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杨绛,浮现在很多人脑海中的是她优雅、朴素的形象。
她被称为民国最后一位传奇才女,是戏剧家、翻译家,是钱钟书的夫人,更是她自己。
杨绛早年经历了颠沛流离,晚年又饱尝生离死别,但无论是低谷还是高峰, 她始终活得从容淡泊,优雅通透。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绚隆曾评价杨绛:“杨先生一直笔耕不辍,她不像一般作家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一直伴随着对人生、对生命、对人间情感的思考、总结和表达。”
她笔下这4句经典的话,充满了人生智慧。
01“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在《我们仨》中,杨绛先生回忆了一家三口相处的点点滴滴,简单又温馨。
在岁月的风雨中,他们相互扶持,抵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时刻。
他们一家三口,诠释了“家”最好的样子。
家,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意义非凡。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个人的肩膀可能单薄,但一家人的肩膀就能扛起一片天。
年龄越大,越能明白,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一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可抵岁月漫长。
所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学会珍惜当下,好好爱身边的人。
02“人到了一定年纪,需要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一个不会离开的人。”
杨绛和钱钟书的婚姻是文坛的一段佳话。
他们年少相识,异国相伴留学,又历经岁月风雨,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钱钟书在病中时,杨绛说:
“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取'夫在前,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钱钟书则称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伉俪情深,莫过于此。
年轻时,总以为爱情是乍惊乍喜的感觉,像烈酒一样上头才是爱情的滋味。
但走过人生前半程,就会发现,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一个永远不会离开、彼此依靠的人。
他能在你身边陪你哭,陪你笑,陪你等待晨光,陪你看透晚霞,陪你度过高光与低谷。有他在,心是安的,情是满的。
这样的爱,或许不够浓烈,但足够甘甜,温暖一生。
03“我跟谁都不争,跟谁争我都不屑。”
2005年,由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引起争议。
译者董燕生更是直接表示,杨绛翻译的版本是反面教材,很多译法都是错误的,她的译本比自己的少了11万字,肯定删减了章节。
质疑持续发酵,但杨绛始终没有争辩一句。
后来,资深出版人李景端致电杨绛替她鸣不平,杨绛却打趣道:
“你怎么还像个毛头小子爱管闲事,对于那种批评,我一点不生气,不想去理他,随他怎么说吧。”
很久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杨绛运用的是“点烦翻译法”,语意更突出,情节更紧凑。
杨绛在《我们仨》中也谈到一件事。
有一次跟钱钟书因为一句发音问题而争论,彼此间还说了伤害感情的话。
最终,杨绛赢了,但她却不开心。争来争去伤了感情,是在无趣。
不争不代表认输。跟爱的人争会输掉感情,跟无关的人争,浪费时间和精力。
流水不争,但包容滋养万物。不争是放过自己,给自己海阔天空的机会。
04“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杨绛先生一生简朴。
她和钱钟书平生所追求的不是名,更不是利,而是与家人平平淡淡相伴、读书、做学问。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当下社会里,人们常被各种物质所迷惑,忽视了精神上的富足。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
“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过剩了,已经超出那些东西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当生活方式回归简朴,闲暇时读书来丰富灵魂,我们才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纯粹和美好。
写在最后:
人人都爱杨绛,爱她的生活态度,爱她通透的文字,更爱她的处世智慧。
人生上半场已过,下半场学杨绛先生,既能直面人生风雨,也能闲看花开花落,做一个智慧且清醒的人,拥有淡定从容的人生。
欢迎将此文点赞,在看,**,推荐给朋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