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如果金庸给周芷若取名叫周翠花......

戳右上方蓝字「星标」晏凌羊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图片来源:插画师@阿骀


如果金庸给周芷若取名叫周翠花……


文/晏凌羊

1

昨天,金庸去世了。

我一开始以为是谣言,因为时不时就会有声音说他去世了,但每一次都被证实是谣言。

坊间为什么老产生这种谣言呢?大概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到了九十来岁的年纪,随时都可以“去”了吧。

听到消息的时候,我没太当回事,因为我更挂念我的父亲。父亲昨天跟我说,他近几日觉得右胳膊胀痛得厉害,问我是不是跟自己小时候受过伤但没有及时去医院治疗有关,现在他老了,又得过脑梗,所以旧伤复发了。

我让他别乱想,安慰他明天会带他去医院看。吃饭的时候,我偷偷瞄了父亲一眼,发现他看起来更老了,然后我顿时一阵鼻酸。

不管是李咏还是金庸,他们的死其实并不会让我多悲伤,但会让我心里感到有点凄然:我的父母亲乃至我自己,早晚有一天也要步他们后尘的。人生如白驹过隙,细数下来的话,我们和相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光,委实不多。

真的不是我冷血。对我而言,一个遥远的神坛上人物的死亡,对我生活的影响着实不如我父亲身体抱恙要大。悼不悼念金庸并不打紧,但若是父亲身体健康恶化,却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大地震。

金庸去世了,网上出现各种悼念文。有很多网友在后台给我留言,希望我写点什么。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因为我点评金庸笔下的人物而关注我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金庸已成为我和这些读者的“接头暗号”和共同话题。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自然会希望我写点什么。

我真的不大想写悼文,也觉得金庸根本无需我的悼念我。我只是给我下本书的编辑发了一条微信:大神已死,小丑登场。我就是小丑之一(因为下本书就是评述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很抱歉,我交稿晚了半年(合同约定是今年2月份交稿,但我9月份才把稿子交出来)。

我真不是想碰这个瓷,而是一直以来都很想写一本关于金庸小说的书,再写一本关于家族故事、故乡故事的书(题材类似于《呼兰河传》)。

我当然达不到萧红那样的高度,甚至也比不过六神磊磊,但真的很想拿一本书的篇幅写写金庸,故乡的那些人和他们的命运。

只是因为我自己不是大咖,暂时还没有可以自主定题材的自由,所以别人看上了哪个题材,就先写哪个题材。

我之所以称自己是“小丑”而称金庸是“大师”,是因为我深知自己在文学这个殿堂里,连给金庸提鞋都不配。

金庸是不可多得的全才,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而今天这篇文章,就从某一个非常微小的横切面来给大家分析下,金庸为何可以被称为“大神”?

2

许多人看金庸小说,总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金庸小说中的名字,都取得那么贴切那么美?

因为金庸在给每一个人物取名时,都是花了大工夫的。

论给小说人物取名字,小说界我只服两个人,一个是曹雪芹,一个便是金庸。

这两个小说家在给人物取名字时也是颇为下功夫的,所取的名字不仅与人物性格、特征相契合,还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最关键的是,名字大多雅致,读起来还特别顺口。

曹公取的名字,谐音很多,每个名字都有很深刻的含义。元春、探春、迎春、惜春,合起来,就是“原应叹息”的意思,暗合了“四春”的命运。“四春”的丫鬟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合起来就是“琴棋书画”,不仅与“四春”各自的兴趣爱好暗合,也符合丫鬟本人的性情。

曹雪芹善用的是草蛇灰线、绵延千里的写作手法,给小说人物取名时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就单以取名的功力来说,我觉得金庸能和曹雪芹一战。两个人给笔下人物取名字时很少用生僻字,都是现实中能叫得出来的名字,直白、好懂,看着很随意,但细想则拍案叫绝。

不信你看下金庸给小说人物取的名字:苏星河、李秋水、穆念慈、包惜弱、木婉清、程灵素、周芷若、王语嫣、武修文、武敦儒、逍遥子、无崖子、何足道、凌霜华、文泰来……

明明每个字单拿出来都很普通,但组合起来就很有味道。

林远图、任我行、左冷禅、岳不群等等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很像是帮派老大的名字。

乔峰这个名字,算是取得挺普通的了,但两个字拆分来看,“乔”暗合乔峰身世未明之前有“乔装汉人”之意,“峰”意为顶,寓意武功高强,还给人以一种挺拔伟岸的感觉,与乔峰的人品和江湖地位相契合。

“武当七侠”的名字,史书有记载,分别是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声谷。

金庸说,“殷利亨”的名字来自《易经》中“元亨利贞”四字,与其他五人不符,所以就将他的名字改成“殷梨亭”。

这么一改,就把这个名字给改“活”了。

作为武侠小说名字的话,“利亨”二字读起来的确有些拗口,不够洒脱。“梨亭”与“利亨”形似,容易让人联想到“梨林中的凉亭”,与其他武当六侠的名字同出一脉,读音、意境上似乎也更胜了“利亨”一筹。

这样一来,武当七侠的名字就非常有古韵了。

宋远桥是远处小桥,俞莲舟是如莲轻舟,俞岱岩是岱宗上岩,张松溪是松间小溪,张翠山是青翠山峰,殷梨亭是梨下凉亭,莫声谷是回声山谷,组合起来很像一幅山水画。

有人认真地考证过,金庸给小说人物取名,几乎每个都有出处。比如,阿朱阿紫的名字,取自《论语·阳货》中“恶紫之夺朱也”,朱正紫邪,暗示阿朱、阿紫一个善,一个邪。

“无崖子”这个道号,应该取自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是《天龙八部》里琴棋书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完美能干得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神仙的人。

他的无上功法叫作北冥神功,功夫名字大概是取自“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反正都有“顶级”的意思。

无崖子的两个弟子,名叫苏星河和丁春秋,“星河”是空间上的“无涯”,而“春秋”则是时间上的“无涯”,与他自己的名字暗合。

金庸给小说人物命名时,还会把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最典型的要数“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有金庸迷分析过:东方尚青,属木,故“东邪”为黄药师,平时都穿着青袍;南方尚赤,属火,故“南帝”号一灯;西方尚白,属金,故“西毒”为欧阳"锋";北方尚黑,属水,故“北丐”为“洪”七公;中央尚黄,属土,故“中神通”为王重阳。就这样,金木水火土五行巧妙地镶嵌在五人的姓名中。

小说人物的名字取得好不好,非常重要。

倘若金老爷子给小说人物瞎取名,比如给张无忌取名叫张大力,给周芷若取名叫周翠花,给殷离取名叫殷艳,给小昭取名叫小丽,给赵敏取名叫赵兰,那么,在周芷若问张无忌四美之中他最爱谁时,他可能会这么回答:“翠花,我对你一向敬重,对艳艳表妹心生感激,对小丽是意存怜惜,但对小兰却是……却是铭心刻骨的相爱。”

这场面非常辣眼睛,好端端一个武侠剧就变成土味十足的乡村爱情故事。

金庸先生给人物取名时,也有犯懒的时候。

你看《雪山飞狐》中田归农、苗人凤、马行空、南兰、苗若兰、福康安等名字,一个比一个好听,但他给义薄云天的男主角却取个名叫“胡一刀”,名字取的简单粗暴、颇为随意,而他那个同样有人格魅力的老婆连名字都没有,只叫“胡夫人”。

还有赵敏、小龙女、黄蓉、韦小宝等名字,也取得非常普通,想必他也是特意为之,并自信这些主角不靠名字混江湖,光人格魅力便能征服读者并让人过目不忘了罢。

3

金庸的文学成就未必赶得上曹雪芹,但他的作品雅俗共赏,成为了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言。做到这一步,是很需要功力的。

金庸的功力,就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够博学、有才;第二、够用功。

金庸当时为什么写武侠小说?因为他创办了明报,而明报陷入了危境。他自己也曾调侃过:办明报是玩命,写小说是玩。

结果,因为他的武侠小说,明报得救了。

我每一次看金庸小说,都很佩服他的博学。金庸似乎什么都懂,而且能把这些自己所懂得的东西全部运用到小说情节中去,又不让人觉得违和。

比如说《笑傲江湖》中,任盈盈知道令狐冲喜欢喝酒,就请出祖千秋给令狐冲送酒喝。两人开始品酒,祖千秋说了这样一段话:

“饮这绍兴状元红须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五代瓷杯当然更好,吴越国龙泉哥窑弟窑青瓷最佳,不过那太难得。南宋瓷杯勉强可用,但已有衰败气象,至于元瓷,则不免粗俗了。

饮这坛梨花酒呢?那该当用翡翠杯。白乐天杭州春望诗云:‘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你想,杭州酒家在西湖边上卖这梨花酒,酒家旁一株柿树,花蒂垂谢,有如胭脂,酒家女穿着绫衫,红袖当炉,玉颜胜雪,映着酒家所悬滴翠也似的青旗,这嫣红翠绿的颜色,映得那梨花酒分外精神。

至于饮这玉露酒,当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细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饮,方可见其佳处。”

这真的很“金庸”,这样的语句古龙、梁羽生是写不来的。

金庸特别擅长以历史元素吸引人,但他不是在写历史,而是与史实有出入,但不知道怎么的,你看他的小说,竟会觉得那些历史人物也变得有血有肉,在书里鲜活了起来。

古龙笔下的主角,一出场就武功盖世,但金庸笔下的,大多是“纯屌丝”甚至是孤儿,一路打怪升级,成长成为大侠。这样的情节设计,很容易引发读者共鸣,不会让读者觉得跟主角有距离感。

金庸写小说,非常善于打伏笔。在《倚天屠龙记》中,谢逊一出场,所有人都以为他是最大的恶人,结果看着看着我们才知道,他其实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大反派成昆才是真正的幕后大boss,但他一开始只埋伏在书里。

金庸写小说开头,一般不按常理出牌。他一般会先安排别的人物先出场,然后再引出真正的主角。

比如《射雕》,开始写杨铁心和郭啸天,可他们不是主角,他们的后代才是。

《鹿鼎记》先写明史案,引出陈近南,交代《鹿鼎记》书名的由来,然后笔锋一转,真正的主角韦小宝出场。

最典型的是《倚天屠龙记》,有网友戏称:当年看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的读者是不是被金庸虐得好惨?

读者看完了《神雕侠侣》,好了,《倚天屠龙记》里的郭襄出来了,她是名门之后, 女主是她了吧?老金后来告诉你:不是她不是她, 哈哈哈哈哈。

好了,文武双全的何足道出来了,男主是他了吧?老金后来告诉你:不是他不是他, 哈哈哈哈哈。

好了,牛逼小孩张君宝出来了,男主是他了吧?老金后来告诉你:不是他不是他, 哈哈哈哈哈。

好了,读者被忽悠了一个月,俞岱岩出来了,正义的大侠, 男主是他了吧?老金后来告诉你:不是他不是他, 哈哈哈哈哈。

好了,再出来玉树临风少年英侠张翠山、美貌魔女殷素素,男女主肯定是他她了吧?老金后来告诉你:不是他不是她, 哈哈哈哈哈。

读者被忽悠了四个月,殷素素怀孕了,男主肯定是小无忌了吧?老金再过一个月后告诉你:是他了,哈哈哈哈哈。

可能很多读者不知道,《射雕英雄传》在台湾是被严禁出版流传的禁书。当时的台湾,凡是与大陆、马列主义沾边的书籍都遭到严禁,甚至连马克·吐温的书都没放过。

成吉思汗是《射雕英雄传》重点描写的人物形象,所以“射雕”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毛先生《沁园春·雪》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因此被视为“通共”。

另一方面,《射雕英雄传》将位于东南的岛主起名为“东邪”也被认为是讽刺抹黑老蒋。再加上金庸先生早年的政治立场确实偏“左”,这些都导致金庸小说在台湾被长期严禁。

《天龙八部》中“慕容复”一角,据说也被指影射想反攻大陆的蒋家。

你说当时台湾敏感到哪种程度?看来,言论自由永远是有限的。

后来,金庸小说在台湾得以出版,只不过《射雕英雄传》被改名为《大漠英雄传》。

文&革期间,金庸的书也是被禁的,但当时邓&小平很喜欢看,从境外买了一套来看了以后就爱不释手。

1981年,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金庸,并称“你的小说我读过,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当时,邓主动跟金庸谈起金庸的父亲于五十年代被处决的事情,金庸笑着说:“人入黄泉不能复生,算了吧。”

▲1981年7月18日,邓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金庸。金庸的父亲查树勋当年死得比较冤,有人举报他窝藏枪支,而在当时这是大罪,可事实上,枪是金庸继母的弟弟藏在他家里的,查家人(金庸原名查良镛)并不知情。1951年,金庸父亲死的那天,直接被从监狱里拉出去,对照完姓名和照片就四人一批地在小学操场上枪毙了。后来,邓过问了此事,海宁法院给金庸父亲平反昭雪。得亏金庸比较有出息,不然这事儿或许就这么盖棺定论了。我还挺感慨的,金庸1948年去了香港,1950年去北京还想从政来着,但因为出身不好当不了外交官,才又跑回香港。得亏他那时跑去了香港,不然也许我们就看不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了。

邓接见金庸,很快让书商们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此后,十几家大陆出版社在未取得作者授权的情况下,出版了几十种盗版的金庸作品。

直到1991年,金庸将全部15部作品授权给三联书店,内陆才有了第一套正版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喜欢看金庸小说的朋友,一定非常熟悉这些插画,而我几乎每看一张插画都能猜出其对应的什么内容。看小说和看剧,体验完全不同,小说更有想象空间,所以这么几张插画也就够了。

你看,好作品是会流传的。多年以后,谁还记得当局的禁令里说些什么呢,人们能记得的,是郭靖、黄蓉、任盈盈、令狐冲等这些鲜明的形象罢了。

金庸写完《鹿鼎记》后封笔,后来又对小说有过改动(某些细节改更差了,但总体瑕不掩瑜)。金庸已经将武侠小说写到了极致,之后,无人再望其项背。有些人说是要“超越金庸”,但其实他们的作品读起来惨不忍睹。

武侠小说的繁花已经开过了,现在只剩下些余香。有金庸的著作在前,如今无人能继承“大神”衣钵。金庸走后,武侠小说园地里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而我们只能站在园地中,回味他们曾经留下的欢声笑语了吧。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与金庸和其小说有关的东西,我能掰扯出一本书来。交稿时一不小心写了22万字,编辑连连说写超了,书太厚会导致印刷成本高,印刷成本高会导致定价高,定价高读者可能不会买。编辑要求我删减,后来我忍痛删除了四万字,实在删不下手去了。也许明年这本书会上市吧,当然也有可能出不来,现在的形势很不好说(今天正文都不敢提领&导人全名)。感谢阅读,我们相约明天见。ps:微信又改版了,若担心羊羊的公众号被淹没,请记得加星标哦。按照以下这个动图操作就可以啦。


关注「晏凌羊」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