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 ↑“ 中 小学生阅读” 关注更多资讯 !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池沼( zhǎo) 诘问( jié) 追溯( sù) 蟾蜍( chánchú)
B. 洨河( jiāo) 丘壑( hè) 跋涉( bá) 绥靖( suíjìng)
C. 伛身( yǔ) 孕育( yùn) 遒劲( qiú) 蹒跚( pánshān)
D. 绮丽( qǐ) 殷红( yān) 藩篱( fān) 轩榭( xuānx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阻遏 鲜腴 无动于衷 张皇失措
B. 惶急 琐屑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C. 缅甸 推祟 销声匿迹 巧妙绝伦
D. 镂空 繁衍 相安无事 自出心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形容来势凶猛, 不可阻挡), 敌人节节败退。
B. 不宜笼统地提问, 不能笼统地答复, 艺术形式处理中, 往往是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开始相差得很小, 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点儿差错) 。
C.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胸中有丘壑( 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 只觉得身在山间。
D. 他触目伤怀( 触碰到自己的眼睛, 心里不高兴), 自然情不能自已。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 且焉置土石?
B. 已而之细柳军。
C. 改容式车。
D.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永定河发水时, 来势很猛, 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 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 足见它的坚固。( 作比较)
B. 这些石刻狮子, 有的母子相抱, 有的交头接耳, 有的像倾听水声, 有的像注视行人, 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分类别)
C.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 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列数字)
D. 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修建于800 年前, 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 来吨重, 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 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举例子)
6.按要求填空。( 4分)
(1), 长河落日圆。
(2) 故渔者歌曰: “ , 。”
(3) 《春望》中表现诗人念亲思家的诗句是 , 。
(4) 《赤壁》中点明诗歌主旨的句子是 , 。
7.校团委开展以“我与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请你参与解决。( 7分)
(1) 校园门口的绿化区经常被踩踏, 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 提醒人们爱护花草。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 组成对偶句, 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行人 花草 文明 爱护
踩踏 绕道 彰显 含笑
(2) 为了以实际行动美化环境, 九年级(1) 班参加了植树活动。班级向学校总务处借了36 把铁锹,8 个水桶。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总务处写一张借条。
(3) 组织社会调查之后, 校团委举行“我看环保”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李华同学的演讲稿的部分内容, 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刚才,我已列举出种种破坏环境的现象和事实,大家从中可以看到破坏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那么,我认为, 首先人类必须增强环保意识,其次政府要重视环保,采取有力的方法,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为环保贡献力量。
① 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使上下文连贯, 过渡自然。
② “采取有力的方法”这句话存在搭配不当的毛病, 可将“ ”改为“ ”。
③ 画线句中, 有两处逗号应改为 。
二、阅读理解。(44 分)
(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 回答问题。(3 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的首联, 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分)
9.后三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 并加礼辟② ,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 ③ 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 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 ,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有删改)
【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 ③龙丘苌( cháng):人名。 ④窭( jù):贫穷。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伯珍少孤贫(2) 学书无纸
(3) 山水暴出(4) 建武四年, 卒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伯珍累床而坐, 诵书不辍。
12.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 三) 阅读下面的语段, 回答问题。(10 分)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3.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2分)
14.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分)
15.“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2分)
16.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 2分)
17.“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 四)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20 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8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哧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没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轻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 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地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儿回。住远一点儿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啊。”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啊。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儿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啦啦地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吧。”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儿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 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儿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烧一个冬天了。”
(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有删改)
18.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4分)
早上:
下午放学后: 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 放学不按时回家。
晚上:
第二天清早: 学生们送来自己烧的木炭, 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19.从全文看, 孙老师是一个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 他的妻子虽然嘴上爱抱怨, 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女人。( 3分)
20.文中【B】处画线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请简要回答。( 3分)
21.请对【A】处画线句作简要点评。( 4分)
22.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6分)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三、作文。(50 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桥梁”的解释: ①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构筑物。②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请以《桥梁》为题, 或自拟一个包含“桥梁”这个词的题目, 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 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及人名。
参考答案
一、1 .答案:B解析:B 项中, “洨”应读xiáo。
2 .答案:C解析:C 项中, “推祟”应为“推崇”。
3.答案:D解析: “触目伤怀”的意思是看到眼前的景物而引起内心的悲伤。D 项中的解释不正确。
4.答案:C解析:C 项中, “式”同“轼”, 车前横木, 本句中用作动词, 指扶轼。
5.答案:B解析:B 项中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
6 .(1) 大漠孤烟直
(2)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 .(1)示例一: 行人绕道, 花草含笑。示例二: 爱护花草, 彰显文明。
(2)示例:
借条
今借到校总务处铁锹叁拾陆把, 水桶捌个。此据。
九年级(1) 班班委会
×年×月×日
解析: 借条应写有“今借到”或“借到”等字样, 写清向学校总务处所借物品的种类、数量, 涉及物品的数字大写正确; 正文开头空两格、右下方有具体名称和日期。
(3) ①示例: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免遭破坏呢?( 只要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即可) ②方法措施( 或: 有力有效) ③分号( 答“句号”也可)
二、( 一)8 .国家( 山河) 破碎, 城中草木丛生, 一片荒芜
9 .后三联表现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 或: 表现了诗人渴望战争尽快结束, 期盼亲人团聚, 国泰民安的愿望。)
( 二)10 .答案:(1) 小时候(2) 写字( 书法)
(3) 突然(4) 去世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少”“书”“暴”“卒”的理解能力。这四个词都是使用率极高的实词。
11 .答案: 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 坐在上面, 诵读不停。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题中, 译准“累”“辍”是关键。“辍”译为“停止”。“累”译为“堆叠, 叠架”。
12 .示例: 我们要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 要坚持自己的选择; 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才能有所成就;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 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及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 首先要分析徐伯珍小时候学写字、十年诵书不辍、应召便退聘礼、有条理地答出滞义、隐居修学等内容, 通过分析, 概括他的性格特点及品德修养, 然后从启示的角度来回答问题。
( 三)13 .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该段主要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4 .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该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5 .表面上看是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 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 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 使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 而是逐次展开, 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的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16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17 .不可以删去。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示肯定, 一点儿都不含糊, 用词准确, 所以不可以删去。
( 四)18 .早上: 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 学生烤火取暖。晚上: 孙老师的妻子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 孙老师却不在意。( 言之有理即可)
19 .对学生关怀备至勤劳顾家理解丈夫( 或: 支持丈夫)( 言之有理即可)
20 .画线句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山村冬天的天气严寒, 为下文写学生们雪中送炭做了铺垫, 也衬托了学生们这种行为的感人。( 言之有理即可)
21 .示例: 这个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围在火堆边烤火时欢快的情景, 从侧面表现了孙老师对学生们的爱。( 言之有理即可)
22 .表层含义: 学生们送的木炭能满足孙老师夫妇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深层含义: 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 或: 孙老师用爱温暖着学生们, 而学生们也用真挚的爱回报老师, 使寒冷的冬日充满暖意。)( 言之有理即可)
三、略。
本文转载自网络。以上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1、 为什么国家要叫停校外培训机构?这个回答绝了!
2、 小学生必看的《小读者》2022新刊征订!每月2本,让孩子阅读+写作能力双增长!
3、 《曹文轩给孩子的阅读计划》,助力阅读写作能力双提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