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儒风君 ·之维
蔡澜曾传递出一个朴素的生活理念:
碗净福至,对食物心怀感恩,对生活恩山义海,方能从容不迫地走完这一生。
某种意义上说:吃饭,就是与天地结缘。
选择如何吃饭,便是选择如何生活。
1
好好吃饭,修来福气
《朱子家训》有云: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生活中的一饭一蔬、一枝一叶,得寸则寸,都是命中伸手可得的福报,不能随意浪费。
惜福,方能积福;俭朴,方能积德。
作家林清玄,这样回忆自己的姥姥:
老人家平日吃饭从不浪费一粒米,甚至连剩下的菜汤也会喝掉,。
她不仅自己爱惜粮食,还要求子孙们:碗中不剩一口饭,锅中不剩一粒米。
姥姥一直活到八十多,身体一直健朗,从井里提水也不会喘。
姥姥过世时,躺在床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活得久,可能是因为珍福吧”。
之后她就非常安详地走了,没有受一丝一毫病痛的折磨。
或许,正是因为老人家一生布衣蔬食、颗粒归仓,才能获得福报,善始善终。
爱惜每一粒食粮,不仅是尊重每一份劳作,更是珍惜自然界的馈赠,累积自己的福德。
古语有言:“惜福福常在,随缘缘自来。”
不挥霍无度,懂得珍惜的人,福缘自会相伴。
曾国藩,爵位显赫,门望极高,但却始终保持寒士作风。
在他官至两江总督时,有人宴请他,准备了豪餐盛宴,可他仅仅动了两下筷子。
饭后,他说:“一事千金,吾不忍食,目不忍睹。”
他的日常饮食也很简单,长年累月只是一道菜,即使有客人,才会多一道。
他还告诫子孙:“人一日所进之食,与日所用之力相称。”
也正因他的言传身教,曾家香火兴旺了数百年,也留下了“曾家无一是废人”的美称。
《朱子家训》中有言:“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丰富时,无论外界的诱惑有多大,也引诱不了简单朴素的内心。
所谓: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一升;琼浆玉液,日饮不过一生。
人生在世,好好吃饭,便是惜福的开始。
2
浪费粮食,折损福报
民间有一句俗语: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每一粒粮食都不该浪费,即使亿万富翁也一样。
纵然家财万贯,也有用尽的一天;纵然良田万顷,也有消耗完的一天。
人,饱时省一口,饿时才能斗一斗。
明朝有个叫张义方的富商,他家有万顷庄田,每天过着靡衣玉食的生活,
他雇了上百个佃农,为自己种植庄稼,佃农年年要给他缴纳租粮。
日子久了,他收的粮食便堆积如山,一时吃不完,就在谷仓里放着。
有人劝他,这么多粮食不如分给穷人,不然就浪费了,这么做也算给自己积福。
可他不听,时间一久,存粮也就发霉了。
张义方倒也不急,他翻了翻谷仓,把发霉的粮食倒掉,把余下的能吃的都喂了牲口。
有人说他是造孽,他也毫不在意,殊不知“倒掉的是良心,流走的是福报。”
六年之后,黄河决堤,张义方的良田和家财都毁于一旦,尽数被毁。
因为他的为人,也没有一个向他施以援手,导致一家人在灾荒中活活饿死。
《西湖游览志余》中有言:“人无寿夭,禄尽则亡。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如若不爱惜,就要受莫大的痛苦。
上天最看不过的,就是人糟蹋粮食, 没有真挨过饿的人,是不懂珍惜的。
饱食终日的我们,在某些时刻,已经少了对食物的敬畏之心。
袁隆平在一次采访中说:“每当看到有人在浪费粮食,我就难过到了极点。”
一粒米,一碗饭,看似微小,实则是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饱时不觉多,饥时方嫌少,
不浪费食物,不仅是素质,更是一种美德和责任。
3
修养,从饭桌开始
陈丹青说:“所谓的教养、福气,全在小事情。”
吃饭,虽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却能在一饭一蔬中,窥得人的本性。
常言道:饭桌见人品,席间见修养。说到底,吃饭一事,最能彰显人的教养和品行。
一个人的福报,往往是最先从饭桌上开始的。
饭桌仿若一面镜子,能照见知心好友,也筛出泛泛之交。
吃饭虽是件小事,但却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性格。
饭局里容易看人,能看出人性根本的优劣之处。
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时,有位远房亲戚慕名而来,想一展宏图。
亲自说自己出生贫寒,却有雄心壮志。曾国藩看他衣着朴素,措辞诚恳,许诺留他几日。
一段时间后,曾国藩吩咐厨房简单准备了几样小菜,和他喝了起来,席间两人侃侃而谈,曾国藩至此也对他满意。
不料这人无意中的一个举动,引起曾国藩不悦。
原来在吃饭时,此人嫌军粮粗鄙,将碗中的秕糠尽数挑出,曾国藩由此断定,此人心口不一,难当大任。
吃完饭后,曾国藩派人送了他一笔盘缠,草草将其打发。
说到底,要想知道一个人品行如何,饭桌上显真章,因为,一碗一筷之间,皆可见其德行。
能够“好好吃饭”的人,不仅能独善其身,更懂兼济他人。
饭桌上的为人处世,也是本人的德行修养,只有在不动声色中赢得好人缘,才能让人生之路越走越顺。
儒风君说:
岁月如斯,不过一饭一蔬,一碗一筷。
柴米油盐,粥饭羹汤,够成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学会了好好吃饭,也就学会了好好生活。
你的碗里,藏着你一生的福报。
每个点赞和在看,儒风君都喜欢!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