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人有三知 这是人生最大的座右铭(2)

作者:潘长宏

2021年12月29日

我今天和朋友们所说的话题是一个人人生的大格局所为。其实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圆满,而是适度。真正把人生修成大格局就必须做三知,知取舍,才能不贪得;知进退,才能不迷茫;知得失,才能不忧愁。今天先对你说说第二【知进退】。

人生的智慧不过六个字:“懂分寸,知进退”。

人贵有自知之明,审时度势,分寸把握得当,进退有度,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俗话说:“做菜讲究火候,做人注意分寸”。做菜时,如果对火候的把握不好,很可能会把菜炒糊了或炒的不熟。为人处世,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就很容易得罪人,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而在古代兵法中也有所谓“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毁全军覆没”的警世谏言。

佛家也认为,当人在起心动念之际,同时会种下因果。一个人如果动了邪念,也就埋下了祸源,不仅会给自己留下后患,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

因此,为人处世把握不好处世分寸,口无遮拦,百无禁忌,轻则惹人厌烦,重则引火烧身。纵观历史,不难发现,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智慧、勤奋,更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少方法和手段,而是因为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知道什么是恰如其分,什么是不偏不倚,什么是见好就收,总之,他们善于把握分寸。

与人交谈时,他们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他们懂得说话的轻与重、多与少。

而在处世中,他们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又不让人感到厌恶,总是能够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别人,从容地周旋于来来往往之中。在与人办事时,他们懂得因人而异,懂得如何轻松达到预期的目的,达到实际的效果,并给人留下很强的处事能力的印象;在处理问题时,他们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知道什么需要冷处理,什么需要热处理,什么时候应该清醒一些,什么时候应该糊涂一些。

他们有着良好的处世心态,能以高标准处世做人,既厚道又精明,得意时不张狂,沮丧时不气馁,可以平静地面对生活之中的得与失。正是因为他们能够掌握这些分寸,他们才能最终成功,或者比其他人更接近成功。简而言之,凡事都离不开“分寸”二字。人生在世,分寸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际关系需要把握分寸,推进工作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业更需要把握分寸。

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不不在把握分寸中见分晓。做人有分寸,还要知进退,才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当是的周文王在《周易》中有言:“亢龙,有悔。” 龙盘旋于九天之上,已经到达了最高的地方。 它四顾茫然,进无可进,退又舍不得退,反而觉得悔恨。 世人也是如此,他们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 只知道成功,不知道失败。 执着于长盛不衰,无止境地贪恋功名利禄。 却不知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只有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才能掌握住自己的命运。 范蠡辅佐勾践消灭吴国,却谢绝高官厚禄。 而是弃官从商,与西施泛舟西湖。 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被封为一等勇毅侯 在名望和权势如日中天时候,他却选择解散了湘军。 曾国藩说:“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做人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也别忘了给自己留条退路。 《道德经》有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当退则退,是一种气魄,也是一种智慧。

在《论语》中,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里所谓的“中行”就是中庸。这是一种调和折中、不偏不倚的态度,其它的两端便是“狂”和“狷”。“狂”和“狷”都有好的和坏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狂者易过之,过之则容易冒进,胆大妄为;狷者易不及,不及则会退缩,无所作为。只有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才能做到进退自如,而进退自如者则可趋利避害,事业可成。进退间,处处彰显着人生智慧。怎样进退是一种手段,什么时候进退是一种分寸。做人有分寸,知进退,才能在人生中有所成就。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