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酒是酒,又不是酒


山爷/文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几乎与中华文明史同步。酒不仅是物质的饮品,同时也是精神的佳酿,二者相处投机,醇香浓烈,别具一格,渐成中国式酒文化。人们在制酒酿酒、饮酒赞酒的过程中,赋予酒五花八门的称谓和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称。这些诨名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在酒文化园林里俏也争春,各呈异彩。中国是一个盛产美酒的古国,又是一个诗词传世的古国。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诗,是人类精神产生的瑰宝奇葩,酒文化掺和到诗歌中,如鱼得水,如胶似漆,缔结了诗与酒的不解之缘,相从相随,更是令诗神气质芳香醉人,酒神形象临风飘逸,诗因酒而狂放,酒因诗而风雅,凝聚成光耀古今的中国“诗酒”文化。酒文化,不仅活跃在诗词歌赋中,也渗透于政治和经济各个领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礼仪修养息息相关,使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加耀眼绚丽。
  先来说说“酒”名的由来。
  晋代江统的《酒诰》认为 “ 酒之所兴,乃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国人公认的酒神酒圣有两个,即仪狄和杜康。相传,酒是杜康发明制造。古人造酒和杜康造酒的传说很多,其中三滴血的传说颇有意思。杜康研制一种可以喝的饮品,虽味道鲜美,也很浓郁,却总觉得少了一种香醇,冥思苦想就是得不到解决方法,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对他说:“你所酿的是一种仙界的饮品,既然你有几分仙缘,我就帮帮你吧!以水为源,以粮为料,将粮食泡在水里,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求取每人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说完老翁就不见了。
  杜康醒来就按照老翁所嘱制作。他在第九天的酉时到路边寻找三人,经过一番周折,最终分别从一介文质彬彬,谦虚有礼的书生、一位刚从战场凯旋的威武英气的将军、一个无亲无故并且傻乎乎的乞丐手指上得到一滴血。有了这三滴血,杜康终于制作成功了。起什么名字好呢?他一想,如此美味饮品里有三个人的血,又是酉时滴的,就写作“酒”字;怎么念呢?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却也有几分道理。喝了酒,若有了三分醉意,你会“醉时吐出胸中墨”,如那文人一样有气质,有风度;若有了六分醉意,便会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酒酣胸胆尚开张”,如大战告捷的英雄一般,志得意满;而当你喝到九分醉意后,便是到了卧而不起的时候,“笑杀山公醉如泥”,如同傻子,胡言乱语,让人不知所措了。酒啊,原来是文人、武者、痴傻儿的精魂点化!   再来说说酒的其他称谓。
  根据酒的味道、颜色、浓淡、功能、作用及酿造方法、工艺过程 等命名酒的称谓,丰富多样,区分细致。
  1、醥piǎo,清酒。晋 左思《蜀都赋》:“觞以清醥,鲜以紫鳞。”唐 杜甫《聂耒阳书致酒肉》诗:“礼过宰肥羊,愁当置清醥。”清 钱谦益《辛卯春尽歌者王郎北游告别戏题绝句之十三》:“春风作态楝花飞,清醥盈觞照别衣。”
  2、醪láo,浊酒。“醪”系指汁与渣混合的酒,也就是酒酿,因此又称“浊醪”。辛弃疾《贺新郎》:“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3、醴lǐ,甜酒。《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4、醝cuō,白酒。古人酿酒时根据酒的颜色,有不同的名称:“酒红曰醍,绿曰醽,白曰醝。”张华《轻薄篇》:“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
  5、醍tǐ ,较清的浅赤色的酒。《礼记.坊记》:“醍酒在堂。”
  6、醽líng,酒色为绿,也是一种酒的名称。李贺:“醽醁今夕酒,细帙去时分。”
  7、醽醁líng lù,酒的名称。晋代道学家葛洪《抱朴子·嘉遁》说:“藜藿嘉于八珍,寒泉旨于醽醁。”唐代名臣魏征善治酒:一种酒是醽醁、一种是翠涛,唐太宗对此赞不绝口。称之“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醁:美酒,又特指醴醁酒。《聊斋志异·狐妾》:“偶思山东苦醁。”
  8、酝yùn,本意为酿酒,也代指酒。孙万寿《远戌江南寄京邑亲友》:“宜城酝始熟,阳翟曲新调。”
  9、醅pēi,“醅”的本意为酿酒,常用来代指酒。杜甫:“盘飧路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酒醅,酿成而未滤的酒。 唐 刘禹锡 《酬乐天晚夏闲居欲相访先以诗见贻》诗:“酒醅晴易熟,药圃夏频薅。” 唐 白居易《赠皇甫庶子》诗:“妻知年老添衣絮,婢报天寒拨酒醅。”
  10、酤gū,本义一夜酿成的酒。《诗·商颂·烈祖》:“既载清酤,赍我思成。”
  11、醇酎chún zhòu,指味厚的美酒。汉 邹阳 《酒赋》:"凝醳醇酎,千日一醒。"
  12、醇醪chún láo,原指味道浓厚的美酒,后演化为酒的代称。《汉书·爰盎传》“乃悉以其装赉,买二石醇醪。”
  13、醳yì,酒或醇酒的代称。“觞醳泛波。”左思《魏都赋》:“肴醳顺时,腠理则治。”
  14、醑xǔ,美酒。南朝 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尊。” 杨万里:“餐菊为粮露为醑。”宋 叶清臣《贺圣朝》“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
  15、醠àng,清酒。《淮南子·说林训》:“清醠之美始于耒稆。”宋梅尧臣《送渭州刘太保》诗:"千蹄使椎牛,百瓮令设醠。"
  17、屠苏,即“酴酥”tú sū,酒名。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明 沈受先《三元记·辞亲》:"夜雨灯前蒙训育,春风堂上饮酴苏。"清 赵翼《己未元旦》诗:"饮罢酴酥最后觞,履端复此庆农祥。"
  18、清酌zhuó,古代祭祀所用的清酒。邹智《吊刘忠定公文》:“折寒梅以为羞兮,洒飞泉以为酌。” 宋 苏轼《送张龙公祝文》:“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昭灵侯张公之神。”
  19、清尊,亦作“ 清樽 ”、“ 清罇 ”,酒器,借指清酒。王勃《寒夜思》:“復此遥相思,清尊湛芳渌。”曾巩《戏呈休文屯田》:“纵无供帐出郊野,尚有清樽就閒燕。”
  20、壶觞shāng,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清 顾炎武《陶彭泽归里》诗:“瓮盎连朝浊,壶觞永日酣。”
  21、曲蘖qǔ niè,本意指酒母。据《尚书·说命》记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又据《礼记·月令》记载:“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杜甫在《归来》诗中写道:“凭谁给曲蘖,细酌老江干”。苏拭在《浊醪有妙理赋》中写道:“曲蘖有毒,安能发性”。
  22、冻醪,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杜牧《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23、秬鬯jù chànɡ,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卣(yǒu):带柄的酒壶。
  24、昔酒,无事而饮之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曰清酒。” 事酒,有事而饮也;昔酒,无事而饮也;清酒,祭祀之酒。所谓周代三酒是也。
  25、瓮头春,是指初熟酒。唐 岑参《喜韩樽相过》诗:“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沽酒资。”
  26、腊酒,腊月酿制的酒。指腊月里自酿的米酒。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唐 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玉缾素蚁腊酒香,金鞍白马紫游韁。”
  27、烧酒,用蒸馏法制成的酒,透明无色,酒精含量较高,引火能燃烧。也称白酒。一为唐时酒名。白居易《荔枝楼对酒》诗:“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28、椒浆,为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浆,故称椒浆。古代多用以祭神。《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最后来说说酒的雅号和别称。
  依据酒的某些个性化、形象化特征或传说典故、轶闻逸事的演绎赋予酒的雅号或别称,五花八门,饶有风趣。
  1、醍醐:本义是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常用来比喻美酒。唐 白居易《将归一绝》:"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明 徐复祚《投梭记·救女》:"但愿杯行无数,开怀畅饮醍醐。"
  2、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元 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喈喈”。明 王九思《驻马听·四时行乐》:“满饮金波,琵琶一曲把闲愁弹破”。
  3、浮蚁:酒的别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蚁而得名。唐 郑谷《自适》诗:“浮蚁满杯难暂舍,贯珠一曲莫辞听。”元 仇远《题溧阳市》诗:“欲是旗亭浮蚁美,杖头能费几青蚨。”
  4、杜康:古人以传说中发明酿酒的杜康之名来暗指酒。陆游《醉赋》:“我疾多自愈,初非遇奇方。我生固多难,欲虑忽已忘。颓然乱书中,不知岁月忙。有时或得意,炙冷不暇尝。乃今又大悟,万事付一觞。书中友王绩,堂上祠杜康。”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5、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带来欢乐,故被称为欢伯。最早汉代焦延寿《易林》载:“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后来,许多文人就以欢伯这个名字来称呼酒。宋代人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金 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
  6、钓诗钩、扫愁帚:酒之别称。古时诗人借酒激起创作灵感,勾起诗兴,扫除忧愁,故称。宋苏轼 《洞庭春色》诗:“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元 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也这扫愁帚,钓诗钩。”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八大王》:“厥名为'酒’,其名最多……或以为'钓诗钩’,又以为'扫愁帚’。”
  7、般若汤:般若(bō rě),梵语的译音,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般若汤,佛教徒用的隐语。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苏轼在 《东坡志林·卷二·僧文荤食名》中笑言:“僧谓酒为‘般若汤’,谓鱼为‘水梭花’,鸡为‘钻篱菜’,竟无所益,但自欺而已,世常笑之。人有为不义而文之以美名者,与此何异哉!” 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8、黄封:酒名。宋代官酿,因用黄罗帕或黄纸封口,故名。后泛指酒。苏轼《岐亭之三》:"为我取黄封,亲拆官泥赤。" 王文诰 辑注:"京师官法酒以黄纸或黄罗绢羃瓶口,名黄封酒。"明 张四维《双烈记·策勋》:"荣紫诰,醉黄封。希帝宠,重军功。"清 黄遵宪《新嘉坡杂诗·之九》:"红熟桃花饭,黄封椰酒浆。"
  9、曲生,曲秀才:酒的拟称。唐人小说中有秀才曲生变化为酒的故事。据郑棨在《开天传信记》中记载,“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陆游《初春怀成都》: “病来几与曲生绝,禅榻茶烟双鬓丝。”明代清雪居士的诗曰: “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清代北轩主人的诗曰: “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馆难忘曲秀才。”蒲松龄《聊斋志异·八大王》的词曰: “故曲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
  10、天禄:语出《汉书·食货志》:“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
  11、青州从事,平原督邮:“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是坏酒的隐语。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原为官名。因为青州境内有齐郡,齐与脐同音,凡好酒都是酒力下沉到脐部的,从事又是美职;而劣酒则不下肚,至横膈膜为止,平原有鬲县,与膈同音,督邮又是贱职,故以此为美酒、坏酒的隐喻。苏轼有“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诗句,因乌台诗案贬黄州时,诗人穷困潦倒,无酒可饮。老朋友章质夫遣人送了一封信和六壶酒,不料来人却在路上把酒打破了,只把信送到。乐天幽默的苏轼虽然痛心惋惜,却并不沮丧。他写了首诗,题为《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
  12、清圣、浊贤:东汉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有一次尚书郎徐邈违令在家狂饮,喝得酩酊大醉。适逢曹操派人传唤上朝议事,徐邈躲避不及,便仗着酒兴对来人说:“请回丞相话,臣正与圣人议事,不得功夫。”来人一听是“圣人”不再追问便回命了。徐邈由此躲过了惩处。后世因称白酒或浊酒为“贤人”,称清酒为“圣人”。把饮酒而醉称之为“中圣人”或“中圣”,如李白《赠孟洁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在北宋时期李昉等撰写的《太平御览》引《魏略》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唐代季适在《罢相作》中写有“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的诗句。宋代陆游在《溯溪》诗中写有“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的诗句。
  13、壶中物、杯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或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唐 张祜 《题上饶亭》诗:“早霜红叶静,新雨碧潭深。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 陶潜《责子》:“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14、白堕:相传刘白堕为南北朝时善酿酒之人,其酿制之酒放在烈日下暴晒,十天以后,罐中的酒味不变,喝起来醇美非常。永熙年间,南青州刺史毛鸿宾携带这种酒上路,遇到盗贼,盗贼喝了这种酒,立即醉倒,后被擒拿归案,因此此酒被称做"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后因之用作美酒别称。苏辙《次韵子瞻病中大雪》:“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15、茅柴:对劣质酒的贬称,后亦成为市沽薄酒的特称,亦作"茆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冯时化《酒史·酒品》:“恶酒曰茅柴。”吴聿《观林诗话》:“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
  16、忘忧物:酒能使人忘掉忧愁烦恼,故以“忘忧物”称之。 晋 陶潜《饮酒》诗之七:“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唐 白居易《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无因同饮聊咏所怀》:“劳将箬下忘忧物,寄与江城爱酒翁。”
  17、红友 :酒的别称。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 常州宜兴县黄土村,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后有:明·王世贞《与儿子小酌红酒》诗:“偶然儿子致红友,聊为桃花飞白波。清·朱彝尊《迈陂塘·答沉融谷即送其游皖口》词:“留君且住,唤红友传杯,青猨翦烛,伴我夜深语。”
  18、春:《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春”为岁之首,又喻大地生机勃勃,万物更新,从而引发人们的希望与向往。唐人好以“春”为酒的代称。《国史补》云:酒有郢之富春,乌程之若下春,萦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李白有《月下独酌》“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杜甫有《拨闷》“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苏轼有《洞庭春色》 “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19、黄醅:白居易《尝黄醣新酌忆微之》:“世间好物黄醅酒,天下闲人白侍郎。”陆游《山园杂赋之二》:“赖有黄醅法,终年任醉醒。”此以“黄醅”为酒的代称。
  20、流霞、霞液:王充《论衡·道虚》引一则传说:“斥仙人”项曼都好学仙道,后随仙人上天,饮流霞一杯,数日不饥。后以“流霞”、“霞液”指美酒。庾信《卫王赠桑落酒答奉》:“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唐道士吴筠《游仙诗》:“霞液朝可饮,虹艺晚堪食。”
  21、曲道士、曲居士:这是对酒的戏称。宋代陆游在《初夏幽居》诗中写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黄庭坚在《杂诗之五》中写道:“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22、狂药:这个称呼在某种程度上符合酒的特点。酒能使某些人过饮后表现出狂放与狂傲,甚至口出狂言。《晋书·裴秀传》附:“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石)祟酣宴,慢傲过度,祟欲表免之。(裴)楷闻之,谓祟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祟乃止。”酒这个狂药差一点使孙季舒因酒后发狂而丢掉官帽子,但又是这个狂药之名使他得到原谅。唐 李群玉《索曲送酒》诗中写有“簾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 ”宋 范质《戒子》诗云:"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说岳全传》第七三回说:"饮三杯之狂药,赋八句之鄙吟。"
  23、 绿蚁、碧蚁:由于新酿成的酒泛起的泡沫,色微绿,细如蚁,所以就用“绿蚁”来形容新酿造的酒。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南宋 吴文英《催雪》:"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
  24、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敌一样而得名。《南史·陈暄传》:“故江諮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后因谓酒为“酒兵”。唐 唐彦谦《无题》诗:"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金 元好问《追录洛中旧作》诗:"酒兵易压愁城破,花影长随日脚流。"清戏曲家遁庐 《童子军》第十二出:"久拚恨海填精卫,忍把愁城付酒兵。"   纵观中国历史,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有诗酒助醉,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诗和酒常常相提并论。综上观之,酒的每一称谓和雅号几乎都与诗结伴而行,相得益彰。其实,酒是酒,又不是酒,至少不仅仅是酒,中国酒文化的精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酒不仅是健康的补益,是助兴的神力,酒更是情感的载体,是欢乐的象征,是不易轻弹的泪水。自古道: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曹操“对酒当歌”的慷慨,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悲壮,李白“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豪气,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的狂喜,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风雅,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忧愤,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的销魂,王维“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情深,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情,杨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豪情……种种寓意,句句寄情,造就了中国独特的诗酒文化。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说过,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但愿“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反过来还是要说,酒是酒,又不是酒,至少不仅仅是酒,世间万物,一剑双刃,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说文解字》曰:“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酒,是迁就满足的意思,用来迁就满足人性中的善恶、激情的刺激性饮料。另一种说法认为,“酒”是成就的意思,是导致或吉或凶之事的原因。古昔时代仪狄发明了酒,大禹尝酒后大加赞美,但因仪狄的造酒天才而疏远了他。可见,酒又是健康的大敌,情绪的魔鬼,行为的小人,思维的痴儿。“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诗仙”兼“酒仙”李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据考最后竟殁于“腐胁疾”,即“慢性酒精中毒症”(唐 皮日休《七爱诗·李翰林》:“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诗歌“浑涵汪茫,千汇万状”,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被誉为“诗圣”的杜甫“少年酒豪”,嗜酒如命,“百罚深杯亦不辞”,公元770年,避难到湖南耒阳,县令慕其诗名,送酒慰问。结果,饥肠辘辘的他,据说此一醉竟成千古不醒。呜呼,哀哉!
  至于现实生活中,因饮酒过频、纵酒过量、酗酒贪杯酿成多少人间悲剧就更令人嗟叹惋惜了!
作于二零一七年七月十二日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