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高考作文模拟训练题:
战争中,一个村庄被炸毁。一个小女孩身上着了火,正哭喊着往前跑。一名挎着相机的战地记者正从这里经过。面对眼前的情景,他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抓紧时间拍照,并立即离开给报社发照片;第二种,他拍下照片后,过去灭火;第三种,顾不上拍照,赶紧过去把小女孩身上的火扑灭。
有人就这三种选项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选择。小学生都选择第三种,因为被火烧多疼啊。中学生有选第三种的,也有选第二种的,选第二种的学生认为,拍下照片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战争的残酷。大学生中有人为第一种行为辩护,认为职业素养更重要,记者这一职业决定了他应该这样做。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聪明的高三年级学生们自然知道,我们的作文训练和高考作文是倡导“文以载道”的,命题人非常喜欢设置一个道德陷阱,首先考验一下考生的道德水准、道德境界,而后才考查考生的表达功夫。因此,这道作文题貌似可以从三种做法中任选一个来立意,但又决不能真的就像材料中的某些“大学生”那样来立意,而必须明确表态赞同材料中“小学生”们的立意,至少也得以“别拍照,先灭火”为核心立意。至于写完作文以后对考生自己到底有多大的道德提升,估计谁也不大在乎了。——老师们和考生们在乎的是作文的得分,并不在乎写作文的人。当德育简单地以分数来衡量时,德育就是苍白甚至虚伪的。
事实上,上述材料还真不是虚构的。它是命题者对作家梁晓声所述的真实情景的过滤。梁晓声曾拿着那张越战时期拍摄的小女孩被火烧伤的照片做了上面材料中所描述的调查,但命题者滤掉了梁晓声的感慨“如果我们培养的知识化了的人,在人性上还不如他们没上学的时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当然,命题者更滤掉了梁晓声这样的话:我拿这个问题去问外国留学生,大家根本不会去讨论第一种情况。
问题又来了:当时的摄影记者选择的是第二种做法,他确实是先拍了那张照片,然后救助了那小女孩,接着给报社发了那张照片,那个记者当时是怎样的“道德境界”呢?
原来,1972年6月8日,在炮火纷飞的越战战场上,当年21岁的美联社越籍摄影记者黄功偶遇一群孩子被战火灼烧而仓皇哭逃的场景,他本能地按下快门,结果拍出了那张举世闻名的新闻照片:《战火中的女孩》。
“本能地”三个字化解了黄功道德上的困境。
也难怪中国的大学生们面对这张真实的照片会有人为记者的“职业素养更重要”来辩护。——真实生活中的道德情景,远比作文考题要复杂得多。
《战火中的女孩》还有后续的故事:照片中那个被战火烧伤了后背的越南小女孩名叫金福,当年九岁。因当年受伤严重,金福后来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摄影记者黄功不仅当时就立即救助了小金福,在以后的许多年里,他也一直惦记着金福。2015年,52岁的金福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前往美国,开始连续接受烧伤治疗,最终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
有没有选择第一种做法的那种“并非本能”的例子呢?似乎有。
1993年,南非摄影家凯特·卡文在大灾荒的苏丹土地上拍摄了一张令世人震惊的照片:在贫瘠荒凉的土地上,一个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非洲小女孩蜷缩着匍匐在地,身后几米处,一只喜食死尸的巨大秃鹫正“鹰”视耽耽地盯着面前的小女孩,等着她咽下最后一口气。
这张被凯特·卡文命名为《饥饿的女孩》的照片,以它真实而强大的视觉冲击获得了于1994年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新闻摄影奖。通过这张照片,全世界都被非洲土地上正在发生的饥饿死亡事件所震撼。至今,这张照片依然是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凯特·卡文在获奖后两个多月就自杀了。因为,他在一次接受采谈时说,他当时在那个小女孩身旁等了二十分钟才捕捉到了这个画面。虽然凯特·卡文说当时他拍完那张照片后,立即上前赶走了秃鹫,抱起女孩救助,但是,他仍然受到了西方社会普遍的道德谴责:不立即救助濒死的生命就是道德犯罪!
凯特·卡文最后选择了自杀,并留下遗言:“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凯特·卡文当然是具有高度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人,他以《饥饿的女孩》一张照片唤醒了世人普遍的道德反省,他又以自杀完成了自己的道德反省。——他死于那二十分钟的旁观和等待,死于为了唤醒集体爱心的需要与立即拯救眼前个体生命的矛盾纠结,死于作为一个摄影师的“职业素养”与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道德素养”间的尖锐冲突。
凯特·卡文和黄功一样是具有高度爱心的人,正因此,他们才成为了捕捉和记录人类苦难并以此唤醒世人的杰出摄影师。他们所面对的道德困境无非是如何表达爱心,如何实施爱心的问题。相反,那些对人世间苦难漠然无视、无动于衷的人,既不会关注他人的苦难,更不会救助苦难的他人。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道德的内疚,却常常会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对他人做道德指责。
究其实,凯特·卡文的做法也并非作文材料中第一种选择那么绝对,他对那个饥饿的非洲小女孩是有救助的,那么,凯特·卡文究竟该不该为他的“二十分钟等待”而自杀呢?他给世人也留下了一个沉重的道德话题。——西方人也一样有道德的困境,梁晓声先生关于“外国留学生”的那些话并不全面。
爱心是最高贵的素养,无论是中外哪一派宗教,也无论是“问人不问马”的孔子,还是“道性善”的孟子,都如是说。只是在真实的生活中,爱心的行动或者说道德的实践又是具体的,复杂的,难的。
如果让我作文回答黄功或凯特·卡文所面临的具体情境下究竟如何处置的话,我的回答是:在不影响救人的情况下,新闻摄影师可以先拍摄再救人;在虽万分迫切但有专业救援的情况下,新闻摄影师还是可以专心地拍摄、记录;在万分急迫而又再无他人救助的情况下,摄影师救人第一,拍摄第二;只拍摄,而且是只为了自己出名得利的猎奇式拍摄,乃道德之贼,与爱心无关系。
我的立意就是:爱心是最高贵的素养。或曰:敬畏生命,救助生命。又或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还是《古兰经》中的话说得好:“拯救一个人,就如同拯救了全人类。”
2019.9.6
下一篇
《都挺好》之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