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许多令人遗憾的地方,特别是明朝的灭亡,是最大的遗憾。为什么说呢?因为明朝本来是可以不灭亡的,只因崇祯皇帝优柔寡断,白白放过了挽救大明的机会,把大明江山拱手送给了满清。
事实上,到了明朝后期,朝中文臣基本上都不干正事了,没有一个人出好主意,甚至让崇祯皇帝产生了“文臣个个该杀”的想法。而最该杀的就是内阁首辅魏藻德和兵部尚书张缙彦,如果崇祯果断地把他们杀掉,明朝还真不会灭亡。
魏藻德(1605—1644)是崇祯十七年二月至崇祯十七年三月担任内阁首辅的,当只了一个月。可这一个月,是明朝最关键的一个月,是生死存亡的一个月。首辅是皇上的第一助手,应该能为皇上分忧解愁,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而魏藻德却不然,他偏要关键时刻掉链子!
就在魏藻德当首辅的一个月间,李自成打到了北京。明军要抵抗,却发不起军饷。崇祯让百官带头捐款,魏藻德第一个说没钱。其实他哪里是没钱?就是不想拿,因为后来他落到了刘宗敏手里,大嘴巴一抽,夹棍一上,他立刻交出几万两银子。而国难当头,崇祯让群臣捐军饷,他却不舍得掏腰包,结果明军几个月领不到军饷,饿着肚皮怎么打仗?守北京,怎么能守得住?
李自成把北京包围了,崇祯问魏藻德该怎么办,魏藻德一个屁都不放。为什么不放?他心里早就打好了小算盘,明朝亡了他投降李自成,凭他的资历,一样能弄个大官当。这个时候要是李自成对着干,将来投降都不好说话。
其实,李自成围城的时候,朝中官员差不多都跟魏藻德一个想法。他们知道北京肯定是守不住了,李自成肯定得进城,明朝肯定是完了,所以一个个都当缩头乌龟。但魏藻德和满朝大臣都想错了,人家李自成根本就没想进北京,也没想把明朝推翻,砸了崇祯的饭碗,他的理想只是想要个陕西特区而已。
李自成早就说过:“陕,吾之故乡也。富贵必回故乡,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陕西是李自成老家,他只想在老家当个自在王,他也知道凭自己的能力,管不了整个中国。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杜勋进城谈判,只要崇祯将西北让给李自成,让李自成在西北称王不向明朝进贡,不接受朝见,然后再给李自成百万两军费,李自成便退守河南。李自成被封王之后,可帮助明朝剿灭他路义军,同时出兵辽沈,消灭满清。按理说,李自成开的条件,对崇祯是相当有利了。李自成只想当个“特区区长”,地虽然封给李自成,可还是明朝的,只不过不向朝廷交税而已。少了一省税收,换回整个大明,还能消灭满清,何乐而不为呀?
这个条件,崇祯是太满意了,可他自己不敢作主,得征求首辅意见,还得让满朝大臣点头,要不然这帮家伙会骂他卖国。于是他对魏藻德说:“今事已急,卿可决之。”谁知魏藻德往地上一跪,脑袋一低一言不发。崇祯气坏了,直接把龙椅推倒,大声说:“朕即定计,有旨约封。”说完就气呼呼进了宫。
崇祯已经下旨了,答应李自成条件,让魏藻德操持拟指,约李自成封王。可魏藻德连理都不理,崇祯回宫,他回家了,满朝大臣也各自散去,没人理这茬儿了。结果李自成左等等不来消息,右等也等不来消息,以为崇祯跟他玩缓兵之计,于是加紧攻城。
就在北京城将被攻破的时候,崇祯彻底看清了魏藻德及满朝大臣的嘴脸,他说话已经没人听了,于是亲自拟旨,命兵部尚书张缙彦再找李自成谈,可以答应李自成一切条件。可张缙彦把圣纸揣在身上,竟然没有出城,还转转悠悠躲着崇祯。
北京城终于被李自成攻陷,大军直逼内城。魏藻德、张缙彦等管事的大臣全都找不着了,崇祯气得拿手指在桌上一个劲写“文臣个个可杀”,写完了涂掉,涂掉了再写。如果这个时候崇祯真把魏藻德和张缙彦杀了,然后派个心腹拿着圣旨赶紧去找李自成谈判,事情可能还会有转机。可崇祯没那么做,内城一破,他自己跑到煤山上吊了。临死之前留下遗言:“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崇祯啊崇祯,您老人家宁肯自己死,都不先杀了不忠不义的误国奸臣,这是何苦啊?
崇祯死的时候,魏藻德和张缙彦干嘛去了?召集文武百官去了。李自成一进北京,魏藻德和张缙彦率百官表贺迎接,直接把李自成迎进了紫禁城,扶李自成坐上了龙椅。倒是司礼太监王德化有点骨气,当众骂这两个家伙误国。
不过到最后,魏藻德和张缙彦都没落好下场。魏藻德被刘宗敏活活打死了,夹棍夹得脑浆崩烈,算是给崇祯出了气。张缙彦投降了李自成又投满清,最后让顺治关进宁古塔,一直关到死。
明朝的历史就这样过去了,但却留下了莫大遗憾。说到底,还是崇祯优柔寡断,没有早点杀掉魏藻德和张缙彦,以儆百官。导致朝中没人听他的话,白白葬送了挽救大明的机会。如果崇祯成功招安了李自成,跟李自成签个合同,内忧外患皆除,灭亡的不是明朝,而是在关外蠢蠢欲动的满清。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