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继夏代之后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王朝。从公元前17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国家,至公元前14世纪中叶盘庚迁都殷,及公元前11世纪商王纣被周武王带同西南各族攻灭,共传17世,三十一王,历时600年左右。商代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自从甲骨文字的出土,殷墟发掘的成功,使得古代文献记载的许多殷商史事得以印证,殷商时代已是中国古代的信史。
青铜器
而讲述殷商史事的古代文献,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时间较早、又有系统、并且证明是可信的,当首推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这篇《殷本记》所凭借的史料,依照司马迁自己的话,是“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虽然话是这样说的,实际上,司马迁在作《殷本记》的时候,还广泛利用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材料,除了所说的《诗经》、《尚书》之外,还采自《左传》、《国语》、《世本》、《大戴礼记·帝系》和其他一些材料。
甲骨文
但是司马迁引用史料,其主张是“考信于六艺”,所以他才说《殷本记》资料的来源,以采取于《尚书》、《诗经》的为最多。商代我们也叫殷商,“殷商”这一名词,作为朝代的名称来说,按照司马迁的记录,是称作“殷”的,《殷本记》里面就是记录“殷”这一朝代的历史。但“商”这一名字,却记载于比《史记》更早的时代。过去的史家把这一朝代有时称“商”,有时称“殷”,也有称为“殷商”的。这三种不同的称呼并见于先秦时期的记录。而究竟这三个名称是否指的是同一历史时代?甲骨文的出现,给了我们讨论这一问题的不少资料。
殷商文化
商较早出现
在殷墟甲骨文中,“殷”在还没出现过,但是“大邑商”却出现过不止一次。看来很显然,在盘庚迁殷之后,这个朝代的人仍以“商”称呼自己。而“殷人”则是商朝时代外面的人对于商朝人的称呼。如今一般的推断,就是这个朝代最后建都的地方,地名为殷(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所以外面的人就把他们首都所在的地名,用来代替朝代的名称。而上古的君王,都以其国都所在的地名作为国号,不像后世的君主,是用国都以外较大的地名作为国号,比如殷商以后的战国时期,魏国的国都迁到大梁以后,国号也随之称做梁一样。此外,有的国号时常伴随着政治中心的迁移而搬家,比如殷商时代,西方的周人定居在岐山脚下的周地时称做周,待周人灭掉殷商,将其国都迁往丰镐之后,丰镐也被称做周,到东周时国都再迁洛邑,也还是周。只是在“周”字前面加上“宗”和“成”两字,分别称为“宗周”、“成周”。
殷的由来
在往后,盘庚迁于殷,其国号自然又可以叫做殷。至于殷商的先公和盘庚以前的先王,虽然也经过多次的迁移,不过居住最多的还是商地,所以“商”这一称呼留下的印象最深。而殷商的都城在殷地最久,于是“殷”这一称号,其势力之大,当也不会在“商”之下。至于殷商的由来,可以说非常简单,在单称时可以称之为商,也可以称殷,而合称时便把它称做殷商了。“殷商”两字合用,虽然未见于甲骨文,但其来源同样很古老。《诗经》里面常用“殷商”一词来称盘庚以后的商朝人。自从殷墟甲骨文的出土,经过了一百余年的研究,也证明了《殷本记》中所记载的先公和帝王,大部分可信。《殷本记》中所记载的其他殷商史事,有的已经知道是近似,而有的则可以证明的确是错了,还有很多部分现在还不能确切地证明它们的可信度,不过随着考古材料的完善和甲骨文记录的线索笔者相信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但可以肯定的是殷商文明不是外来文明,而是我们祖先实实在在传承下来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