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绿豆芽儿

绿豆芽儿

□王婧伊

绿豆,造词极为简明,直接用豆子的颜色命了名字,也恰带来生机盎然的意趣,有彼此间不必明说的成就之感。在我的记忆里,家乡人说的豆芽儿,专指绿豆芽儿,去掉姓氏“绿”而直呼小名,亲切得就像唤自家的孩子。

豆芽儿是我味蕾上的家常菜。酸菜豆芽儿、浆水豆芽儿等,一年四季不曾间断,尤其是擀面皮中,豆芽儿是必备的配菜,这多半是因其豆瓣与根茎越嚼越香,那是绿豆独有的香味。豆芽儿是四季菜,而姥姥做的豆芽儿是我童年里关于餐桌的大部分记忆。

姥姥发豆芽的地方是光线阴暗的浴室,大浴缸里载满水,随着水汽蒸腾,空气变得潮湿。大浴缸上用木架撑起几口瓷盆,盆里放入用粗纱布包裹紧实的绿豆,豆芽儿就在里面慢慢生长着。瓷盆底下有若干小洞,姥姥浇水时,缸底有细细的水柱流出。现在回想起,姥姥用的,应该是发豆芽儿的土办法了。

“发豆芽咯!”姥姥吆喝着,这也是我最喜欢观摩的趣事。绿豆被倒进瓷盆儿,发出清脆的声响,慢慢吸收水分,绿色因为水的滋润,更透出灵性。静置两三天后,豆皮儿束不住里面涌动的生机时,被撑开一条缝隙,露出里面白色的豆瓣儿。这时,保持豆瓣儿湿润的同时,盖上一块湿布,避光放置,勤换水,很快可以看到拱出的绿豆芽儿来。

姥姥每次换水时,我都喜欢在旁边看白色的豆芽儿是否长大了一些。撇去漂浮在水面脱落的豆皮儿,只要不见光,两天便可长成一盆漂亮的绿豆芽儿。姥姥总说,发豆芽儿的时候,要挑出坏豆子,不然发出的芽儿就会发黑,还会影响其他芽儿的生长。如今,我已成年,姥姥发的豆芽儿也在我心里成长发芽——人心若长了歪芽、坏芽,也要及时掰掉,不然害人害己。

现在,我求学在外,食堂的炒豆芽儿,吃着如同嚼草。看着碗里拖着长长细线一样尾巴的干瘪豆芽儿,我没了胃口。姥姥说,炒豆芽儿讲究火候,还要把握好时间,时间太短,豆瓣儿一股子豆腥味儿;时间长了,豆芽秆儿失了水分,变得干韧如草,不再鲜嫩。姥姥做的素炒豆芽,可谓是色香味俱全,看着颜色鲜明,吃着脆爽可口,填满了我整个童年。

许是为了追忆童年,亦重拾记忆中的味道,我最近也发了回豆芽儿。为了避光,我把饭盒放到厨房柜子下隐蔽的角落里。此后一段时间,进出厨房,总在微波炉的上方看到饭盒盖,却没多想过什么。有一天,我猛然想到似乎还发着绿豆芽儿,赶紧跑去看。手一捧起饭盒,明显感觉到轻飘飘的,没有任何分量感。拿掉上面的纱布,发现纱布都已因干涸而定了型。一饭盒的豆芽儿已经干透,缩回到比原来绿豆个头儿还要小的样子。

仔细看,每根豆芽儿都生了根,像一只只小手,抓拽着彼此。这些豆芽儿努力生长,撑开了绿豆与绿豆之间的间隙,然后却日渐消瘦、枯萎,却仍保留着这些空隙。我把饭盒又接上水,看看会不会有起死回生的转机。遗憾的是,每个豆芽儿看起来都很难再充盈起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浸泡,也无改观。

失意间,我仿佛看到姥姥慢慢拾起瓷盆里漂浮在水面脱落的绿豆皮,放在掌心里让我把玩。我闭上眼,回忆起儿时指尖碾碎的绿豆皮,感受到了一股力量。瓷盆里的豆芽儿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耐力,能承受痛苦、挫败的重创,更能经受生命蜕变的击打。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