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签到:序号77
2020年7月1日,星期三,北京
雾霾指数:91,黄色
【心尧爱北京】
作为几代都城,
北京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
那时叫做幽州。
北魏时期佛教盛行,四处大兴寺院。
在如今西二环的广安门附近,
营建了光林寺。
这便是天宁寺的前身。
隋朝时寺内建造了木塔,
至辽代才开始修建如今看到的天宁寺塔。
唐代这里被称作天王寺。
明正统年间改名天宁寺。
在北京林林总总的古建筑中,
天宁寺是会被忽略的一处。
笼罩在故宫、颐和园的光芒之下,
即便天天从二环经过的人,
也未必会留心它。
然而天宁寺
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这座塔也是北京现存最高的密檐式砖塔。
(塔身通高57.8米)
从宋代开始,佛塔的样式基本固定下来,
分为密檐式和楼阁式两种。
密檐式塔层层出檐,无法登临。
天宁寺塔便属于这类,内部实心。
最下方是高大的台基和须弥座,
雕刻许多精美的佛像、纹饰及莲花瓣,
佛塔呈八角形,共十三级。
出檐逐层向上递缩,
呈渐渐收拢的形态。
塔身一周雕有天王、力士和菩萨,
座座精美,栩栩如生。
并用砖石仿木结构
建有斗拱、门板、窗棂等。
虽然一部分造像已遭损毁,
但依然无法掩盖当时匠人高超的技艺。
中国的砖雕技术在明代已经发展成熟,
留下了很多不朽的作品。
尤其体现在众多的宗教建筑中。
从两殿之间仰视天宁寺塔,
更感其雄浑之姿、巍峨之态。
去拍照片的那个中午阳光很好,
寺内的红墙上投射出屋檐脊兽的影子。
这一刻,时间定格,历史定格。
张克群女士在她所著的《晨钟暮鼓》中曾引用古诗曰:
“千载隋皇塔,嵯峨俯旧京;
相轮云外见,蛛网日边明。”
详细表达了古人对天宁寺塔的赞美。
书中还有张女士手绘的天宁寺塔全貌
及塔身细部图。
天宁寺现存布局由南向北为
山门、接引大殿、大释迦殿及舍利塔院。
山门进来后是前院,供奉着香火。
前来进香的香客也不少。
前院的大殿前矗立着数方碑刻,
其中有乾隆年间重修天宁寺碑。
寺中房檐屋角的用心可见一斑,
虽多为近代重修,
也不失为对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背后高高的大烟囱是现代的产物,
也成了广安门附近的又一地标。
在老北京风俗地图中找到了天宁寺,
这张图上有些古建筑已被拆毁,
再也无迹可寻。
幸而天宁寺还在,
还能跟过去对得上。
《帝京景物略》中曾这样描写天宁寺:
“塔高十三寻,四周缀铎以万计,
风定风作,音无断际。
……
志轶之,
安知弘业不为天宁也?”
今日我们最幸运之事,
莫为能在现世依旧寻得
旧文中所记载之景物。
并用现代的照相设备为之留影、
成为永存的记忆。
沉淀了世代历史的老北京城,
你还好吗?
我们来看你啦。
- FIN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