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双版纳掠影
4 西双版纳傣家村寨(上)
2013 年5月22日 上午7时50分到达一个叫曼贺蚌的傣族村寨参观傣族民居,并听他们介绍。
我国傣族共有162万多人,其中云南就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和德宏两个州。而到西双版纳去旅游,当地的州旅行社是一定会安排到傣族村寨去参观的。一方面可以让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了解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同时,旅游也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来源。而对我们来说,那里的苍翠山岭、奇特民居、茶山、橡胶林、香蕉园等等连绵变幻的景致,所构成的一幅幅美丽画卷,又是我们向往已久的,到了那里正是名不虚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村里的停车场
由于傣族人居住的地区大多受到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居民建筑是以“干栏”为主,俗称竹楼。随着西双版纳社会经济的发展,傣族的民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傣族人也多仿效汉族对旧的竹楼进行了改造。为此州政府在全州选择了四个有代表性的傣族村寨,进行抢救性保护。也就是在这四个傣族村寨里,除了已经改建的外,不能对现有的竹楼再进行改建,以保持原法原味的傣族民居风貌,但实际上现在所谓的竹楼,实际上已经为木料和部分砖块所替代,我们去的就是其中之一。正像为我们介绍的竹楼主人说的那样:不是我们没钱来翻造新房,而是政府让我们仍然保持原貌,以代表整个傣族的历史文化。
村里派来接待我们的是5号家庭的代表玉儿(在作介绍的一位)
傣族的竹楼从外形上看,它像开屏的金孔雀,又似鹤然起舞的美丽少女,美丽的景致让人恍然如在梦中。竹楼近似正方形,过去大都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而现在基本上是用数十根圆木做桩支撑,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悬空铺楼板,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所以一般竹楼都没有窗户。楼顶覆以茅草或瓦块、木板,两面的坡度很大,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这样易于排水。
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上层栖人,下层无围墙养牲畜、家禽、堆放农具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竹楼的一端设有楼梯,拾阶登楼,先是走廊,正面是阳台。阳台上有自来水,放置水缸,他们在这里洗漱、晾晒衣物和纳凉。室内以一道竹篱笆隔成堂屋和卧室。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里面,是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
傣族竹楼
玉儿接到了我们后,就热情地带领我们到她家去作客,并边走,边介绍村里的各种情况,我们有什么问题,也可随意的提出,她尽可能地给予回答。
在到玉儿家去的路上
傣族是一个重女轻男的民族,讲究的是女娶男嫁,刚好与我们汉族重男轻女、男娶女嫁的习俗相反。傣家女人当家作主,男人在家中是从属地位,村干部中妇女主任的地位也最高。连选个为游客介绍的代表,也只能选女的。这里是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这个村里每天都有游客前来参观,当我们车子到达后,就有一位代表前来迎接。这是他们村的5号家庭代表,叫玉儿(傣家女人大都姓玉),随后她边带领我们边走边介绍,同时又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家中做客。
玉儿在带领我们上她家的竹楼
这是一个典型的傣家小楼。造型很是美观,四方形的楼室建架于高脚木柱中间,屋顶为三角锥状用扁瓦覆盖,屋脊呈人字形,其下又有四块重檐屋面,整个竹楼用大约几十根粗大的木料做支柱,柱子建在石墩上,避免受潮腐烂,房屋外观似一只罩在地上的楔形漏斗。四无遮栏的底室,未见有禽畜,显得很为空旷。
玉儿家竹楼的底层
玉儿说,卧室是傣族人灵魂所在之地,不准外人进入,也不能拍照。因为他们认为:外人拍照看时有可能摄取、惊扰了灵魂事就大了。就是为我们介绍的客厅里也不能拍照,于是只能入乡随俗了。于是我们脱鞋进入客厅后,就听玉儿为我们作村风民情和寨子情况的变化。
在简单介绍完傣家的风俗之后,玉儿又开始给大家详细介绍起了傣族用的银饰品。傣家人的生活少不了金、银、玉首饰的装饰,特别是银和玉,玉镯是傣族男女情人必备的定情物,银则是云南少数民族最重要最普遍的服饰,傣家人加工金银首饰的技术代代相传。她说:她定婚时,男人家除了送来二台拖拉机外,还送给她一条3斤6两的银腰带,也是他家自己打造的,就是现在束在身上的这一条,这时她还把它解了下来,传递给旅客观赏。同时还介绍了各种银饰品的用途和功能。
这时就由村里的另一位妇女进来了。玉儿介绍,她就是村里的监督员。随后她郑重地掀开了早就放在前面的一个萝筐上的红布,原来就是可以向旅客们开卖各类银饰品,并可使用银联卡。她介绍说只有监督员到场,才能进行交易,因为这是代表村寨进行的,而不是她个人的行为。于是就有好多游客围上去争看与购买。
我们在听完介绍后,就到处看看,拍拍玉儿家旁边的一些树木和她家竹楼阳台上种的青葱。
玉儿家的树木和阳台上的青葱
向春写于2013-7-16 14:35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