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组诗中的两句。意思是妃子看见驿站快递人骑着快马扬起的尘土高兴地笑了,别人不知道是送荔枝来了。从遥远的南方快递新鲜的荔枝到北方长安,看来中国古代就有快递了。
商周时期 “快递”主要服务军事。司马迁的《史记》里记载,周穆王在拜会西王母的时候,收到有人叛乱的消息,他乘着千里马赶回中原平叛,后世说“一日千里”,这是一个传说的非常
快
的交通速度。
秦汉时期的道路叫“驰道”,宽五十步,接近七十米,当时最快的行驶速度有多快呢?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后,大将军霍光征召昌邑王刘贺(也就是有名的海昏侯)来主持丧礼,他接到消息后午时从昌邑出发,一路狂奔,累死了几匹马,申时就到达了定陶,大概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走了一百三十五里路,每小时大概在四十五公里左右。这差不多是马匹能达到的极限。随着道路的完善,当时的快递系统也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传、邮、驿”体系。传,就是用车送达;邮,就是步行送达;驿,就是用马送达。特快的传送,则叫“驰传”。这些系统中的快递员中途休息、吃饭、喂马、换马的地方,叫“传舍”“馆舍”“邮亭”等。汉高祖刘邦早年就是一个邮亭的亭长。秦汉时期的快递系统也是主要为军事政治服务以及为帝王服务,快递的物品除了有政府文件和军中情报外,据说也有汉高祖刘邦专门给戚夫人运送家乡的大米,还有南方省份“快递”荔枝、龙眼等生鲜水果,所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事儿,早在汉代就有了。
隋唐时期,全国邮驿归在兵部管理,主要也还是为军事服务。当时的驿传道路上,每三十里就有一个驿站。诗人岑参的诗里有“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的句子,是对当时快递的生动描述。当然,整个唐朝的快递行业,最有名的传送,自然就是杨贵妃的荔枝了,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驿站也叫驿楼,兼有住宿的功能,官员们出差,经常寄宿在这里,所以唐诗中留下了大量相关的诗句。
宋朝的驿传分为三等,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分别是步递、马递和急脚递,急脚递是速度最快的,一天能走四百里。宋神宗时期又设置了更快的“金字牌急脚递”。“金字牌”是一个一尺多长的红漆木牌,上面有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就是说,凡是用“金字牌”传送的文件,不在每一个驿站停留交接,省了中转时间,所以特别快。《梦溪笔谈》说它“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宋高宗曾经一天连发了十二道“金字牌”,将岳飞从前线召回,并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元代疆域辽阔,当时的驿站,数量也不少。来中国旅行的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写道:“从汉八里城(今北京),有通往各省四通八达的道路。每条路上,也就是说每一条大路上,按照市镇坐落的位置,每隔四十或五十公里之间,都设有驿站,筑有旅馆,接待过往商旅住宿。这些就叫
做
驿站或邮传所。这些建筑物宏伟壮丽,有陈设华丽的房间,挂着绸缎的窗帘和门帘,供给达官贵人使用。即使王侯在这样馆驿下榻,也不会有失体面。因为需要的一切物品,都可从附近的城镇和要塞取得,朝廷对某些驿站也有经常性的供应。”
明朝以前私人的信件和物品,不能通过官方系统来邮寄。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正式出现了“民信局”,这并非官方机构,而是纯粹的民间商业组织,最早是在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浙江宁波地区,业务就是专门为民间商人和百姓寄送信件。到了晚清时代,大清邮政逐渐势大,民信局和官方的驿站系统,最后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