,可以说《红楼梦》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这种仁爱精神。

《红楼梦》的最精彩处,就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者合而为一的价值体系。书中既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也有渴望心灵自由、空灵的释道思想。而大观园这种私人空间,正好成为展现这一复杂思想的最好领地。作者真正质疑和批判的是功利主义的儒家,对真正的儒家思想并没有颠覆,他期望实现一种儒释道融合的思想境界。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所以山水园林在儒家中也成为君子观照的对象,从大观园的整个思想根基来说,儒家思想仍是其中的主导。即便其中有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也是对异化的儒家思想的批判,表达的却是对正统儒家学说的信奉。正如《红楼梦》第一回所昭示的,那块顽石因无材不能“补天”发出怨叹一样,作者真正向往的还是经世致用,加入到补天之列。只因明世济道的儒家理想无法实现,作者才发出了“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叹息。正是这一声叹息,成就了《红楼梦》。

《红楼梦》的大观园,作者尽最大可能地在吸纳那些有利于小说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说它是儒释道三家思想交融的一个大舞台,这正是它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独特之处。《红楼梦》作为一部奇书,与它这种思想的复杂性是分不开的。从这点看,蒋勋说《红楼梦》批判和颠覆了儒家,不能不说是他解读《红楼梦》的一个瑕疵。

(实习编辑:清风)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