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阴阳的含义,十分广泛大而天地,小而人体,万事万物,皆俱阴阳由

阴阳的含义,十分广泛。大而天地,小而人体,万事万物,皆俱阴阳。由阴阳的运动变化,推动著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见,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一切生物生长变化的根源。 人的生长壮老死的整个生命过程,也就是阴与阳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 人体阴阳又必须与自然界阴阳相应,才能保持其协调的运动变化。因此,协调人体阴阳和协调人体界与自然阴阳是摄生防老的重要法则。
一.协调人体阴阳总的来说,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属阳,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等形体属阴。阳化气,阴成形。阳主生,阴主长。人体阴阳必须协调,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证治心传》 指出:“盖 人身本阴阳二气化成,二气平调, 人无疾病, 二气一有偏胜则疾患生矣'。 阳气能促进体内精微气血的生成,从而滋养脏腑形体,而 阴精又不断地供给阳气活动的需要,为阳气的物质基础。人体 阳气与阴精互根互用,二者协调,则为生理。若 阳气与阴精,一方偏胜,必致另一方偏衰,二者失调,则为病理。因此协调阴阳是养生治病的总原则。《素问.生气通天论》讲:“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 阳强不能密, 阴气乃绝; 阴平阳密,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人至老年,阴精阳气一般出现生理性的衰减,再加之疾病,故阴阳的偏盛偏衰尤宜注意调整。
1.扶阳抑阴人在青壮年时期, 阳气旺盛,生命力强,故身强力壮,生气蓬勃。但至40 岁以后,阳气逐渐衰减,故出现体重,活动不灵,阳痿,九窍不通利等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人年 40以后,阴阳都处于衰减状态,但以阳衰为主, 阳衰则不能化阴、生阴,阴精不足不能供给阳气的需要, 则阳气更衰; 阳衰还能导致浊阴的偏盛,浊阴非指精血,而是体内代谢废物如痰饮、水湿、糟粕; 阳虚不温而生寒。故一般讲, 老年宜扶助阳气, 抑制浊阴。是防衰延年大法则。《景岳全书传忠录.阳不足再辨》指出:“生长壮老已,而年有不同也,然则自幼至老,凡在生者,无非生气为之主,而一生.之生气何?莫非阳气为之主,而但有初、中....强则寿, 阳衰则夭”。《类经图翼.大宝论》又说:“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五官五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及其既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又说:“ 夫阳主生,阴主杀,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故阳唯畏其衰,阴唯畏其盛。非阴能自盛也,阳衰则阴盛矣”。...由言之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若论 扶阳的方法,则广而多,无外乎 防止伤阳和 温养阳气两方面。 寒冷湿邪,易伤阳气, 苦寒药食过多,易伤阳气, 劳倦过度,易伤阳气,等等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需谨慎注意,保护阳气不受伤害。温养阳气方法亦多,老年出现寒凉等 阳气不足时,常服温阳之药食,如羊、狗之肉,人参、鹿茸之药,但须注意适度,不宜服食过多、过久,以免阳气太盛伤阴。亦可采取 针灸方法壮阳气。如用艾叶常灸关元穴对阳不足之人大有益处。 若外湿入侵或脾虚生内湿,觉身体沉重疼痛,口淡不欲食,苔腻,为湿邪围阻阳气之征,久之,湿伤阻气,致阳气虚弱, 可 祛湿化湿,以通阳气,湿邪去,则阳气通而不致虚。 常用 薏仁、茯苓、淮山之品,煮粥自养。
2.交通水火肾在五行属水, 心在五行属火; 肾水上升以养心火,防心火偏亢, 心火下降,以温肾水,防肾水过寒。 心肾水火升降互养,称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如《傅青主女科》说:“ 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格致余论》亦指出:“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若 肾水亏虚,不能上升以济心火, 则出现口苦口干,“舌糜烂,心悸;健忘,
失眠,腰膝酸软,遗精等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病理。若 心阳不足,不能下降温暖肾水,则水寒,可见水肿,小便不利心悸等症。老年期,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病理现象较为多见,治宣交通心肾,如《伤寒论》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治水亏火旺之证; 苓桂术甘汤 , 桂枝加桂汤 治火衰水盛证。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