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为高考结束后,人就解放了,后来才明白,解放的意义在于:别人铺的路走完了,该自己亲手铺路向前了。”
这是一位网友在高考资讯下的留言。
看到这句话,深有同感。
读书时,生活是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老师会给我们安排好每天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标是在试卷上答出一个漂亮的分数。
工作后,生活是一个点的发散,我们每天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不会再有人给我们安排好一切,我们必须得靠自己,而目标也不再是分数,而是更好的生活。
以前想不明白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好像学过的知识都忘了。
后来才明白读书学的不是知识,而是在用十几年的时间培养我们的能力,为步入社会做准备。
因为真正能成就一个人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试卷上不考的能力。
回想学生时代,那可谓是许多人知识储备的巅峰。
文能背的了诗词歌赋,理能解的了几何代数;
前能说历史政治,后能讲反应受力。
可是进入社会后,知识储备立马走起了下坡路,活成了“文化沙漠”。
事实上,学习远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一场终身的修行。
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但其实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有多少信誓旦旦被生活的压力推翻;又有多少壮志凌云变成了得过且过。
其实我们都知道要成长,可是为什么停下了学习的脚步呢?
是压力?懒惰?还是想躺平?
或许都有,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们变成了一颗自断经脉的苹果树。
很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棵苹果树,第一年,它结了100个果子,农夫拿走了90个,给它留下10个,第二年,这棵苹果树又结了100个果子,农夫还是拿走了90个,给他留下10个,于是,这颗苹果树不开心了,为什么我那么努力结的果子,最后只得到10个,农夫什么也没做就得到了90个,这不公平。
它想来想去,决定自断经脉,最后,到了第三年,这棵苹果树只结了10个果子,农夫拿走了9个,给它留下1个,看到农夫只得到9个果子,它得意的说“这下你的果子就少了吧!”
可是,它却忘了,自己本来有10个果子,现在却只有1个果子了。
这个故事看起来好像很傻,但其实非常真实。
在工作中:
我们会因为领导的责难而故意不把工作做好,丢失了提升的机会;
我们会因为工资的问题,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值得,而错失了锻炼的机会;
我们会因为工作安排得不合理,而选择摸鱼,浪费了大好的时光。
试想一下,如果这棵苹果树不因为农夫的获得而自断经脉,而是把自我成长当作目的努力生长,在第三年,它结了1000个果子,它是不是就能得到100个果子呢?
同样,如果不以外界的反应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而是遵从成长的原则去努力奋斗。
是不是可以工作得更开心一些?是不是可以成长得更快一些?当你的能力更强了,是不是就有更足的底气去做选择?
知识经济的年代,学历代表着过去,学习力才代表着未来,做一棵成长的苹果树,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
无论是多看一本书,还是多听一堂课,只要我们在努力生长,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终身成长者,时间自会给你答案。
工作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任何大企业在招聘时,都会有一项学历的要求,那么总是以学历论人,这种做法正确吗?
其实很不幸,这个做法至少有80%的正确。
因为在前18年的时间里,每天的学习都在训练我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有好的学习力和思考力,才能有一个好的学历,所以倒推回来,学历正代表了这18年的学习力与思考力的培养情况。
但这是绝对的吗?一定不是!
前段时间去一个公园里散心,遇到了一行年轻人在受惩罚,领头的是一个同样年轻的姑娘,正在训斥其他人。
队伍里,有的人在做俯卧撑,有的人在做下蹲,有的站着,有的趴着,当时十几岁的弟弟正好在旁边。
我问他“你觉得为什么这些人会受罚?”
老弟回答到“因为他们不认真读书,没有考上好的大学”
我摇摇头说“他们都在同一个地方上班,这说明大家的学历是差不多的,既然学历一样,那为什么有的人受罚,有的人训斥呢?”
老弟摇头说不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机会。
我告诉他“学历很重要,但不是全部,同一个公司上班的人,大家的学历都差不多,但依然有人业绩好,有人业绩不好,这是因为能力不一样,这个能力就是思考的能力。”
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如果遇到问题就开始被情绪淹没,开始抱怨,那这些问题永远不会得到解决。
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思考,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每多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就会多进步一点。
要记住,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生活中就走得越稳。
做一个思考者,不管你去哪里工作,不管你正在经历什么,一切问题都能得以解决,即使不能完全解决,也一定是最好的结果。
学生时代,经常会写到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就是有“半个圣人”之称的。
曾国藩读书时非常用功,为了背下一篇文章常常熬夜。
有一天,一个盗贼来到曾家,想等曾国藩睡下后行窃,可是等了好久,曾国藩还在反反复复地背同一篇文章。
盗贼实在是失了耐心,破门大骂“就你这样还学什么呀!”于是一字不差地把这篇文章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由此可见,曾国藩生来并不聪明,即使是大字不识几个的盗贼多听两遍也能背出来的文章,他也得熬夜背诵。
考进士,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落榜,整整考了7次,换做常人早就放弃了。
但是他有着惊人的心理韧性,也正是这份韧性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多的是独自承受的痛、难以表述的苦,多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绝望,多的是过了一关又一关的无奈。
有的人像玻璃,一磕就碎;有的人像橡皮,摔坏了再捏一个新模样。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遇事扛得住事才是本事。
正如《》中的老人所说的一句话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
灵魂受过重击的地方,终会长出翅膀,带你飞翔,穿破云霄,去到别人去不了的地方,见到别人见不到的风光。
人世多艰,但你要昂首向前,不畏艰险,磨练出强大的心理韧性,去书写更好的明天。
老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就变红,靠着墨水就变黑。
人是群居动物,具有趋同性,我们会倾向于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
所以圈子不同,认知和思维自然不同。
比如:
创业者的圈层,谈论的是行业模式,思考的是迭代升级;
修行者的圈层,谈论的是修身养性,思考的是佛经道法;
投资者的圈层,谈论的是政策趋势,思考的是社会本质。
古有孟母三迁,一从墓地迁至集市,再从集市搬到学宫,于是孟子先是学人祭拜,再是学人买卖,最后学会鞠躬行礼与进退的礼节。
现有英国王妃凯特的母亲,为了让三个孩子接触到不一样的圈层,贷款把她们送进传统贵族小学--圣安德鲁斯小学。
而凯特因为圈层的升级,眼界也变得不一样,一路过关斩将,甚至休学一年,放弃爱丁堡大学的入学资格,与威廉王子报考同所大学,从而改变自身阶层,与皇室捆绑在一起。
所以,不要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小集体,要多去结交可以为我们赋能的人,至于那些消耗我们的酒肉圈子,远离!
正如清华教授老师告诫年轻人:
“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你要奋斗的那个圈子,然后跟着他不断往上走。”
因为人才是有成长集团性的,能干的人、卓越的平台,都会给周边的人带来正向的帮助。
哪怕基础差点,只要进入优质的圈层,就会被倒逼着快速成长。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无数个选择,然而每个当下,我们都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去经历。
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
所以每次面对选择,不管是选哪个,我们都无法知道,在当时,另一个选择是什么样的。
也不知道接下来,你会经历什么,会到达什么地方。
那么,当未来不如意时,你会怎么做呢?
是后悔没有选择另一个,黯然神伤?还是坦然面对,然后继续向前走?
其实,我们会觉得换一个更好,只是因为当初没有选择它,如果真的换一下,我们又会考虑选另一个会不会更好了,这就是人性。
所以,与其抱怨,不如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因为不论结果如何,皆是自己选择。
如果可以改变就想办法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不能改变,就接受。
人生很长,长得我们可以去感受许多不同的事,错了,我们可以整理行囊,再次出发。
人生很短,短的一眨眼就过去了,最是无情,任你黯然神伤,也不停下脚步。
就像《达摩流浪者》里写的:
“沿着这条路一直朝前走,在不远处会有一个路口,你可以向左转,也可以向右转,但你不能停留。”
只要脚步不停,无论有多少分岔路,都会殊途同归。
你尽管向前,不为某个选择停留,未来一切都会准时。
最后,感谢您看到了这里,人生漫漫,愿星光不负赶路人,所有日夜兼程的人,都不会有遗憾。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