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多民族家庭节日多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1日电 题:多民族家庭节日多

新华社记者于长洪、王靖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今年64岁、身着蓝色蒙古袍的白俊岐,轻声哼唱蒙古语歌曲。老伴索淑琴身着漂亮的达斡尔族传统服饰,带领着儿孙们用掌声为白俊岐伴奏。中秋节这一天,悠扬的歌声飘荡在客厅里,将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家庭紧紧凝聚在一起。此情此景,像极了茶几上的五仁月饼,圆圆满满、甜甜美美。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受到各民族群众喜爱,对于多民族组成的融合家庭更不例外。在内蒙古自治区,平均8个家庭中就有1个是多民族融合家庭。平日里,大家包容多样、相互欣赏,不仅和和美美欢度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更其乐融融共度少数民族特有节日。多民族家庭节日多、欢乐多、幸福多,团结情在草原飞扬。

白俊岐家住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纳文慕仁社区。他是蒙古族,老伴是内蒙古“三少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大儿媳则为汉族,家里11口人由3个民族组成。白俊岐的孙子、在尼尔基第二中学九年级一班读书的白镜晖,一边给爷爷捶腿,一边说:“大家都说,因为我出生在多民族融合家庭,所以才特别聪明。这让我感到特别幸福。”白镜晖的一席话,逗乐了全家人。

和别的家庭不同,白俊岐家的节日特别多。一到春节,全家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正月十六是达斡尔族的抹黑节,索淑琴会用锅底黑灰,把起床晚的人抹成大黑脸。到了农历八月,全家人还要一起欢度蒙古族的马奶节。

“多少年来,虽然儿女都各自成家,但每逢佳节大家都会齐聚一堂,没有一次例外。”白俊岐自豪地说。他讲述:“儿子谈对象时还特意问我,儿媳妇是汉族,我们会不同意吗。我告诉他,哪个民族都可以,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如今,摸着孙儿的头,白俊岐觉得这个大家庭幸福和谐。

红色的汁液、甜辣的味道,孩子们咂巴着嘴,很快吃完了刚炒出来的年糕。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纳文慕仁社区陈秋红家中,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软糯的炒年糕。她说:“我是汉族,老公和婆婆都是朝鲜族。因为共同的爱好、相同的性格,我和老公最终走到一起,组成了这个民族融合家庭。”陈秋红讲述,中秋节也是朝鲜族的秋夕节,每年的这一天,还有朝鲜族的百众日等节日,特色美食会摆满桌,自己还会邀请大姑姐一家一起过节,大家有说有笑非常愉快。

“不知不觉中,我跟婆婆学会了做炒年糕、辣白菜,甚至还能听懂不少朝鲜语。刚见到婆婆那会,她普通话说得不好,经过这些年接触,她的普通话说得非常流利了。”陈秋红说,每到各大节日,自己总要在婆婆面前露一手学来的厨艺,看到婆婆点头说炒年糕比她做得好,“我心里美滋滋的”。

走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布西社区涂建华家,一大家人一边吃着月饼、桃子,一边唠嗑,忆起今年一起欢度瑟宾节和斡包节的情景。涂建华说:“我们家庭成员包括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每到各民族节日,我们都会共同欢度,这样一来,每个月至少能庆祝一次,大家乐呵呵的,挺好的。”涂建华的女儿艾涵补充说:“我是鄂温克族,瑟宾节是我们民族的主要节日,大伙儿穿上节日盛装,开展歌舞表演、竞技体育等狂欢,非常有趣。”

白俊岐、陈秋红、涂建华家共叙节日情的故事,是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生动缩影。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乃至整个内蒙古自治区,这样的民族团结故事像牛羊一样繁多。2016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旗。

“实际上,我们没走啥捷径,旗里的干部群众都紧紧把握住了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这一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说起做好民族工作的经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委书记谭华表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