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77,木艮聿/文
秦朝旋即二世而亡,西汉成立之初,设立豫章郡,其治域就几乎与今天的江西版图相吻合。
编辑校/傲慢的上校 画/听风者 图/地缘谷
江西,一个位于中国南方的内陆省份,东邻浙闽,西接湘鄂,北方与安徽交界,南面和广东接壤,是连接华南,华中,华东的重要连接区域,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但是江西省对于周围邻省而言却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省内除了南北向的赣江水系与北面的长江通过鄱阳湖相连接外,其他地方均被崇山峻岭所阻隔。
编辑赣江赣州段
﹀
编辑山,是构成江西版图的主要因素。东南面的武夷山横亘于赣闽两省之间,东北的怀玉山又分隔了江西和浙江,西边的罗霄山等山脉是江西和湖南的天然分界线,还有南方的大庾岭和九连山将江西和广东隔绝开来。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江西地区的行政版图长时间比较稳定。
编辑九连山脉位于赣粤边界、南岭东部的核心部位,
山脉东北西南走向。主峰黄牛石
位于江西省龙南县九连山林场,海拔1430米
﹀
编辑图源.百度
尽管山让江西显得有些许的遗世独立,但是在中国南方往往是山水相连,这些与山峦相连的江河恰好又承担起了江西与外界交往的纽带,使得江西不会与外界完全封闭。通过河流以及山川之间的隘口,江西在与外界的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赣文化”和江西的文化版图。
吴头楚尾,粤户闽庭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国首都寿春,秦国在曾经的楚国领土上废除分封制,施行旨在强化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今江西的绝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九江郡(治寿春)境内。但这个九江郡治所远在淮南,对于当时的江西而言略显鞭长莫及,所以当时的九江郡在今天的江西境内只设立数量较少的县,根据史料文物可以确定的只有番阳和庐陵二县。
www.nuobofu1688.com
www.taopick.com
www.qgwgs.cn
www.cccfrz.cn
www.hkLbLd.com
www.ncjgfen.com
www.jiaaf.com
www.chshinfo.com
寿春古城
﹀
编辑图源.马蜂窝
可见对于当时秦朝而言,对于楚国故地的江西认识尚少,也说明当时的江西地区人口较少,开发程度较低,也处于边缘地带。
不过这种情况在秦军南征百越的时候得到了部分改变。“百越”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人对古越族的泛称,其主要活动区域大概包含今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越南北部等广大区域。
编辑地缘谷(用于复制)
为了南征百越,秦军出动了五十万大军。大军的主要集结地之一为江西北部的鄱阳湖口,然后从鄱阳湖沿赣江南下,抵达两广、福建等地。这一军事行动将江西打造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使得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联系愈发紧密,江西地区也逐渐整合成一个行政上的整体。
今天的江西,也是纵贯南北的交通要道
﹀
编辑南征百越的秦军最终都未能返回中原,而是由原来的军队副将赵佗带领留在了岭南,建立了南越国。
编辑秦朝旋即二世而亡,西汉成立之初,设立豫章郡,其治域就几乎与今天的江西版图相吻合。到了汉末三国时期,豫章郡隶属东吴治下,因为豫章郡北部扼守长江险要,既可西御蜀汉,又能北抵曹魏,所以东吴政权将豫章郡的人力财力都尽量整合到北部。加之境内的主要平原地区主要也是在北部的鄱阳湖地区,因而当地的经济政治中心主要在北部地区,这样的布局也延续到了今天。
不管是轮廓还是面积,大致一样
﹀
编辑江西境内多山,鄱阳湖周围的平原在古代江西开发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更容易吸引人口前来定居。
西晋统一全国后,在原来荆州、扬州的基础上又重新划分出江州,经过调整,其辖区大致为今江西、福建两省。永嘉之乱后,大量的人口涌入南方,江西的开发程度逐渐增高,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江西地区的豫章仓成为了全国三大粮仓之一,此地的粮食既可以供给首都建康,又可以作为荆州将士的军粮。
鄱阳湖周边,土地平旷,适合大规模开发
﹀
编辑图源.百度
到了南北朝时期,萧道成的老师雷次宗曾说江西地区“水陆四通,山川特秀,南接五岭,北带九江,咽扼荆淮,翼蔽吴越”,表明了此地区对于南方政权的重要性,使得此地区长时间作为一个战略整体,为了方便决策,自然不会对区域划分做出较大调整。
沿河地区更是随着人口迁入逐渐繁荣,
在利用水运轻易运粮的同时更是因为山脉繁多易守难攻
﹀
编辑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在唐朝时逐渐显出了其增强经济流动性的巨大作用,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唐玄宗开元年间,在以前江南道的基础上拆分出江南西道,这就是江西名称的由来。而且随着唐朝中后期北方中原地区的频繁战乱,大量的人口迁入南方。以至于十国之一的南唐曾在中后期将首都从金陵(南京)迁至洪州,并将其升为南昌府。这也是南昌唯一一次作为一个政权的首都(尽管三年之后李煜又将都城迁回了金陵)。
编辑从滕王阁角度看南昌
﹀
编辑北方人口的进入,既为江西的开发带来了大批的劳动能手,又将相对发达的中原文化及宗族制度带到了江西,促成了近世以来江西家族文化的发达和“耕读治家”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这种生产生活方式与江西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使得江西人“进可入仕取得功名,退可居家温饱无忧”。加之从唐朝开始,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江西从中唐到清中叶的千年辉煌便是在这个时期的基础上实现的。
文章节义,笔墨春秋
江西省现在的地理轮廓除了有山川河流等地理因素的影响,自己独特的赣文化也与周围省份划出了一条无形的分界线。赣文化起源于吴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多中文化影响,经过不断的文化碰撞和积淀、升华,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
编辑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这也是赣文化的精髓所在。可以说自古以来文章与节义并重,不仅是对赣文化主体精神的评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
北方中原地区在经历唐朝中后期以及五代的动荡后,大量的人民为逃离战乱而南迁。但是这些“衣冠南渡”的人民有个特点,就是既要远离战乱中心,但是又不能离家过远,这样的话既能在战乱时远离兵燹,又有希望在战乱结束返回家园。于是当战乱发生在中原黄河流域时,民众主要迁移至江淮一带,江西北部便开始接收移民。如果当战乱进一步蔓延至长江南岸,那么人民又再一步向南迁徙到吉安、抚州、赣州等地。
逃难的氏族宗族,很多都是北方有名有姓的大族,
对江西的文化繁荣和技术交流起到了很大作用
﹀
编辑这些来自北方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便由此大量的涌入江西。这也为后来宋朝江西鼎盛的文化环境奠定了条件。
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之文化,登极于赵宋”,而江西又在宋朝的文坛上独领风骚。
科举制度在宋朝已经比较完善了,不少读书人通过科举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一千三百年的中国科举史上一共诞生了大约十万名进士,其中在宋朝的江西就诞生了超过五千名进士,还有不少的是一门数进士,像王安石,曾巩等人一门三进士,洪迈一门四进士,甚至还有乐安董氏一门同科五进士。宋人曾言“一朝三内阁,朝士半江西,翰林多吉水”。这足以证明当时江西的文化水平居全国之冠。
衣冠南渡给江西带来了丰富多远的文化
﹀
编辑优良的教育环境使得江西的文化氛围浓厚,“文人气”成为江西文化的主要特点。江西本土文人或非本土文人在江西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文人文化,这是赣文化最显豁的标志。江西这块用赣文化浇灌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文人荟萃,名人巨匠灿若星河。这些出类拔萃、领袖一代的大学者、大作家,对于政、经、文、史、哲诸多领域,皆有所涉及。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北宋时的晏殊,欧阳修,王安石等人不仅是政治家,还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代的汤显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宋应星凭借其巨著《天工开物》跻身于十七世纪的世界科学家之列。
江西抚州王安石雕像
﹀
编辑江西之所以会诞生如此之多的优秀人才,得益于江西发达的书院文化。江西的第一所书院由唐宪宗时期的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幸南容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创办,其后江西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兴盛了起来。有学者统计北宋时期全国共有书院73所,江西地区占23所,占比31.5%。也有学者统计北宋时期全国共有719所书院,江西224所,占比31.15%。虽说这两个数据相差甚远,但是无论是哪个统计结果,江西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约占全国的1/3。
例如鹅湖学院,就留存至今
﹀
编辑欲执天下士林牛耳,注重教育,培育人才自然是必不可少。
江山雄立,俊采星驰
一个省的版图形成有历史的原因,地形原因,文化的原因。“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赣江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忆使君”从两千年前的秦军携中原的文明与开疆拓土的雄心沿赣江南下,使江西与中华核心区域产生了连接,到后来引领了全国士林风气的书院文化,再到现在绿色现代的江西,这个过程当然与历史的进程密不可分,但是赣乡子弟本身作用也必然不能忽视。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西人民的性情或许也与这片土地类似。
划分天下疆域的总是那些执掌大权的王侯将相,而最终来守护他们所划分土地的往往是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芸芸众生和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回顾历史,最著名的江西人,或者说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江西人,应该算是文天祥了吧。而文天祥就在生命最后关头后将江西“文章节义”的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因为成千上万个无名家庭均重视文章、讲究气节,才能让文人士大夫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以文章气节自励。
文天祥的雕像至今人在江西留存
﹀
编辑所以说,江西的版图轮廓千年不变是由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共同决定的。
参考资料l赣文化的解读与弘扬 . 李雪;赣文化的解读与当代传播. 匡丽 肖月;江西历史文化通览 . 朱虹 方志远;江西历史文化 . 廖艳彬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
上一篇
好女不醉酒
下一篇
风水之术、骗泡、防骗攻略
有话要说...