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知识大全 二
邮票的品相一般分为七级,即极优品、最上品、上品、次上品、中品、下品和劣品。
邮票品相的完好情况叫做邮票完整程度。按惯例邮票完整程度分为五级,分别用字母表示:即“VF”表示十分完整;“F”表示完整;“VG”表示很好;“G”表示好,“P”表示差。
属于上品品相的邮票,在票面、票背、齿孔、背胶四方面都应该既无印刷中的瑕疵,也无保存上的损坏。
凡邮票票面有污染、折痕、破损、或背面揭薄,以至少齿孔的邮票均属次品,集邮者对此一般不收集体(珍品除外)。
邮票的品相好,是指票面图案清晰邮戳少而轻,无缺损的邮票。
台湾省集邮界称邮票的品相好为票相,用它来反映邮票的外观质量。
集邮家所称的“品相端正”是指一枚有齿孔的邮票,其图案恰好位于邮票四个边的正中间。
一般应从哪几方面鉴别邮票的品相:
鉴别邮票品相着眼点有以下十个重要方面:票面整洁程度;齿孔完好程度;色彩光洁度;图像(包括图位)准确度;背胶是否原胶(新票);有无斑点污痕(旧票);邮戳清晰度;有无针眼;有无揭薄、揭破;有无破损;有无折破。
邮票褪色、变色的原因:
邮票褪色、变色是集邮者常遇到的难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强光的长期照射或接触酸性、碱性等物质所至;变色、褪色的主要现象有:蓝色变绿色,紫色变灰蓝色,红绿两色套色变得只剩绿色等,纸张也变绿色发黄,这种变色就成了次品。邮展时间一般不应太长,原因之一就是邮票不能在强烈的日光灯下照射,否则邮票刷色会逐渐褪淡,纸张变黄发脆。
保持邮票的良好品相的方法:
(1)为了保持邮票的纸质色泽不变,刷色不褪,不让邮票直接受到日光照射;
(2)撕邮票时应先沿齿孔直线反复折叠几次后,再轻轻地撕开,不要用剪刀剪有齿孔的邮票;
(3)贴票时,不要直接用浆湖涂在邮票的北面,以免邮票纸变色或产生斑点,应使用护邮袋或胶水纸;
(4)从旧信封上取下邮票时,应将邮票连同信封纸剪下,浸入水中约数十分钟,便会自行分开,千万不要直接用手撕,以防揭薄或撕破。
处理有皱痕的邮票的方法:
先把有皱痕的邮票浸在水里,浸湿后,拿出来用吸水纸将其表面的水吸干,然后平放在洁净的平玻璃上,再在邮票盖一张玻璃纸,用大姆指甲背面轻轻在皱痕处摩擦,使皱痕展平,(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损伤邮票);展平后摊在平板上阴干,皱痕即可消失。
处理正面有残缺的邮票的方法:
邮票正面被揭落,图案颜色剥落可用相同的邮票贴补,其具体方法是:先将剪下的同图案的小片邮票的背面用刀片刮掉,剥落面也要适当刮去一些,使其能吻合,然后用毛尖蘸胶水将小片贴牢,再压平即可大至如原状。
变体票:
变体票是邮票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一般在版模、版式、印色、齿孔、水印、加盖等方面有毛病,生产单位在印刷或检查邮票时,一旦出现废品,立即挑出销毁,但也有疏忽而将废品当正品出厂的现象。一般我们不提倡刻意收集变体票。
邮票材质
邮票用纸的三大类是:道林纸、白报纸和土纸。
邮票的纸质是区别邮票的版别、印次、以及鉴别邮票真伪的重要依据。
水印是在造纸过程中,用水印辊滚压初步胶水的纸浆,以干燥后形成潜影图文,迎光透视可见;具有这类潜影的纸张为有水印纸,具有防止伪造的作用,宜用于印制邮票及其它票证。新中国邮票中仅普东邮票有折线水印。
单式水印,又称“一票一水印”,是指在每枚邮票上,都有一个位置相、图案相同的水印。
涂料邮票纸属邮票纸的一种,专供印制影写版邮票使用。我国自1961年特46《唐三彩》邮票起,影写版邮票多用此种纸张印制。
1958年,波兰为纪念该国邮政创办400周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丝绸印制的小型张邮票。邮票图案是一辆古老的邮政马车奔驰在大道上,四周饰以精美的花纹并印有醒目的文字,加以别出心裁的丝绸质地,使之成为一件艺术品。
1963年3月,前民主德国发行了《化学为和平和社会主义服务》的小型张,邮票所用材料是与邮票内容相关的尼龙化纤织印制的。
常见的邮票多为纸质的,而民主德国在1963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塑料邮票。
加蓬共和国于1965年首先发行了金箔邮票,每枚重1.1克,面值为100法郎,仅发行5万枚。
钢箔、铝箔邮票分别由不丹、匈牙利、于1969年、1955年首先发行。
1973年不丹首次发行7枚《不丹历史》有声邮票,就是印在微型塑料唱片上的,邮票上录制着不丹国歌、不丹民歌和不丹历史解说词,可以贴寄信件,又可放在唱机上放听。
我国“大龙”邮票有少数全张含有造纸厂水印,而“小龙”邮票、“万寿”邮票、“蟠龙”邮票,均含有太极图。
我国首次采用水印纸印制邮票,始于“小龙”邮票。
中华邮政发行的邮票,有的曾采用篆文“邮”字;水印纸印刷。
印在布上的邮票首次由匈牙利于1958年9月发行;这是印在腊布上的4枚三角形花卉邮票的小型张,用来庆祝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集邮代表大会。
最早的“树皮邮票”,是1982年由加蓬发行的。
1983年,吉布提为纪念法国航空工为业50周年,曾以木材为材质印制了一种小型张,画面为各个时期使用的飞机。
印邮票的纸:
邮票纸表面上有涂料,纸面细腻,光滑,吸墨性强,印出的邮票色泽好,图案清晰,如果用一般的纸印刷邮票,会出现着墨不均匀,票面模糊不清,没有光泽等现象,同时,也不易使整张邮票分离。
使用特殊材料印制邮票最多的国家:
不丹保持着使用特殊材料印刷邮票最多的记录。它发行过金属箔片凸压圆形邮票、加压一层罗纹光栅塑料膜邮票、塑料凸纹邮票和塑料膜邮票,不丹在1969年发行了用人造成丝制做的“祈祷者旗帜”邮票,又发行了印在钢片上的“钢铁工业500年”纪念邮票;在1973年,还用香片纸制作了一套玫瑰花邮票,还制作了一套7枚小型录音唱片邮票,录音内容是国歌和朗诵历史纪事。
金属邮票:
自邮票问世后,一直是用各种纸张来印制的,但到了本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开始出现用金属箔印制邮票,此即金属邮票。1955年,匈牙利为纪念本国制铝工业创建二十五周年和国际轻金属产业会议的召开,发行了一种铝箔航空邮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邮票。图案是一架飞机正在飞越烟囱林立的冶金工业区上空,印在厚度只有0.009毫米的铝箔上,背面裱有一层薄纸,刷有背胶;与普通纸质邮票一样使用。到期1965年,加蓬为悼念休伯查博士发行一种金箔邮票,面值100法郎,当然极少有人当邮票贴用,共发行五万枚,绝大多数为集邮者收存。另外不丹还在1969年发行过一套钢箔邮票,全套12枚,印在0.025毫米厚的钢箔上,分别介绍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历史发展进程。
邮票设计、印刷
1.1937年9月,中华民国交通部邮政总局曾在《申报》上连续刊登启事,公开征求“航空救国”邮票图稿。抗战时期,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月刊1卷3期上曾批露这件堪称中国最早的公开征求邮票设计图稿活动。
2.新中国第一个专业邮票设计家是孙传哲,第一个女邮票设计家是卢天骄。
3.我国邮票设计师在历次最佳邮票评选中获奖最多的是孙传哲。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夫人胡潔青女士是一位善绘工笔花卉的国画家,她曾参与了特44《菊花》邮票的设计工作。
5.T.79《益鸟》邮票的第二图设计有误,其错误是家燕总是栖息在屋檐下,而邮票误为树枝上。
6.1985年7月25日,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为1986年发行国际和平年、教师节邮票,向社会发出征集邮票设计图稿的启事。
7.世界上年龄最小的邮票图案作者是中国儿童王亚妮,当时只有四岁,其作品名为“给妈妈抓痒”。
8.《孙传哲邮票设计作品集》于1991年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个人邮票设计史料的专著。
9.路易斯.约恩是第一位在邮票上署名的设计者,他的名字出现在1870年波尔多平版印刷系列邮票上谷神头饰的葡萄内。
10.迪瓦因是世界上第一位女邮票设计者,她设计了1888年新南威尔士100周年纪念系列邮票中的2便士和8便士邮票。
11.邮票设计中的错误是从1852年开始出现的,当时英属圭亚那1分和4分邮票出现文字错误,邮票上的拉丁文应有的意思是“我们恳请回信”,但是“PETIMUS”一词错刻成“PATMUS”,结果全句意思变成了“我们在返回时受了苦”。
12.集邮界习惯上简称雕刻凹版为雕刻版,称照相凹版为影写版。
13.目前我国邮票主要采用影写版(照相凹版)和雕刻版印制。
影写版印制工艺流程为:原图—整稿—分色—修版—连拍—拼版—拼版—过版—显影—腐蚀—印刷;
雕刻版印刷工艺流程为:原图—缩刻—压轴—过版—印刷。
14.影写版又称照相凹版。用影写版印制的邮票,最早出现在1914年,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大量使用影写版。
15.我国最早自印的雕刻凹版邮票是1921年发行的“光复、共和纪念邮票”,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
16.新中国最早的影雕套印邮票是1959年发行的纪6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三组)邮票。
17.我国发行的普通邮票普11和普12的图案、颜色、面值种类基本相同,这两套邮票分别用雕刻版和胶版两种印刷方法印制,它们的齿孔分别为11度和12.5度。
18.暗记是雕刻者或制版者在图案中故意作上的隐蔽标记,属于母模特征。
19.在邮票印制过程中,因版模磨损毁坏造成的多点、断笔、缺划、线条变曲等,这些均属于子模特征。
20.为了防止清洗和再次使用邮票,美国在1868-1871年使用压凸成小方格图案花纹的办法,这种办法损坏纸张表面的纤维,使邮戳的油墨渗入更深,可使清洗邮票更加困难。
21.刷色是指邮票上所印的颜色,一般可分为单色、双色和多色。
22.版铭,一般是指印刷在整张邮票上的印刷厂铭、版号、张号、色标以及设计者和雕刻者姓名。
23.在我国发行的整张邮票边纸上,表示邮票印刷厂家的标志叫厂铭;表示印刷用色的标志叫色标;表示印刷顺序的标志叫印刷顺序号或连续号、
24.边饰是整张邮票纸边上的装饰性图样。中国人民邮政自1981年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起,在部分邮票中开始印有边饰.
25.同一图案、同一面值的邮票,由于版次不同,而在不同版次邮票的图案相同处做下暗记,称为版次暗记。
26.印制双色套印邮票时,中心图案正印,边框印版被倒置而造成倒印,称边框倒印。全张邮票的边纸上如有版铭、号码等,如果版名、号码与中心图案为正向,可判断为边框倒印;版名、号码与边框为正向,可判断为中心倒印。
27.邮票属于小型印刷品,印刷厂总是根据纸张的大小,将若干枚邮票印在一张纸上,称为印刷全张;多数情况下,将印刷全张分切,交邮局出售,称邮局全张,即集邮者称的整版邮票。
28.北京人民印刷厂是中华邮政时期及解放初期邮票的主要印制单位,最后印制的一套邮票是特37《全国农业展览馆》邮票。
29.国际政府邮票印制者协会第三次会议于1989年7月4日至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中国《兰花》邮票(T.129)被此次会议评为胶印邮票一等奖。
30.邮电部和文化部曾联合发出通知,对仿印邮票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如确需原色原大仿印,必须在邮票图案的右下角位置划一斜线,斜线起止于二边各自边长的三分之一斜线的宽度不得小于0.3毫米。
31.“变体”邮票是指邮票印制时,由于技术上的错误而造成有缺陷的邮票。主要有以下几种:倒印、漏齿、漏印、复盖及倒盖等。
32.邮票在印刷上的变体有两种,即主要变体和次要变体。其中主要变体是由于印版中一个版模或印刷滚筒上的一个画面破损而造成的;而次要变体则是在印刷当中印刷滚筒、印版或版模发生破损而造成的。
33.在多色的邮票套印中,使用某一印版时,因误将纸倒放而形成倒印,根据倒印的内容,有中心倒印、边框倒印、文字倒印和图样倒印等。
34.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州于1855年发行以该州州徽“黑天鹅”为图案的邮票,蓝色,面值4便士,因印制时边框印模倒置,而造成邮票上的天鹅倒印,集邮者称它为“倒天鹅”邮票;1863年,首批错印票在爱尔兰被发现。它是集邮界公认的世界珍邮之一。
35.日本于1871年4月20日发行首套邮票,其中五百文票有中心倒印大变体,它是美国集邮家J.C.林斯莱于1953年发现的,此票迄今只发现一枚.
36.“美邮之王”是集邮界对1918年5月13日美国发行的中心倒印24美分“倒飞机”错版航空票的美称,即通称的美国中心倒印航空票。
雕刻版印刷邮票的种类:
单色雕刻版邮票:我国早期的雕刻版邮票多采用平面雕刻版印刷机而印刷的,这种印刷机速度较慢,但压力很大,印刷前先把纸张湿润,使之更易着墨,印出的线条、点子光洁、完整、厚实,如《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邮票;现代的雕刻版邮票,多是高速轮转机用卷筒纸印刷的。
一版多色雕刻版邮票:制版工艺与常规雕刻版一样,只是在印版的周围有几个上墨辊装置,机器开动后,每个墨辊输送一种颜色到版面上去,印到白纸上就呈现出彩色的效果。由于这种颜色效果是几种颜色的拼色,因而色与色之间常有串色现象。普20高面值邮票采用了这种方法。
雕刻版和照相凹版(影写版)套印邮票:雕刻版虽是比较理想的印制工艺,但它难于表现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层次,而照相凹版则往往在深调处呈现不规则的水纹,破坏画面的细微效果,故现在常采用两种混合套印的方法,发挥各自的和处,以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黄山风景”、“红旗渠”等邮票均为这种方法印刷。
线条腐蚀版:俗称假雕刻,一般用于没有半色调层次的文字线条稿—把排好版的原稿,用照相凹版不加网的方法制版,在雕刻版印刷机上印刷,可得到字迹秀丽、轻重一致,油墨凸起光泽滋润的效果。
阶调凹版:把原稿照相缩小制成邮票大小的阳片,用碳素纸过版法把阳片和网纹做到类似雕刻版原钢版的铜版上;在这个版纹上的重点部位雕刻上线条和点子,得到邮票原版,再用电镀过版法制成阶调凹版的印刷大版。
识别雕刻版邮票的方法:
雕刻版印刷的原版是在钢版上精雕细琢而成,图案上深浅明暗的层次变化是根据图案形象变化运用形状各异,深浅、宽窄、长短不同的线条和点来表现的,富有要求性,又难于伪造;早期大部分及近期一部分邮票采用这种方法印刷。识别雕刻版邮票可从三个方面进行:雕刻版的特点之一是,图案由雕刻而成的不同形状的线和点组成的,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是否符合这一点;在光线影响下的油墨是不是有凸起来的感觉,特别是在墨量最大的线条,低于有无明暗对比的阴影显出的厚度,甚至象浮雕效果一样;用手指轻轻抚摸雕刻线条处,是不是有凸起的手感。
新中国邮票票边上的标记:
票边即指全张邮票四周的纸边,它上边的标记是邮票资料的真实记载,通过对其分析、研究,可了解其版次和印刷情况。主要包括:厂铭:表明承印邮票的印刷厂家名称;数值铭:用来表示全张邮票总计金额的数字;色标:表示邮票刷色层次的标记,由一种颜色由深到浅的方块或圆点组成,亦称梯尺;制版铭:即邮票制版者在色标中所表示的工作日期或个人代号;邮票名称:表示全套邮票名称或某一邮票图案名称,亦称题名铭;规矩线:用来检验和保证邮票在套印时准确无误的标记,亦称十字对准线或导线,常用“+”、“┓”、“-”表示;裁切线:用来把印刷全张分裁成邮局全张、小版张或小本票时使用的指示标记,亦称切边线;对色标记:即印刷机关电管控制的信息、记号,可控制套印和打孔的精确度;印刷日期号:邮票印好后在票边上打出的标记,字型较小;印刷顺序号:是在全张邮票的票边上打印的一组中号阿拉伯数字,为印刷数量的标记,亦称张号;检验成品号:在邮局全张的某角,用手工打号机打出的一组大号阿拉伯数字,多为蓝色或黑色。
“过桥”和“过桥票”:
在邮票印刷中,将全张邮票分为两格,中间留有一条空白,空白的两旁各有若干枚邮票,形似桥梁,故称之“过桥”。“过桥票”是指全张邮票中,中间留有的空白连同两旁各一枚邮票。二者均有横式与直式之分。
我国邮票印刷的主要生产工艺:
目前我国邮票主要采用影写版(照相凹版)和雕刻凹版印制。
照相凹版印刷工艺流程为:原图——整稿——分色——修版——连拍——拼版——过版——显影——腐蚀——印制。
雕刻凹版工艺流程为:原图——缩刻——压轴——过版——印制。
印制完毕后,还需进行打孔、裁切、检验、打码、包装等工序。
我国对仿制邮票图案的规定:
邮电部和文化部曾于1986年联合发出通知,对仿印邮票图案作了一系列规定,主要有:
(1) 现行邮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统一由邮电部印制、发行和管理;
(2)非经邮电部许可,其它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仿印。因业务工作需要或出版物内容需要而仿印邮票图案,必须报经省级邮电管理局审核批准。
(3)印刷厂不准承印末经批准的仿印现行邮票图案的印件。
(4)仿印邮票图案,一般不准原色原大;如确需原色原大仿印,须在邮票图案右下角划一斜线,斜线起止于邮票两边各自边长三分之一处,斜线宽度不小于0.3毫米;原色仿印放大一倍以上或缩小二分之一以下的可不划斜线。
(5)在我国境内,亦不得私自仿印外国邮票;如确因需要仿印,也应按对我国邮票的规定执行办理。
航空邮票:
航空邮票是专门用来寄发航空信件的,它是邮票的一个种类。航空邮票一般以飞机为主图,邮票上常印有“航空邮票”字样。我国的第一套航空邮票是1921年发行的。
发行加盖邮票的原因:
加盖邮票也叫加印邮票,其发行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因发行国政体改变而加盖;如我国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清代“蟠龙”邮票上加印“中华民国”字样使用,1950年中国人民邮政将解放前邮票加印“中国人民邮政”和人民币面值使用;
因改变用途加盖;如1945年4月,我国苏中区在邮件收费制实行后,将邮票加印“改作四角”字们,供寄递机要文件专用;
因币制改变加盖,如解放前中华邮政将法币面值加印“金圆”字样,并改为金圆面值使用;
因限制使用地区加盖,如解放前中华邮政将邮票加印“限**贴用”等;
因改变邮票面值加盖,我国解放区加盖邮票中,多属此类;
因使用于国外设立邮局而加盖,指一个国家利用特权,在另一国家领土上设立邮局,将本国邮票加印文字后使用,如外国在我国的所谓“客邮”邮票。加盖邮票因加印技术,刷色变化、字体变化等,可产生出许多变异,有的已成为绝无仅有的珍邮。
官方错版票:
在发生错版的情况下,邮政当局为防止投机活动,继续印制错版邮票照常出售,称官方错版票。如1937年在邮票上加盖红十字时,发生少量倒盖,并被出售出去。在此情况下,邮政当局又有意加盖了一些倒盖的错版票,在一些邮局出售,以打击投机行为。
国际加信券:
也称国际回信邮票券。1906年,万国邮政联盟通过决议,由万国邮联国际局用含有“UPU”(万国邮联法文缩写)水印的纸张印制国际回信券,在各会员国邮局发售,它本身不能作邮资使用,是在各会员国兑换相当于一封起重国际平信邮资的一种凭证,但不能兑换现金,故有人称之为“万国通用邮票”。这种国际回信券对寄信人来说十分方便,如给国外亲友写信并希望回复,又怕对方增加回信邮资负担,便可随信寄去该券。国际回信券既可解决寄信人预付回信邮资的问题,也避免了国际间货币不同的障碍,十分方便用户。万国邮联从1907年至今已发行多种国际回信券,正面为法文说明,背面印有中、英、俄、西班牙、阿拉伯文字。我国中华邮政在1912年曾发售过国际回信券,目前我国邮政部门也有发售,并可办理兑换业务。
变体邮票:
邮票印制过程中,由于印刷技术上的差错而造成有缺陷不合格品,未检验出来,通过邮局流入市场,称之为变体邮票。变体邮票基本上是因印版缺陷、印制错误、用色错误、齿孔错误、水印错误、加盖错误等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漏印:在特殊情况下,在邮票上加印文字或图案或改变面值,均因印刷时发生文字、图案、数字等漏印一部分;
倒印:双色或多色套印邮票,印刷时把其中一色套印倒了即出现变体;
漏齿:有齿孔邮票发生各边或一边漏打齿孔现象;
复盖、倒盖:在邮票上加盖文字、图案、数字时发生的重印或倒印现象。变体邮票根据缺陷情况可分小变体和大变体。
臆造票:
臆造票是指并无模仿对象而伪造的假邮票。由于并不存在相应的真品,所以这些臆造邮票的铭记有的是虚构的,也有的是以无邮政主权的国家和地区或流亡政府的名义印制,比如“花纸头”就属于臆造票。另外,广义上臆造票也包括未经邮政部门授权,而随意加盖、改值的正式邮票。
新票:
一是未做邮资凭证使用过的邮票;二是指新发行的邮票。在一般的集邮活动中和集邮者中所谓的新票,主要是指未做为邮资凭证使用过的邮票而言。新票的特点是:票面无邮戳盖销痕迹,印刷油墨光泽存在,齿孔无损,背胶完好。
旧票:
“旧票”是相对新票而言,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发行年代较为久远,品相显得陈旧的邮票;二是已经作为邮资已付凭证使用过的邮票,一般是指后者。旧票的特征是:票面有邮戳盖销印迹,印刷油墨有一定程度的减退,背胶消失或有贴用过的痕迹(漏销票也属此类)。
盖销票的特点:
盖销邮戳印迹清晰,一般盖在邮票票面的四角地位;背胶存在,与原胶无异;票面印刷油墨光泽存在。
信销票的特征:
票面上有邮戳印迹;如经漂洗处理,原有背胶消失;与未使用过的新票或盖销票相比,票面印刷油墨光泽有所减退。
邮票与副票的区别:
邮票一般印有国家邮政标志,如新中国邮票都有“中国人民邮政”字样,而副票则没有;邮票都印有面值,副票没有;邮票可作为邮资凭证,贴寄函件,副票则不能作邮资使用。附票:
附票是附在邮票旁边的纸片,它有图案或文字,也有齿孔,外形很象邮票,但不印国家或地区的邮政名称,也无面值,它不是邮票。
“投机邮票”的种类:
邮政上完全不需要的邮票;附带巨额捐款的邮票;有意少量印制,只供给某些店、在邮局买不到的邮票;有明显把集邮引向岐途意图的邮票;采用搭配其它套票的方法少量向集邮家和邮商提供而不在邮局出售的邮票等。
“花纸头”:
“花纸头”又称“公仔票”、“污点票”、“垃圾票”,近几年来,世界上出现一些以某国名义或臆造国名印刷的五彩缤纷,形式多样、图案丰富但较粗劣的邮票,这些邮票不是由国家邮政机构发行的,通常是邮商包销。一般说来,它不属于集邮范围。
“假邮票”的种类:
包括完全的假票、无齿的假票、假齿孔票、假加盖票、假刷色、用纸不同的假票、假水印、假背胶票、修补过的邮票、假邮戳、假实寄封等。
商业邮票的主要特点:
发行量大大超过本国邮政需要,绝大部分供出口,作为商品销售;按流行专题印制名目繁多的系列邮票,投专题集邮者所好;邮票主题非国际题材,也与本国无关;发行盖销邮票,向集邮者大量销售;发行商业票较多的国家主要是欧洲的一些小国,还有非洲及东欧的一些国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